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接受的三层次
2017-11-16陈忆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陈忆澄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李安导演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首次采用120帧/4K/3D的规格进行拍摄,冲击了观众对于电影艺术的接受习惯。高帧率的技术直接带来了叙事方法和镜头语言的变化,导致观众在知觉、理解、体验三个层次的接受活动与以往有所不同。
一、知觉层
电影接受往往是从知觉活动开始的。雨果·闵斯特伯格认为,“我们是通过自身的心理机制创造出纵深和连续性的”[1]。
(一)写实的“密度”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由于采用了高帧摄影机,最终在大银幕上的呈现将逼真度、还原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连人物的毛孔和衣服的质地都能一览无余。这种写实的高“密度”打破了传统电影的惯例。电影画面的纵深感被加强了,导致前景、中景、背景的关系重置,这需要观众花费更多的主观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化。电影开场时,林恩在酒店外等候接送车辆的时候,在不同方向的街道都构成了纵深空间。观众的视线被拉长,哪怕是相距主要人物数米远的路人和街景,也都可能在观众的知觉活动中成为中心区域的表象。
传统电影写实的“密度”是不均匀的。蒙太奇有时也能对写实的“密度”进行调节。正如克拉考尔指出的,“交替出现的镜头必须能使观众跟着活动起来,从而真正体验到街上的示威游行或任何其他企图以其特大的规模来给予观众深刻印象的东西”[2]。通过画面的组接,导演能够引导观众加深对于知觉物象的实际印象。
(二)寻找“焦点”
影片使用索尼最新型的F65摄影机,用120帧每秒的超高帧率进行4K下的3D电影拍摄,是在现有科技条件下对电影艺术的技术创新。观众在高帧率的场景还原中迷失了知觉起点,无法找寻到“焦点”。
在后台,林恩与菲姗展开了一场私密的对话,在大量的近景和移动镜头前,虽然观众被高度清晰的细节所困扰,比如明明注意到了人物衣角的一丝褶皱是那么清晰可辨,但仍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画面传达的几乎全部的关键信息。
“焦点”的模糊性也不会消解导演对观众接受活动的引导力和控制力。“即便最为现实的影像,也不是再现或复制,而是一种诠释。”[3]影片中对现实的还原再真实,也是经过加工和选择的,知觉的对象都不会是现实本身,而是电影语言。比如,执行战事任务的刻画,并没有像传统战争片的模式化处理一样,而是打造一种平常的、毫不矫揉造作的真实。
(三)消逝的界限
随着3D技术的发展,景深镜头虽仍大量使用,但由于在知觉层面,观众对于平面空间的物象关系认知有了很大不同。这种趋势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表现得更为显著,由于高清和高帧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影片中人物近景和特写镜头的比例极高。例如,在林恩回家后,与姐姐在屋内的交谈,浅焦镜头不断推拉,对焦在两个人物脸部不断切换,给观众的印象就像是直面两人的谈话。镜头和表意链接的惯性在这里失效了,镜头语言的界限变得模糊。
消逝的界限导致了惯例的失效,也直接促使观众的接受经验在部分情境中失效。在B班于伊拉克执行任务的那一场关键戏中,观众的“期待视野”落在与敌方的激烈战斗中,但导演几乎没有对敌方的情况有太多的交代。高帧率带来了移动镜头的极高稳定性,以往画面抖动引发的观众感知效果也不起任何作用。界限消逝带来的接受活动的变化,并不是消极的,因为它在制约传统观影习惯和经验的同时,又建立了一种新的接受规则:虽然身临其境,但也要保持距离,节制情感,释放理性。
二、理解层
理解是电影接受的第二个层次。影片通过一个19岁男孩儿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把个人自由意志置于现实的生存环境中。
(一)平行的倒叙
林恩在伊拉克战场与其他七名突击队成员共同完成了3分43秒的激战,这一切被摄像头记录下来,他们成为美国的国家英雄,这是前因。影片的主线,则是他们归国后应邀前往感恩节橄榄球公开赛的中场表演这一天的生活。平行叙事的两个事件之间是先后相继的,实质是一种倒叙。倒叙的过程被精巧地安排在主线中,情节的起伏是跟随主线来展开的。
平行叙事、插叙、倒叙等叙事策略,在电影艺术中颇为常见,都是线性叙事的一种。“线性事理结构并不意味着完全遵循顺时的时间向度,在不动摇线性顺时基本走向的前提下,短暂而适当的倒叙和插叙不但是可以被经典叙事接受的,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经典叙事的表现性内涵,倒叙和插叙的确也经常受到导演们的青睐。”[4]
李安导演将倒叙平行化,将前因和后果并置在主线中交替发展,这种处理一方面维护了中场表演当天的“三一律”原则,造成林恩个人真人秀的错觉;另一方面又制造了一种在真人秀里穿插纪录短片的效果。
(二)两种视野
影片采用了两种视野的镜头语言:一是以冷静的旁观者凝视林恩在伊拉克的训练、作战过程以及受邀参加橄榄球赛中场表演的一天的境遇;二是以林恩这个主要人物的视线来观察这两个时空段落里周遭的世界。
“观众的视线被人物的连续性活动所吸引。在每一个镜头中同一个人物都必须看着同一个方向,以便观众理解。这被称为视线匹配,是连贯性剪辑方法的重要因素。”[5]中场表演开始后,林恩和战友们在台上最高处的幕布后,随着幕布被拉下,他们缓缓走下台阶,镜头从对准林恩一个人行进到舞台中部转移到从背后对准“真命天女”组合的表演,这种精准的对接造成了林恩主观视野的结果。
影片中另一种表达主观视野的方法是呈现林恩的想象。例如,在媒体见面会上,林恩内心对问题的回答是通过想象战友说出他本人的想法而呈现的。
(三)社会的镜像
面对不解、疑虑和纠结,林恩最终还是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和战友们一起回到战场。这固然可以理解为林恩个人的成长,但更重要的意涵在于揭示个人如何在社会中生存的主题:个人的自由、价值,个人的存在方式是没有办法脱离社会评价和社会认知所建立的镜像的。群体内的个人无力改变这种社会镜像,他们本身就参与了公众塑造镜像的过程。公众的误解和误判也没有恶意,常常是盲目的,他们无法克服误读。
李安导演的这种反思,体现出“恋父情结”的症候。“在李安的所有电影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与父亲之间既依恋又冲突的,纠缠难解的心理情结——‘恋父情结’。而正是对这一情结的认识和探索成为贯穿李安所有电影的原动力和核心情感。”[6]这并非全然是一种蠡测,李安导演接受采访时曾多次谈及父亲对他个人的影响,他的成长伴随着父亲的权威,总是在寻找自我,面对父亲的期望,显得有些愧疚。①正是在这样的心理症候之下,影片将个人的不安、歉意和逡巡发挥到了极致。
三、体验层
观影体验指向观众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是一种整体的感受,是对电影情境的感知。
(一)身临其境
根据 “豆瓣电影”等门户网站的评价系统显示,大多数观众并不认为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影片中,高帧率会带来负面感觉。②“高帧率技术还存在一个技术与内容契合度的问题,高帧率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电影创作。”[7]李安导演将高帧率看成是观众进入电影情境,获得更为真切体验的有效途径,与故事内核、叙事策略都是一致的。
由于信息量剧增,场景的空间感也更为立体,观众不得不时刻调整自己的注意力,随时调动更多的想象。该片中施洛姆与林恩有一段在露天的谈话,施洛姆用宗教观念向林恩诠释了战争和生死,在整个谈话空间中,树、街道、墙体上的图样,都是极度清晰的物象,观众必须通过思考和注意力的切换,才能体会人物语言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从而跟上观影的节奏。因此,身临其境的体验,让观众就像是去了伊拉克一样,就坐在林恩和施洛姆的旁边,这是对这个电影情境整体感知的感知,是感知的升华。
(二)安全感
如果我们借用法国艺术理论家狄德罗谈论戏剧时提出的“第四面墙”的理论来看待电影艺术,那么在很多情况下,导演会根据需要适时打破或建立“第四面墙”,以维持观众与影片的安全距离。观众和导演在关于“第四面墙”的问题上维持着一种张力和平衡,有些观众需要适当与影片保持距离,以获得舒适、安然的观影体验,也有些观众则希望这种距离可以近乎为零,融入影片对他们来说或许才是最佳的观影体验。
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就在设立和取消“第四面墙”之间游刃有余。对于部分观众而言,高清晰度和大量的细节造成了安全距离的消失,即便不是人物的主观视野,镜头保持冷眼旁观,高度的逼真性依然让不少观众完全进入了电影的情境中。如此一来,对电影主题的思考有可能让位于人物情感的体恤和浸染。
伊拉克战场上危险的任务,几乎采用了纪录片一般的镜头,但高帧率的清晰度毕竟带来了真实感,不少观众的情绪随着人物心情的变化而产生波动。争论场面在片中也有若干处,无论是林恩跟姐姐的争论还是士兵们与体育场工作人员的争吵,都带有一定的情绪侵略性,高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这种效果。
(三)绵长的记忆
影片延长了观众的记忆,无论是对形式的感知还是对情感的介入,都要更为持续。
绵长的观影记忆,主要是由于高逼真度促使观众在接受过程中,能够如亲身体验电影中发生的事件一般,不再纯粹作为认知的对象,而是成为实践的对象。“人类始终对自己亲历的一切都抱有极大的好奇心,而想方设法满足这种好奇心和亲历欲望,即是观众观影的深层心理动机。”[8]高帧率带来的巨量信息、细节,必然导致记忆的强化,从短时向长时过渡。观众更像是见证了一次中场表演和战地训练。不少观众认为,观影就像是参与了整个过程。一般的电影通常在散场后很快会被遗忘,而这部影片却反复在脑海中回荡,记忆非常绵长。③
观影记忆是一种情景记忆,有时也伴有情绪记忆。镜头的纵深感、精细的物象、稳定的镜头运动等构成了全新的电影时空情景,关于它的记忆,很容易在往后的时间被提取和激活。影片尾声温暖人心的情节,则提供了感动、净化的情绪记忆,同样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作为高帧率技术电影的全新尝试,引导着观众在接受活动中养成新的习惯和方法。与其说这种改变是对观影的干扰,毋宁说这是试图建立起新的接受方式,是适应、调整和选择的过程。
注释:
① 参见《李安的“安”与“不安”》陈鲁豫采访李安视频,网页链接:https://v.qq.com/x/cover/9aaopv19wz8grpx.html?ptag=iqiyi。
② 根据“豆瓣电影”的数据整理,网址链接: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5983044/。
③ 根据IMDb短评整理,网址链接:http://www.imdb.com/title/tt2513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