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影像表达与文化传承

2017-11-16毛腾飞

戏剧之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浙江师范大学故宫纪录片

毛腾飞,李 祯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金华 321004)

解读《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影像表达与文化传承

毛腾飞,李 祯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金华 321004)

作为纪录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桥梁”,非遗题材类纪录片的出现既是受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浪潮的影响,也与中国现代纪录片体系的构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不仅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记录与传播,同时在影片“讲故事”的同时也表达了创作者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本文以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为案例,分析非遗纪录片中的内容构建以及独特的价值,从而揭示纪录片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表达;文化传承

纪录片鼻祖格里尔逊“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是对纪录片最早的定义,后来怀斯曼认为“非虚构性的影片”就是纪录片。在《电影术语词典》一书中这样解释纪录片:“纪录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生活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1]虽然,至今学术界对“非遗类”纪录片没有一个官方的界定,但是以“非遗”为题材的纪录片却因为非遗保护的契机,已经遍地开花,并逐年增多。有学者认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审美对象,以展示非遗美学特征为目的,以声画合一的媒体语言为手段的影视纪录片就能被称为“非遗类”纪录片。[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神性与智慧性的形态方式和活态传承的特殊品格,在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3]本文以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分析非遗纪录片中的内容构建以及独特的价值,从而揭示纪录片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共计三集,每集通过影像讲述修复文物的故事。导演将视角对准文物古迹、修复技术、非遗继承人三个方面进行切入,向我们呈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记录富有民族历史特色的文物古迹

对于非遗纪录片而言,文物古迹必然是拍摄的重点对象。导演通过影像的方式记录文物历史和现状来表达对文物的态度。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共三集,每一集讲述修复专家修复文物的故事,在这短短的三集中,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青铜器、宫廷钟表、陶瓷、木器、漆器、百宝镶嵌、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由破损到回归本真的状态。通过文物的修复,一方面可以促进我们对中国文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年轻人有一种启发教育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一个中国文物身上具有独特非凡的魅力。通过影像对中国文物的记录有利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展现高超绝伦的传统修复艺术

随着近代工业飞速发展,传统手艺正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非遗”纪录片展现某种手工技能,使一些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用图像形式保存下来。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手工艺项目为主,选取九类著名的文物,如中国著名的青铜器修复技艺,具有宫廷水准的八旬万寿图书画修复技术,体现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修复等,使这些国宝级手艺以影像的方式得到保护和展现。在第三集中,修复中国第一重彩《游春图》时,对于修复技艺要求十分严格。山石以细线勾勒,山体则是用石青,石绿填色,山脚用泥金晕染。修复过程中,既要注意原料的成分,又要注意其浓度,否则将会破坏文物。在每一件文物修复中都可体验到修复专家高超的手工技艺和艺术修养。

三、介绍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

与有形的、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的是精神、技艺和创造,是承载在人的身上,又通过人的传承得以存在、延续、发展的“活态”文化。正是因为无数身怀绝技的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的民间艺人,才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博大与厚重。非遗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修复专家总共有三辈人,第一辈人是中国传统手艺的鼻祖,通过解说词和历史资料展示出来;第二辈人是目前即将退休的老修复专家,他们把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中国文物,同时也在培养下一代继承人,希望将老祖宗精湛的修复技艺传承下去;第三辈人是一帮从事文物修复没有多久的中国年轻人,他们耐得住寂寞,不断调整自己,适应故宫修复文物的生活。导演通过对这三辈人描述,很形象地向我们传达着两层含义:第一层通过三辈人修复文物的生活,来赞扬中国千百年的工匠精神和格物致知的精神。第二层希望通过纪录片来表达今天的中国年轻人能够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认同。非遗纪录片中的人是纪录片拍摄的中心,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描述,来揭示人背后的故事,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通过对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剖析,让我们认识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中国的现状,同时也折射出中国文物修复专家令人敬佩的工匠精神,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1].[法]让·路普·巴塞克.电影词典[M].法国:拉鲁斯出版社,1986.

[2].林厦丽.非遗题材纪录片的美学审视[J] .视听纵横 .2014.6:84.

[3].金震茅.“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J].北方传媒研究 .2014.(2).

J905

A

1007-0125(2017)15-0110-01

毛腾飞(1992-),男,汉族 河南商丘人,在读研究生。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文传学院,研究方向:电视剧。

李 祯(1992-),男,汉族,河南焦作人,在读研究生。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文传学院,研究方向:电视剧。

猜你喜欢

浙江师范大学故宫纪录片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手绘作品选登
LiBa0.95-yBO3∶0.05Tb3+,yBi3+荧光粉的制备及荧光性质
于昕卉作品
雪中故宫
Application of “Process Approac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Writing-Teaching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故宫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