APP下载

耦合视域:孔子思想与当代微传播研究

2017-11-16

戏剧之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孔子媒介耦合

韩 李

(江苏师范大学 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耦合视域:孔子思想与当代微传播研究

韩 李

(江苏师范大学 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孔子“游说”于各诸侯国之间,其思想蕴含着传播学智慧,他提出“仁”(传播伦理)“义”(传播准则)“礼”(传播制度)“智”(传播品性)“信”(传播内容)。在阐释中发现,当代微传播对孔子思想有着缺失和叛逆,反之,孔子思想可制约微传播在发展中的无序与悖谬。充分理解孔子思想与当代微传播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于指导当代微传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微传播;孔子;耦合视域

何谓微传播?微传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微传播是指以手机、即时通讯软件、户外显示屏、出租车呼叫台等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狭义的微传播是以微博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微时代,微媒介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导致孔子思想逐渐缺失。但是,在诸子时期,依托口头传播的孔子思想却鲜有缺失。从东西周媒介发展史看,虽说孔子“述而不著”,但其思想并未在纸媒变革中缺失。从传播学角度看孔子思想,这与当代微传播具有耦合效应,即在传播伦理方面,孔子之仁为微伦理建设提供参考;在传播准则方面,孔子之义为微准则建设提供道德规范;在传播制度方面,孔子之礼为微制度建设提供参照;在传播品性方面,孔子之智对微品性培养提出要求;在传播内容方面,孔子之信对微内容设计提供针对性意见。

一、现象:当代微传播中的孔子思想之缺失

当代的微媒体近乎形成了传媒殖民,微传播在追求点击量、阅读量、转发量的过程中缺失了孔子思想。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就传播学“把关人”而言,孔子“慎言”思想缺失。虽然微传播“把关人”数量较之传统“把关人”数量有所增加,但其针对信息流的把关标准逐渐降低,以至于虚假、谣言等内容出现。孔子肯定“慎言”的重要性“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而丧邦”。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网络话语权拥有者逐渐增多,“把关人”权限被弱化,“慎言”的微传播规范不被大众所重视。

就微传播的内容与版式设计而言,孔子“中庸”思想缺失。浅阅读时代,第一时间留住用户已成为各大自媒体的传播优势。目前,微传播存在两种现象,一是重内容而轻形式。好的内容因为版式不吸引人却得不到传播。二是重形式而轻内容。没有质量的内容却因为版式的美观而得到传播。孔子指出传播内容与形式要遵循“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设计规范,在“文”与“质”上要做到中庸。由此观之,孔子“中庸”思想在重“质”不重“文”,或者重“文”不重“质”的传播中缺失。

就微传播的社会价值而言,孔子诉求的“兴观群怨”思想缺失。当代微传播的价值具有片面性,即只传递一些表层文化却不做深入的社会探讨,只描述社会表层现象却不探索现象本质,微传播的传播价值在缩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按照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对“兴观群怨”的阐释,对于微传播来说,其传播价值莫过于可以掀起一股社会文化,反衬出一些社会现实情况,促进持有不同态度的群体间相互交流,从而激发人们朝着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努力。然而微传播只具有“兴观”或者“观群怨”,做不到四者兼而有之。

二、当代微传播的特征及其孔子思想缺失原因分析

“只要媒介有生产与再生产的地方,它的文化废弃物就会不断衍生与堆积。”“媒介技术缺陷、传播主观色彩与信息光缆拥塞都是废弃物生产的致命隐患。”从微传播的特征看微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对微传播中孔子思想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就微传播本体而言,其具有虚拟性、即时性、互动性等技术特征。微科技已然开启了微传播的有效路径,但它也是孔子思想缺失的技术推手。其一,传播角色的虚拟性。角色的虚拟性引发“不慎言”,也为微阶层不可自律的民主提供了机会与空间。其二,传播信息的即时性。微媒介“指尖上的正义”随手转发,脱离了孔子“义,所宜为”的真正内涵。其三,微传播的互动性为虚拟网络增添了真实性。“畅所欲言”的虚拟社区,与“循规蹈矩”的现实社会相比,微传播中的虚拟关系很容易击败真实关系。

第二,就微传播主体而言,其具有主观性特征。微传播主体的主观性是孔子思想缺失的加速器,特别是个人色彩强烈的微媒体,其个人意志篡改了大众媒体所宣扬的孔子意志。譬如“微直播”,主播所传达的信息都带有强烈个人色彩。摄像镜头的取舍不一定代表大众的主观意愿,受众见到的直播现场也只是被“主播”体验到的现场。从文化政治角度而言,微直播中“秀下限”“博出位”的风气,就带有主观入侵儒家学说社会伦理的意味。

第三,就微传播客体而言,信息光缆拥塞,微传播客体延伸出他择性特征。“择”在孔子思想中强调选择主体“择善而从”,而在微传播中,“择”是向选择主体功利性示好的存在。在冗余的信息空间中显示些许他择性,以引起他人的阅读感知也是尤为必要的,然而他择性却成为微文化过量的极端特征。无论是微文化生产的形式还是内容,他择性都是微文化物极必反的产物。微媒介上发布的信息成为获取认同的武器,对于这一点,任何微媒介都知道,要包装与设计自己的传媒形式,就要在第一时间捕获用户关注度。由此微媒介的他择性与孔子中庸思想背道而驰。

三、耦合效应:孔子思想与当代微传播

在传播学视野里,孔子依靠“口传媒介”周游列国,他兴办私学,吸收三千门徒,由此可见,孔子思想蕴含着传播学智慧。微传播是对孔子思想的张扬和叛逆,反之,孔子思想可制约微传播在发展中出现的无序与悖谬。因此,充分理解孔子传播思想与当代微传播之间的耦合关系,不仅有利于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还有利于指导当代微传播事业“尽善尽美”发展。

孔子之仁与微伦理具有耦合效应。何谓“仁”?《说文解字》解释:“仁,亲也。从人,从二。”“人”与“二”体现了“仁”要体现于两人之间的关系。孔子为“仁”而天下奔走,试图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连接“我”与“他”之间的关系。为此,孔子要求个体之间要亲善友爱。就微传播而言,如果把微技术比作树之根基,那么“仁”则是树干,只有“仁”的存在,微文化的养分才能到达树枝顶梢。反之,当用户与用户之间不具备“仁”,微传播则戛然而止。

孔子之义与微准则具有耦合效应。《礼记》云:“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那么,合乎“义”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义”在《古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换言之,“义”至少体现在道德、行为、道理这三个方面。在微传播道德方面,微用户应当确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价值观念,力促社会形成持久、稳定的良好道德风尚。在微传播行为方面,微用户应当约束“指尖行为”,不转发不良信息,不为红包而折腰,不舍义取利。在微传播道理方面,微用户应当摆事实,讲依据,明白善恶、好坏、是非、美丑、对错、黑白,不能言谈虚假。

孔子之礼与微制度具有耦合效应。“礼”即礼义。孔子要求人们自觉约束自己,只有这样才合乎“礼”。在生活中,孔子提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但是在微传播过程中,人们总是因“义”与“利”的取舍而不守“礼”。媒介虽然是传播工具,但其主观运营者是人。因此,孔子为加强“礼”的约束,提出了措施。一是在信息源上,孔子提出“礼以行之”,强调信息源对信息是否践行“礼”的甄选。二是在信息加工上,孔子提出“非礼勿传”,减少“非礼”在传播空间中的扩张。

孔子之智与微品性具有耦合效应。孔子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并为“知”赋予两种含义,一是“知者不惑”。孔子认为,知识能提高人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智”就没有善恶、好坏的判断。而今,微传播主体年少不好学,造成网络事物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由此,孔子提出“好学近乎知”,呼吁传播主体要“厚学”才能明辨是非。二是“知人”。孔子在《论语》中对“知人”提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由此观之,微传播主体首先应查看其传播的信息是否有利于公众利益,再次考察其传播的行为与目的是否一致,最后再进一步对信息进行长期细微的各方面考察,才能确认其真实性,只有这样网络谣言才能“人焉廋哉”。

孔子之信与微内容具有耦合效应。“信”即诚实,言而有信。孔子在《中庸》中将“至诚”提升至“天下”高度,认为“至诚”是“天下”根本。在教育上,孔子将“信”纳入“子以四教”,认为“信”是修身“成仁”的必然要求之一。在实践上,孔子将诚信比作“輗与軏”,直接否定了缺乏诚信之人的价值。从传播学角度而言,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这句话至少在传播意义上道出两层含义,一是“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传播内容必须真实有效。二是“言而无文,行而不远”,内容真实有益于传播空间延展。

四、结语

在阐释中发现,孔子思想已然超越了那个时代任何发生或未发生的哲学。他的思想像“润滑油”一样,让人们生锈的道德、思想、行为等重新运作起来,在废弃的社会文化中达到“克己复礼”的运作平衡。同样,孔子传播思想与当代微传播产生了耦合效应关系。孔子传播思想引导人们深刻反思当代微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示意当代微传播要注重积淀传统文化内涵。这种跨时空而又富含哲理性的耦合效应关系,将有助于当代微传播植根于传统文化,从而为当代微传播提供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谢蓓.微传播时代的中国互联网政治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23.

[2](春秋)孔丘.论语[M].杨伯峻,杨逢彬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0,9-167.

[3](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78.

[4]潘天波.变化的传播偏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67-198.

[5]李振中.《说文解字》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57.

[6](西汉)戴圣.礼记[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05.

[7]迟双明.孔子家语全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299.

韩 李,男,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B824

A

1007-0125(2017)15-0215-02

猜你喜欢

孔子媒介耦合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非线性耦合KdV方程组的精确解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