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浅析
2017-11-16杨蒙莹
杨蒙莹
(山西师范大学 戏剧影视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浅析
杨蒙莹
(山西师范大学 戏剧影视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本文结合相关影片,从武侠电影的叙事内容、后期剪辑及美学形态等方面,对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做主要分析。
武侠电影;暴力美学;叙事内容;剪辑;发展中的追求及后续思考
一、暴力美学的起源和定义
暴力美学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一个概念,但其作为一种形态很早之前就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接受程度的提升,暴力美学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适应,在影视、游戏等领域发展起来。《旧唐书·魏征传》中就有“以暴易暴,与乱同道”的说法,意思就是用强势代替强势,现在也指以暴制暴。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给暴力美学下了一个定义,即当下暴力美学主要指电影中多暴力的形式主义趣味,就是把暴力或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式快感。暴力表现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施暴者总是要将他人压制在物的状态下或是彻底消灭。“美学”则是属于哲学的范畴,很显然,“暴力” 和“美学”是两个不相同的词,暴力美学原指起源于美国,在香港成熟(现在又有向美国转移的趋势)的一种电影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暴力美学作为艺术呈现的一种方式,给观众带来视觉刺激和心理释放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考方式。
二、武侠电影的定义
对于武侠电影的定义,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认为,从类别上,它属于类型电影中动作片的一种,是以激烈紧张的惊险动作和视听张力为核心,以人或机械的动作为主要形式,表达基本价值观,呼应大众心理、大众审美趣味的影片类型。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说:“在广义上,它(武侠电影)包括了武打、功夫、侠义在内的一系列以武术技击为外部表演特征和以侠义精神为内在主旨的动作影片。”“武” 即器具、动作和力量,在特定环境下可以等同暴力;“侠”即侠义、正直和气节,合乎道德的方向。单单看“武”时,粗鲁暴力,紧急致命,但与“侠”搭配在一起,蕴意由刚硬转向柔和。侠者游走江湖,不仅要善武,还要守江湖规则,就像《卧虎藏龙》中俞秀莲说的“走江湖,闯天下,靠的是人熟,讲信、讲义,即武德。”武德,是立足江湖的重点,江湖者,往往惩恶扬善,坚守正义,这符合道德和人性,能给观众带来深刻的心理认同感和观影快感。
三、叙事内容上的暴力美学
电影的叙事,即故事的讲述,亦是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其中人物的性格、立场、行动、事件、矛盾等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在武侠电影中人物的善恶,通常是比较明确的,非善即恶。武侠电影向人们昭示着一个以暴制暴的世界,人们面对暴力的威胁和挑战,尽管会一忍再忍,但最终都会以暴力手段抗争邪恶,通过暴力解决一切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最终铲除邪恶。但任何以杀戮为目的的暴力行为都是残忍的,它需要道德、人性来平衡。
归隐江湖是武侠电影中侠者所追求的,往往由于不可调节的矛盾而不得不以暴力解决问题。《剑雨》中曾静为保护丈夫阿生,再次与黑石组织纠缠在一起,最终与邪恶同归于尽,用生命度化丈夫。这类武侠电影完成了由非正义暴力到正义暴力的转变,即从“坏人”到“好人”的过程,也是影片的高潮部分。所以在武侠电影中实施暴力手段时,不同的人呈现出不同的立场,也传递出不一样的信息,根据这些表达,观众可以看到电影的叙事走向。
通常武侠电影抑恶扬善的叙事主题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结局,坚守正义,站在符合道德的立场,能给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大众一种心理抚慰。比如《龙门客栈》,武林侠士勇敢搭救忠良之后,与东厂的歹毒阴招形成鲜明反差,随着剧情一步步深入,哪一方正义哪一方邪恶,谁是君子,谁代表小人,一目了然,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四、剪辑上的暴力美学
剪辑是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直接影响影片的质量和观感。剪辑作为一种手段,可以有效传递影片的节奏,在中国武侠动作电影中,观众往往会看到很多快速的、密集闪过的画面,在一系列连续的视觉影像后,会给观众带来紧张和期待。剪辑的快慢主要是由镜头数量、单个镜头的时间,以及镜头的空间距离的衔接来实现的,使电影镜头形成一种完整的、连续的影像语言,这种剪辑方法,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称之为“暴雨剪辑”“疾风暴雨式的剪辑”或“闪电剪辑”,这种在电影的视觉影像层面形成的“标志性”剪辑语言,正是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独特的美学风格。这种手法不仅在中国武侠电影中使用,世界上很多国家在激烈的打斗场景中也广泛使用,并且随着电影的发展,作为一种美学风格的一秒钟一个镜头的剪辑方式成为普遍现象。
剪辑很重要,但要对观众的视觉与心理形成强烈的冲击,则需要各种因素的综合。比如《新龙门客栈》第94分40秒前后,刁不遇快速的刀法与曹少钦脚骨和手骨的呈现,残暴、直接,观众心惊又爽快,接着曹少钦崩溃,肆虐发狂,影片进入高潮。
五、发展中的美学变化
武侠电影从发轫至今有将近百年的历史,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相应的美学评价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始终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尤其是中国的侠文化,它满足了普通人的侠者梦。早期武侠电影吸收了戏曲的一些程式和叙事,比如在胡金铨导演的《龙门客栈》中,武打和音乐虽单一,但是暴力性质并不弱,早期武侠电影对爱情的描述点到为止。如今,对爱情的追求成为武侠电影的一大驱动力。暴力处理越来越形式化,讲求美感,注重意境的营造,高度舞蹈化、表演化加重了影片的打斗美,观众在看武侠电影时,仿佛是在在欣赏一场表演。比如《卧虎藏龙》中的经典段落——竹林打斗,以景的波动反衬人物内心迷乱,情景交融;《刺客聂隐娘》中光影的变化、风吹动帘布等场景描写,暗示了聂隐娘作为杀手归家后的心理变化。
六、影视中的暴力美学思考
随着影视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拓展,暴力、色情等越来越常见。影视艺术的特点使得很多人都承认电影是造梦工厂,很多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愿望透过电影不断发生着。电影所营造出来的真实感在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电影的表现方式之一,暴力美学在一定意义上是艺术化后的暴力,它有虚构的成分,故事虚构、时空剪接、演员的表演,会对人们在现实中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纵然观众的审美具有主体性和情感性,且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但是,作为没有分辨能力、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少年,在观看这类影片时,模仿里面的打斗也不是不可能。所以,作为电影创作者,要在作品中慎重表达暴力,观众务必要理性对待影视作品中的暴力。
武侠电影中解决矛盾冲突的唯一方式就是使用暴力,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从根本上讲,中国武侠电影的叙事策略,目的并不在于渲染暴力,而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消解暴力的残酷性。武侠电影中宣扬的暴力,只是以暴力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的正义和公平。总之,如何在作品中更好地体现暴力美,是电影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与此同时,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心永远不会停止。
指导老师:孙俊士
[1]马中华.浅谈电影中的暴力[D].兰州大学,2011.
[2]郝建.类型电影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贾磊磊.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纵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J905
A
1007-0125(2017)15-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