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恐怖电影的隐喻性分析

2017-11-16黄义娟

电影文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恐怖电影恐怖片英美

黄义娟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从艺术本体而言,电影是“镜头语言表述的隐喻性系统”。此处言说的“隐喻性”,主要指借助视觉影像、镜头语言、听觉系统等形式上的技艺吸引观者的注意力,以此引导对历史、人生、社会及现实等诸况的审视和思考。这样的美学特征尤其突出表现在恐怖电影类型上,特别是英美系列。因为它们在意象营造方面格外注重表现有现实依据的超自然元素,其背后隐喻和触及的是人类意识深层的一些记忆或原型。

在恐怖类型电影史的考察系统里,“英美”常被统合在一起论述。其所表征的不是一个政治共同体或民族共同体,而是超越具体政治形态同时处于相同语言系统的共同体内,具有趋同化的镜像品格、生存空间、发展经验的电影现象。它们深植于英美文化传统里的“古老文学形式”,从斯蒂文森、柯勒律治、玛丽·雪莱,到爱伦·坡的恐怖题材文艺作品,充满了布鲁姆所说的“折射性的象征意味”;具体到影像实践,自1910年英美世界出现世界上第一部恐怖电影《科学怪人》开始,英美电影即开启了长达近百年的恐怖之旅,并不断隐露各种生活含义。毫无疑问,英美恐怖电影的隐喻性理应引起重视和探究。

一、“堕落人性”与“罪恶之都”

进入有声电影时代之后,特别是以《化身博士》《魔鬼的玩具》等片的出现为标记,英美世界几乎完全从欧洲人手中接管了恐怖片的霸主地位。在这个不受理性管控的领地,恐怖感觉和深层思考纠结紧拧,杀人狂、僵尸、木乃伊、吸血鬼、怪物天才、鬼魂、超灵异人物、人形动物等悉数登场。他们试图在恐怖世界里营造“隐喻性格的美感”,形成一股新的工业格局和美学形态,不断扩展着英美电影的市场和空间。此“英美式特征”首先表现在叙事场景和人性剖析上“折射堕落和罪恶的现代文明景观”。所以,“堕落与罪恶”的两种叙事价值书写是英美恐怖电影最为“标签化”的隐喻投向。

其一,在诱惑中趋向堕落。英美恐怖电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类型片,就表现风格和情景设置来说,它和表现主义有着亲缘关系,其人物造型或形象、情节并不以视觉上的夸张、变异为着眼点,而是普遍塑造具有“人性欲望投射的引诱者”角色和叙事链,刻意营造“常人—被引诱—徘徊—堕落”的叙事结构,以制造真切而感同身受的恐怖情绪为诉求,从而营建出令人“心理惊悚而非视觉噩梦”的观赏效果。同时,禀赋着强烈隐喻性的批判、审视色彩。《暮光之城》让英美文化里最常见的“吸血鬼”担当恐怖制造角色,但全片却无一点血腥意味,有的只是“浪漫的引诱叙事”,隐喻的是人在被不断引诱和堕落的拉扯中的心理徘徊。嗜血残忍的詹姆斯只是引诱者对于正常秩序的毁坏,产生了一个不断身陷堕落境地的人类图景;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夺魂索》《惊魂记》等,其中的恐怖角色甚至都不再是鬼魅、灵异等超自然力量,而基本都是一个受到心理欲望诱因致使堕落和分裂人格存在的“精神恐怖制造者”,“异类方式成为了写实背景”和“不正常的堕落叙事”。可以说,英美恐怖片对人性的隐喻性方法为“叙事的可能性”做出了进一步探索,影射的是现代西方最为显著的精神矛盾和人性症结。

其二,叙事场景聚焦于“罪恶之都”的展示和描绘,并流露出面对诱惑无可奈何的拒斥心态,隐晦地表达英美社会中遗留的批判性人文情怀。英美恐怖片的意象营造和视觉语言不可避免地诉诸夸张、刺激,有意让观者感受到极致化的心理惊吓和恐惧冲击力,诸如分尸、残杀、腐烂的僵尸、吸血场景、怪异人形、伤痕等,令人直觉上恶心的情节和画面也多有展现,但其影片风格和叙事用意基本都不是要制造官能快感,而是体现英美文化传统中深层藏隐的“罪恶之都”揭示,隐射现代社会的“慌乱和失序感”。《闪灵》向来被誉为恐怖电影的“样板经典”,集中了叙事场景设置和隐喻意图模式处理策略。影片讲述丹尼一家入住旅馆之后的灵异事件,当丹尼到达这座“幽闭的空间”时,仿佛走进了一处“罪恶之都的世界”:现代都市的迷醉和豪华淫奢、美国城市中经常弥漫的蓝调怨曲、灯红酒绿衣香鬓影中出没的迷茫的男女、浴室中到处诱人的裸女,混杂着与世隔绝的凶宅、幽异的世界、疯狂的追杀和逃离等,所要影射的真实意图其实是现代社会的罪恶渊薮场所,是“现代人的精神哀伤”,是受到压抑的他者世界和社会结构自身的变异。“都市”作为一个最常见的隐喻性场景,几乎是社会暗黑和时代病灶生产的中心地带。都市场域设置实际上藏隐着自身的文化批判意图,即对现代文明社会的对抗。

二、虚无荒诞的生存体验

在生命感悟领域,英美恐怖片充满虚无异化感的生存体验和自我认同的内在困惑。借助惊悚、恐怖策略的精致包装,实现现代西方价值意义,是区别于一般恐怖类型电影的个性所在,是独特的文化经验书写,也是“影像表现与生命的距离感受之间的恰切隐喻”。总的来说,创作更加注重内心体验和终极追问,既有着恐怖影片的怪异、犀利、奇想、狰狞,又有着忧世伤生的含蓄、细腻、敏感,特别是在处理镜头语言与自我认同、存在体验之间的关系问题时,除耸人视听的画面之外,深藏着颇具深广的情怀和幽远的境界。专门研究恐怖片历史的大维·斯卡尔曾经明言,以《小岛惊魂》《夜访吸血鬼》《房客》为代表的英美恐怖片,“与其说是吓人的制作,不如说是直面生命意义和探求自我归属的作品”,这种生命感悟的隐喻性指向,标志作为经典形态的恐怖片类型被逐渐瓦解。

一方面,荒诞和虚无的生存意识及其生命感触的内蕴流露。英美系的恐怖片是后殖民与后工业社会语境之中的独特景观,是荒诞化、虚无化构建现实世界的恐怖印记,虽然灵异、鬼魂、僵尸、吸血鬼等超自然力量无处不在,但体现在人性心理的深层内蕴指向上却是有严肃依据的,与其定义为恐怖片,不如说是融合形态的生存体验的镜头展现,指向的是英美世界大众内心荒芜的集体无意识。《恶灵空间》以都市青年蒂姆受到童年记忆困扰,力图回到往昔寻找夜魔心理侵袭的根源经历为主要线索,间接讲述一个美丽、纯真而又疑惑重重的爱情故事,但在弥漫着恐惧意绪和等待夜魔降临的叙事里,寄寓的是曾被反复呈现的颓靡气质和末世感怀;《异种》里走进人间的主角范克思,在个人生存观感及其情感体验和上述《恶灵空间》的蒂姆具有普泛化的相似性,其叙述方式非常杂乱、时空转换让人眼花缭乱、影音关系暧昧难清,导演以特有的敏感、细腻和“深度叙事”,审视着苍穹之下芸芸众生所感受到的现代社会的生命戕害、苦痛和荒诞虚无伴随的内心撕扯感。将生存体验叙事和诸如怪异、刺激的种种恐怖意象并置一处,展示的是寻求可资阐释和挖掘的内蕴空间。

另一方面,为追求自我认同寻找出路的寓言化书写。英美国家特殊的文化背景、电影生产和民族心态,使得其恐怖片自降生伊始就获取了几乎与生俱来的感觉迷恋,即对物化或异化现实的批判能力,最显著的其实是对自我认同及其终极追问的寻找冲动。导演们力图透过虚构与现实的不断流转,喻指生活的碎片化和荒诞感,强化追问审视的表现力度。《小岛惊魂》借助战争期间,一位母亲在孤岛废城中费尽心思守护家园的情节设置,失落与获取、拒绝与接纳、遗忘与铭记等二元对立式的自我认同拷问,主题被巧妙嵌入其间反复隐现。与对生存的敏锐感受一样,对自我身份的艰难定位和确切证明,也是作为母亲和妻子的格雷斯如影随形的内在追问。在英美的现代主义文化及其恐怖电影谱系中,这不啻为明显的隐喻:现代沉沦世界中的人们对自我“身份”的强调、对“根性”的找寻和对“终极”的追问,在短暂的获得和永恒的失去之间茫然无助的集体精神状态的曲折表达。

三、异托邦的言说滑动和文化迷失的叙事转喻

电影作为文化系统的构件部分,被观看的过程就是社会个体透过想象层面从外部获取形象的经历,文本与观者之间实现文化经验中的自我形式结构。恐怖电影无论其视觉呈现、表层情节,还是叙事结构上有多么极端的超现实内容,其内在深层的意识形态机制均是对观者的建构性询唤。要深切地理解其底层意蕴,必然需要向隐喻性思考中寻找答案。英美恐怖片对奇观化叙事的表层加以陌生化的审美改写,处处征兆着一种价值滑动的“异托邦叙事”和“文化迷失的叙事转喻”,展现的是一个可能存在同时文化、观念迷失的亚世界,具象化了英美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多元文化象征属性。从历史谱系做“知识考古”,早期的《剧院魅影》《德库拉》《弗兰肯斯坦》等就有明显的倾向,到了晚近的《死寂亡灵》《僵尸肖恩》《恐怖游轮》诸片,无疑更加强化了这一特征。

一方面,透过崭新的异托邦叙事完成对“现实的局部触摸”。如果说,英美的恐怖电影在审美和主题隐喻上有何特性,也许其中最为凸显的一点就是极力摆脱此类电影循环化的叙事类型和镜头传播模式,试图建构真正意义上的与身体写作相仿的“触感电影”,曲折地观照现实。影片里,“在世性”是永远不可靠的,致力于打造非现实化的异托邦场景营造,但其主要故事框架又时刻限制在现实主义叙事框架下,出现言说滑动,其惊悚、奇观、虚拟性外壳所包裹的核心却是思考和想象的异质性和独立性。《吸血鬼德库拉》里的世界仿佛是被极度压缩之后的时间沉积层,正常的秩序不复存在,安全的世界图景无迹可寻,主题也被集中放置在了“摧毁最心爱的东西”的叙事,吸血鬼德库拉最后总是无法克制去吸食最爱的女人的血,反复出现的地域和主题书写无疑挖掘了人类潜意识之中的迷思和纠结。这是英美恐怖电影乐此不疲的“镜像暗示”。

另一方面,呈现异托邦他者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渲染文化迷失的基调,形成有趣的修辞换喻。回顾英美恐怖片的历史生成语境即可看到,镜像话语就不断地叠加附着于作品之上,恐怖片的本体意义反倒被搁置一旁,几乎沦陷为“文化迷失感伤”的意义粘连的跑马场,成为集体在现实中难以找到的寄予之地和价值场域。它以惊悚元素作为外壳,巧妙地归避了批判现实主义和文化反思情结的尖锐锋芒,及其由此可能致使的意识形态抵牾,与英美主流完全付诸感官刺激的大片相较,也体现出更多的个体理性和叙事伦理底限。如,《神魔岛》力求在文化与价值理念落幕之后,生活经验难以言状、混乱无序、噩梦连连、混沌而不可预测的领域,建构特殊的文化价值,折射的是反文化的激进立场。模式化的恐怖元素指涉意义处理手法可能抵达的审美高度,是英美恐怖片想象存在、感知世界、批判现实、力图重建文化力量的一种有效而独特的表达方式。

英美的恐怖类型电影以杰出的艺术探求、丰厚的文化意蕴、深切的隐喻性特征著称,并以其奇特个性的化妆造型、幽暗陈腐的场面选择、迷离斑驳的光影配备等外在修饰,和表现主义色彩的布景编排、突兀失序的音响效应等重要配件,与指涉意识巧妙融合,在凄婉乐音、惊悚意象之中,表现出很多隐喻性极强的优秀作品,显示出鲜明的“文化格调和别有怀抱”。它们承载着恐怖电影“隐晦指向的社会意识”,又隐含着特殊的文化命题,将阴郁惨淡的幽暗情绪系谱空间里,那种欲说还休的内容委婉道出。因此,只有拨开耸人听闻的表层,才能细细体味其中的“微言大义”。

猜你喜欢

恐怖电影恐怖片英美
ACHINESE HORROR STORY
AChinese Horror Story
为什么有人喜欢看恐怖片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逆转”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解读日本恐怖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我想拍一部恐怖电影
十大恐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