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印良品”给生态设计的启示

2017-11-16胡逸卿

剧影月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态材料日本

■胡逸卿

“无印良品”给生态设计的启示

■胡逸卿

一、“无印良品”的生态设计溯源

王受之先生在其《世界现代艺术史》里专门提到日本传统文化的三个基本立场:第一、“wabi”,含义是一无所有、零、有限;第二、“sabi”,含义是永恒、俭朴、功能与形式的统一结合;第三、“shibui”,含义是严峻的品位。这三个立场也可以说是三个原则,导致日本的传统设计是一种单色的、直线的、修饰的、单纯与俭朴的。[1]事实上,这三个立场与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和其周边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日本属于湿润的温带气候,阳光充足,雨水适中,但同时又是一个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岛国,境内多山,地震频繁,大自然一方面带给日本民族森林、海洋和丰富的食物,同时也带给他们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在此环境下,日本民族对自然深怀感激与敬畏之心,因此孕育了日本的原始信仰——持万物有灵论的神道教。万物有灵论的观点使日本人形成了尊崇自然、师法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以至于在历史上,自德川幕府时代起,统治阶级便制定了禁止奢侈的法令。英国学者S·伊文思 (S·E-vans)曾经探讨过日本设计的简朴特质,在他看来,“这种强制性的简朴和节约在国家精神中形成了一种两分性——一方面是对于任何明显的消费、铺张和个人虚荣心的反感,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于发展优秀的制作材料或日常手工制品的过度尊敬。 ”[2]

千百年来,日本人一直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资源。首先从建筑方面来看,木头、芦苇、稻草、竹子、树皮以及其他唾手可得的天然材料成为绝好的建材。一方面廉价,另一方面,这类建筑比砖石类建筑更易于抗震。当然,节约能源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譬如说,早在17世纪中晚期,日本社会上层修建城堡、高官豪宅、大庄园和其他大型建筑的做法导致森林减少。有鉴于此,地方和幕府各层政府颁布了禁止滥伐森林的法规,最终有效地避免了灾难的发生。在德川时代,越来越多的墙和地板以木材辅以榻榻米、纸质拉门或墙粉筑成。其次,从日本的传统家具来看,也体现出一种“生态设计”的理念。传统的日本家具与当时的西方家具全然不同。它易于移动,可随着季节或功能的不同而加以变化。除了储存用的大柜子之外,家具往往十分轻盈小巧。针线盒、化妆架、灯烛和取暖设备都是可以动的。自绳纹时代(约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4世纪)起,日本人已经开始使用木炭。到了德川时代,木炭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燃烧时间更久,温度更高。最后,日本人在剪裁衣服方面也十分注重节约资源。就拿传统的“小袖”和服来说,家庭主妇们很容易学会将日常衣服剪裁为所有家庭成员都能穿的大小。附带一提的是日本人发明的“手拭”——一种毛巾。它是一块长方形的布料,可用作头巾、发带、毛巾和盖在食品上的防尘设施。[3]不难看出,日本民族对环保的关注是由来已久的,而且这种风俗习惯已渗透到普通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印良品”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生存环境。具体到生产过程中,“无印良品”重视选择适合的材料,注重实质生产工序,简化包装。[4]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印良品”在真正意义上遵循“生态设计”的传统。下面我们尝试具体分析该品牌的一些设计细节,来证明我们的观点。

二、“无印良品”的生态设计实例分析

所谓“生态设计”,又名“环境意识设计”、“绿色设计”、“环境化设计”,指的是为提高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环境绩效,优化产品的环境影响而将环境因素引入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的活动。[5]目前的发展趋势是,产品生态设计已经从起初的末端治理,发展到现阶段的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CA)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环境影响评价。就产品全生命周期来说,它涵盖了产品的原料获取、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处置五个阶段。与之相关的是生态设计所涉及到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源消耗、气候影响、有毒有害物质、人体毒害、臭氧损耗、富营养化、光化学烟雾等评价指标。[6]正如“无印良品”现任社长兼首席执行长所强调的那样,“无印良品”从“精选素材”、“检查工序”、“简化包装”起步,强调合理设计,彻底消除冗赘,使物品散发出本身的魅力。它致力于还原产品实用的形象,同时在生活和改善生活的物品之间维持合理的平衡。[7]无独有偶,“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认为,设计师一种给生活带来精彩的元素,假如说把品牌(日语中的“印”)比作精彩,创造无“印”,就会给设计的世界提供了某种平衡。“无印良品”总是以最常规的形式出现,产品的形态是由其用途所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地加以改进,首要的目标是舒适、恰到好处。[8]

“无印良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能满足物品本身的实用性为主。第二阶段,以符合绿色的环保标准为主。第三阶段,以能实现设计的时尚和简约的造型为主。如果归结到生态设计方面,“无印良品”绿色生态的设计意识主要体现在材料、包装、用色等方面:

首先,正如上述,就产品的材料选择来说,“无印良品”视生态设计为圭臬,秉承一种理性和超然。原研哉认为,目前,充斥我们生活环境的产品大致可划分为两类:特殊的、昂贵的与普通的、便宜的。前者的竞争力体现在突出与否,通过使用新兴材料、炫目的外观及稀缺性提高品牌价值,拓展出一个追捧人群,以价值高昂为荣。对于后者,大部分属于价格低廉的产品,通过大规模生产、最为简化的生产流程,在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诞生。“无印良品”显然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别的任何一类。它选择纸、藤、竹、木材以及带有其他特殊功能性的材料,或是有独特纹理的材料来用作主要设计材料,目的是为了完美体现产品材质之美,使其更加纯朴而自然。“无印良品”不懈地探寻最适合每个产品的材料,也在自然的材料当中寻找它独有的价值观,以及独特的美学意义。一言以蔽之,在对材料的生产和加工上,“无印良品”要求做到与自然地最大统一。[9]原研哉说:“要让每个消费者都觉得用得顺手,这正是我要的感觉。”为了环保和消费者的健康,“无印良品”坚持尽可能不用许多素材。如不用PVC、特氟隆、甜菊、山梨酸等。

其次,从产品包装来看,“无印良品”在包装上抓住了绿色环保这一理念,顺应当下绿色设计之风,在产品包装设计上大多采用原生态的材料,充分利用原材料的自然属性,在满足产品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围绕环境保护和消费者健康进行设计。“无印良品”没有对任何一件单一的商品进行特别包装,就算有简单的包装,也是使用纯天然原材料进行适度的包装,绝不进行多余的装饰。

再次,佐竹昭广在《古代日语的色名性格》一文中说,日本的色名最早起源于白、青、赤、黑四种颜色。这几种色彩不仅具有明确的审美意义,而且蕴含了宗教和道德的象征含义。“无印良品”的产品在用色上秉承了这一传统。[10]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颜色,黑色、米色、白色是无印良品最惯常使用的颜色,有一部分产品会保留材质的自身的固有色彩。原研哉擅长于运用白色来展现自己的设计。他比较偏爱白色,认为白色会激发出人们关于 “背景性”、“包容力”、“现代感”、“品味”、“高级感”“更新性”等各种各样的联想。背景性和包容力,现代感和品味,和谐统一于“白色”这一色彩当中。[11[12]

结论

“无印良品”创立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历史。作为一个世界知名品牌,其成功之处在于“生态设计”的理念。它所倡导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逐渐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所接受。该品牌的设计师们主动站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思考设计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毫无疑问,如何将生态设计的理念融入设计之中从而解决资源和环保问题,“无印良品”树立了一种典范。

(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青年基金一般项目 “‘无印良品’之无印品牌效应”,项目编号:QKJB201322)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第247页。

[2]周丽婷,《大道至简、返璞归真——无印良品的品牌策略与视觉形象设计解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0届硕士论文,第12页。

[3]苏珊·韩利著、张键译,《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4]孙青,《论“无印良品”设计成功的奥秘》,《现代装饰》(理论)2015年第10期。

[5][6]史志呈,《产品生态设计与我国发展现状》,《质量与认证》2015年第6期,第48页。

[7][8]《无印良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张琦,《从无印良品的设计看日本禅的美学》,《艺术·生活》2010年第6期

[10]周丽婷,《浅析无印良品的设计》,《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第2期。

[11]原研哉著,《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第91页。

[12]陈旻瑾,《论日本无印良品包装设计的禅意美》,《包装工程》,2010年第4期。

猜你喜欢

生态材料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长抓政治生态
《黄金时代》日本版
可爱的小瓢虫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材料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摇摇鹅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