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
2017-11-16韩通拉嘎
韩通拉嘎
(内蒙古民族大学人事处)
引言
在全球经济高速运行的背景下,城市承担着一个区域乃至国家发展引领性的角色。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小至行业、产业间的竞争,大到区域、国家间的竞争,主要是通过城市竞争力来实现的。城市竞争力的含义具有综合性,是指一个城市在有效利用、转化资源,抢占、控制市场,践行可持续发展等体现城市价值且区别于其他城市的能力。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间发展速度参差不齐,城市规模也处于时刻更新的状态。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历史、政治、地域和信仰的多重作用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多数民族地区仅有省会城市)是否具有增长极作用拉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具有城市竞争力提高整个地区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都是现阶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着重考虑的重点。因此,笔者提出以下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竞争力现状如何,它们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主要是什么因素主导整个城市的运行轨迹?不同民族间城市发展竞争力是否具有差异?回答以上问题是本文目的与意义。
现有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方向大致为:1.不同指标测度城市竞争力及排名的研究。国外学者Dannis构建了C=f(U,N,T,F)模型,分别代入国际贸易数据、企业和产业、生活质量等数据,得出样本城市的竞争力得分和排名。Markusen观察重点是投资和人才,即对城市竞争力的测算主要测度该城市吸引人才和投资的能力,从而对样本城市竞争力进行排名。LoleenBerdahl选取了技术、投资和知识等指标对大都市城市竞争力进行排名。国内对城市竞争力的相关研究较晚,主要有倪鹏飞采用综合增长竞争力指标、发展成本竞争力指标、产业层次竞争力指标和收入水平竞争力指标等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全国城市竞争力排名。陈晓芳则利用生产要素、城市间发展、发展成本和需求因素这四个指标来测度城市竞争力并进行排名。郝寿义使用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知识人才等20个数据指标通过综合测算得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样本城市进行排名。2.某区域内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Granovetter以不同城市所具有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城市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角度,对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不同国家的城市竞争力进行对比研究。方和荣则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海峡西岸城市群的优缺点,进而比较其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度。
国内外研究表明,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相对性较强的测度指标。不仅需要结合具体城市的经济数据进行量化测度评价,而且是不同城市间排名对比才能体现综合实力强弱的体系。在现有文献研究中,多数学者聚焦点为城市竞争力的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等方面,研究对象多为单一大都市的测度或大都市间的竞争力排名,却鲜有对欠发达地区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以及它们之间的对比分析。本文选取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内蒙古省会呼和浩特市(下文简称“呼和浩特”)、广西壮族自治区省会南宁市(下文简称“南宁”)、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下文简称“昆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下文简称“乌鲁木齐”)、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下文简称“银川”)、贵州省省会贵阳市(下文简称“贵阳”)、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下文简称“西宁”)以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下文简称“拉萨”)为研究对象,根据现有具有一定公信度的城市竞争力排名,分析其现阶段状况与发展趋势,在同样享有国家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其城市竞争力是否存在差异及形成原因,以填补关于我国偏远、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缺乏。
一、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竞争力总体比较
(一)2002—2012年八市城市竞争力趋势比较
1.八市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数比较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动态考察城市现状的指标,观察图1,纵向比较可知,民族八省区的省会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数的变动趋势呈现波浪起伏且不断增长的趋势。除拉萨近11年指数变化幅度较小外,其余七市均有较大幅度的进步,且在2004年后表现为同升同降、基本一致的变动趋势。从横向对比的角度,2002年各市综合指数相近,最高的是昆明0.547,第二、三名分别是南宁0.527和乌鲁木齐0.524;指数最低的后三名分别是贵阳0.453、西宁0.388和拉萨0.011,最大差额比例为97.98%。同时,与同期发达城市北京的0.685、上海的0.741和深圳的0.787相比,最大差距为98.60%。2003年各市综合指数下降且分散分布,最高的是呼和浩特0.363,最低的是拉萨,仅为0.009,相差97.52%。究其原因,2003年受到非典、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使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受到重创。同年,上、北、深、广的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数为3.309、3.233、2.177和1.740,差距高达99.73%。自2004年至今,除拉萨发展较为缓慢外,其余七市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数连年快速攀升,且变化幅度相似。说明在过去的11年中,民族八省区各省会城市竞争力整体呈现起伏上升态势,除拉萨外,其余各市增速明显、增幅比例基本一致。但是,整个民族八省区城市竞争力薄弱,与发达城市差距逐渐拉大。
图1 2002—2012年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综合城市竞争力指数变化趋势图
2.八市城市竞争力排名比较
图2显示了11年八市城市竞争力排名变化趋势,可以直观地发现各市的排名与发展状况有很强的关联性,且排名次序基本保持不变或小幅度变化。其中,呼和浩特、南宁和昆明一直保持前三名的次序,且出现更替位列第一的现象。而乌鲁木齐、银川和贵阳一直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名次分别在50—100、100—150和100—150的位段徘徊。排名靠后的是西宁和拉萨,名次在150—200、300以后的位段小幅度变化。结合各市近年来综合发展状况分析,呼和浩特、南宁和昆明分别依靠本身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边境位置以及独特的自然风光发展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经济,加之西部大开发、西部强国政策以及民族自治地区的因地制宜的管理方针,三市表现出正向“马太效应”式发展,提升了综合实力,整个城市竞争力不断强化。而乌鲁木齐、银川以及贵阳地理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的前提下,开放步伐略慢、发展速度较缓,一直无法摆脱“欠发达”的包袱,因而排名在民族省份中保持中等。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由于地处内陆西部、高寒气候恶劣,先进的技术很难第一时间传播至此;加之高科技人才匮乏,教育水平较低,开发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高新产业难度极大。尽管近年来综合能力有所增强,但排名依旧靠后。
图2 2002—2012年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综合城市竞争力排名变化趋势图
(二)2012年八市城市竞争力比较
观察2012年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竞争力,从综合指数值的角度分析,除了西宁和拉萨指数过低外,其余六市指数均在0.6—0.7分布,最大差额比例仅为11.92%,说明六市城市竞争力综合水平相似。而将八市综合比较,西宁综合指数为0.550,拉萨仅为0.016,最大差额比例为41.25%,说明综合测度整个民族地区城市竞争力,水平不一、发展进度不同。但是与十年前相比,民族地区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并有进一步共同发展进步的趋势。从排名的角度分析,虽然各市在综合指数方面相差无几,排名却在不同段位分布:呼和浩特排名最前为全国第50名;接着是南宁,排名54;接下来是乌鲁木齐61名,银川94名和贵阳96名。西宁排在100名之后,是139名;拉萨排名最后为326名。同期南方地区的地级城市——无锡(9)、苏州(11)排名均靠在前列。作为一省(或区)的首府,是该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而城市竞争力排名却如此靠后,一方面说明我国民族地区综合发展能力整体薄弱,另一方面说明各民族地区的城市竞争力发展也是良莠不齐。
表1 2012年八市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数、排名表
二、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竞争力分指标比较
城市竞争力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等特点,因而其数据是由多指标测度而成。目前,对于城市竞争力的测算指标的选择尚不统一:Peter选取二、三产业零售额,二、三产业增加值作为测算城市竞争力的指标。MichaelPorter将因素条件、产业支持、企业策略、需求条件和政府、机会六方面要素结合作为原始指标,建立“钻石模型”测度竞争力问题。国内学者倪鹏飞将经济效率、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人才储备等作为分项指标测度城市竞争力。鉴于保持文章数据统一性,本文借鉴倪鹏飞教授的理论研究,认为城市竞争力由综合增长竞争力、经济规模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知识城市竞争力和收入竞争力组合而成。为了挖掘我国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竞争力良莠不齐的内在原因,现分别对各分项指标进行分析。
(一)各分项指标描述性分析
1.综合增长竞争力数据描述性分析
综合增长竞争力测度的是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选用GDP增长率、人均储蓄存款额增长率等数据综合测算,剔除人口总量因素,可以保证横向、纵向可比性。通过测算八市11年的相关数据的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发现(图3),近年来八市的经济发展趋势有增无减,2002—2005年发展速度较慢,平均每年增长15.27%。而2006年至今,折线图斜率扩大,表现出年增长率上升,以年均20.25%的速度增长。基本符合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数变化趋势。假设一是综合增长竞争力对城市竞争力的整体测算具有正向偏好性趋向。
图3 2002—2012年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综合增长竞争力数据标准差趋势图
2.经济规模竞争力数据描述性分析
经济规模竞争力测度的是城市创造价值所具备的规模程度,综合将影响力、竞争力量化为经济收入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城市人均GDP来考察该指标。图4是八市11年城市人均GDP标准差的变化趋势走向图,呈现波动起伏上升的状态,特别是2006年后数据大幅度增长。分析图4,2002—2005年,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的经济规模变化幅度较小,增幅19.63%;到2006年还有轻微的回落,降低了14.55%。但是2006年至今,随着折现斜率的不断增大,可以清晰地发现,各市创造价值的规模逐年扩大。这与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数逐年上升的趋势吻合。假设二是经济规模竞争力对城市竞争力的整体测算具有正向偏好性趋向。
图4 2002—2012年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经济规模竞争力数据标准差趋势图
3.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数据描述性分析
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数考量的是城市满足现阶段需求的同时,对将来发展不构成危害的能力,是一种未来发展趋向的指标。着重要求城市具备未雨绸缪、远见卓识的能力。根据该指标的评价要求,选用符合其宗旨的量化数据:人均耕地面积、人均铁路里程、人均公路里程、人均电信业务量;森林覆盖率;生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市场竞争运行水平。将图4、图5结合分析发现,各市代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数据在初步描述时表现出波动起伏、整体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民族地区在综合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规划未来城市动向,也没有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深刻贯彻。这与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数变化趋势相逆。假设三是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对城市竞争力的整体测算具有负向偏好性趋向。
图5 2002—2012年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标准差趋势图
图6 2002—2012年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环境与健康数据标准差趋势图
4.知识城市竞争力数据描述性分析
知识城市竞争力指数体现的是城市人才储备、科技实力水平,在当今高新科技激烈竞争的时代,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储备,对城市未来蓝图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主要选择师生比、每十万人口各级学生人数;专业技术人员人数等进行综合测度。图7是八市人才潜力数据的标准差趋势图,整体起伏波动,且有下降趋势。2002—2008年标准差从1.89下降到0.82,降低了130.49%;而2008—2011年有小幅度的回升,但很快在2012年下降。对比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数的变化趋势,变化有所出入。假设四是知识城市竞争力对城市竞争力整体测算具有负向偏好性趋向。
图7 2002—2012年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人才潜力数据标准差趋势图
5.收入水平竞争力数据描述性分析
收入水平竞争力考量的是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质量,通常表现为居民可支配收入。收入水平是最直观反映城市发展能力的指标,也是百姓能够最直接满足幸福感的标志。通过计算各市收入水平数据的变化趋势发现(图8),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呈现先平缓变化后逐年增长的趋势。2002—2006年,各市水平保持在平均679.32元的水平;2006年后至今,各市以平均42.09%的速度增长,由起初的749.94元增加至今的1860.87元。反映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省区也加快改革步伐,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与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数变动趋势较为吻合。假设五是收入水平竞争力对城市竞争力综合测算具有正向偏好性趋向。
图8 2002—2012年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标准差趋势图
(二)分项指标分析
前文粗略地将数据描述性分析,从整体范围对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竞争力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五点概括性假设。但是,民族八省区各省会城市拥有不同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差异,不同因素影响其城市竞争力的大小也不同。那么,文章将着重对分项指标进行分析,结合各市分项指标数据和排名,对影响各市城市竞争力主要因素进行筛选及分析形成的差异。
表2 2012年民族八省区省会城市城市竞争力分项指标及排名
续表
1.综合增长竞争力
八市在该指标排名次序如下:呼和浩特(0.087)、昆明(0.085)、南宁(0.082)、乌鲁木齐(0.620)、银川(0.608)、贵阳(0.604)、西宁(0.553)和拉萨(0.016)。这一次序排名与总排名基本吻合。呼和浩特在西部大开发、环渤海经济圈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重政策共同作用下,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可观的投资前景,成为内蒙古主要增长极。2012年实现GDP2475.57亿元,同比增长11.59%;三产结构比为4.9∶36.4∶58.7,很好地践行工业化、科技化强市之路。但是在全国排名仅为77位,说明地处西部内陆省份,高新技术无法迅速波及;加之民族自治地区拥有宗教信仰、发展偏好的不同,导致经济发展滞后。同期,只有呼和浩特、昆明和南宁经济竞争力排名跻身100位之内,昆明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是面向东南亚、南亚和东盟的交通枢纽,2012年实现全市GDP同比增长14.11%。同期,南宁GDP同比增长12.32%。而贵阳、西宁和拉萨,排名分列100—400位不等。说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因其地理位置、人才储备、发展基础等不同的背景,结合不同民族保持的经商思维不同,因而进展程度不同。
2.经济规模竞争力
八市在该指标排名次序较综合经济竞争力有所进步,其中呼和浩特、昆明、南宁和乌鲁木齐较为集中。通常意义上,优势产业集聚、资金雄厚、产业结构合理的城市所对应的经济规模较大,经济规模竞争力较强。近年来,呼和浩特在乳制品行业——蒙牛、伊利,电力工业——国能、丰泰,生物制药与发酵工业、机械制造业等龙头集团的带领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昆明在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以卷烟、机电、生物资源、信息、商贸旅游五大支柱产业,形成了西南地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增长极。2012年,南宁产值亿元企业达到496家,在亿元企业的强劲拉动下,全市工业总量不断扩大,经济产业粗具规模。乌鲁木齐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也是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拥有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一个出口加工区,推进该市成为西部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而排名后三位分别是银川(0.135)、西宁(0.117)和拉萨(0.024),指数最大差距9.42倍。说明经济规模和综合经济竞争力存在相似性,而且各民族省区经济基础、行业布局具有不同的现状,导致经济规模不同。
3.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八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排名较综合排名有所变化,分别是呼和浩特(0.532)、银川(0.493)、贵阳(0.486)、南宁(0.484)、昆明(0.483)、乌鲁木齐(0.457)、西宁(0.373)和拉萨(0.101)。在城市创造价值时,生态的保护、资源的节约以及后续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得到关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相反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呼和浩特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2012年拥有20%的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2%。呼和浩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保护环境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全国排名38位。银川拥有3.97万公顷的湿地,拥有贺兰山区天然次生林,2012年拥有59.8%的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0.6%。贵阳是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2012年拥有31.6%的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1.9%。相反,只有西宁和拉萨的排名为153和364,在100位之后。说明各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社会进步。
4.知识城市竞争力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城市的竞争力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专任教师师生比、科技人员人数、每十万人口各级学生人数可以概括知识城市竞争力。该指标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呼和浩特(0.589)、银川(0.573)和乌鲁木齐(0.569),而排名后三位的城市分别是南宁(0.531)、西宁(0.257)和拉萨(0.113)。呼和浩特是西部地区教育、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2012年全市拥有24所高等院校以及中央、自治区和市属多家科研机构,专任教师师生比1∶17.59。2012年,银川拥有高校19所。银川是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永久举办地,是连接伊斯兰国家与中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全国穆斯林经济、文化科教的中心。乌鲁木齐作为与中亚国家国际物流港和加工贸易基地,在搭建的合作平台之上交流科技研发项目。2012年全市拥有23所高校;专任教师师生比1∶16.87;专业技术人员数421372人。民族地区在地理偏远、经济贫困等因素的影响下,很难吸引高科技人才驻足,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高校也很少建立于此,这便是民族地区形成“越发展,越贫穷”负向“马太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5.收入水平竞争力
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百姓们“有钱花”,让他们有足够的金钱在医疗、教育、社会建设方面进行投资,以提升整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2012年,八市在收入水平竞争力的排名跻身前100名的分别是呼和浩特(0.244)、昆明(0.199)、南宁(0.189)和银川(0.174)。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呼和浩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相应提升。2012年,呼和浩特实现财政收入316.32亿元,同比增长10.89%;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3150.3元。同年,昆明实现财政收入378.4亿元,同比增长19.1%;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706元。同年,北京市、上海市分别实现财政收入3314.93亿元和3743.71亿元。排名最靠前的呼和浩特仅为其9.54%和8.49%,说明民族地区各市收入水平竞争力较弱。
通过分项指标的分析比对,呼和浩特是八市中各项指标指数值最大、排名最前的城市,因而当之无愧综合排名也是八市中的第一位。拉萨因其经济起步较晚、地理环境恶劣等因素,各分项指标指数值最小、排名最后,所以综合排名位列八市最后。而其他各市,分别在不同指标下的排名顺序有所变化。例如,南宁在综合增长实力、经济规模竞争力指标排名次于昆明,但是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数与排名优于昆明,总排名也优于昆明。说明构成民族八省区各省会城市竞争力的因素所占比重不同,对综合指标的测评也就有所不同。
三、八市城市竞争力模型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各分项指标影响城市竞争力比重及不同城市间差异,本文选取2002—2012年八市城市竞争力及分项指标数据,定义综合增长竞争力、经济规模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知识城市竞争力和收入水平竞争力分别为自变量X1、X2、X3、X4、X5,综合竞争力为因变量Y。采用Eviews软件建立模型,利用公式计算两者间亲疏关系,回归分析八市城市竞争力,以解读民族地区不同城市的发展模式差别。
(一)呼和浩特城市竞争力模型
表3是呼和浩特城市竞争力模型的相关数据,可决系数R2值0.9982接近1,说明拟合优度较好。F值为336.8314,有显著的统计性意义。D-W 值为2.2076,说明自相关性较弱。综合上述分析,验证了呼和浩特城市竞争力由各分项指标构成的正确性、意义性。结合公式(1),X1、X2的系数为负,表示代表经济规模的X2对呼和浩特综合竞争力的影响为负,其增加1%,综合竞争力减少0.8120,这与前文假设二相悖;而代表知识城市竞争力X4系数最大,说明每增加1%的知识人才储备,呼和浩特综合竞争力就增加0.5417。因而得出结论一:2002—2012年间,呼和浩特城市竞争力水平在民族八省区各省会城市中综合排名第一;主要是依靠知识城市竞争力、收入水平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相对优势正向推动促成的;而经济规模、综合增长水平对其的影响逐年下降。
表3 呼和浩特城市竞争力回归系数
(二)南宁城市竞争力模型
南宁城市竞争力模型相关数据显示(表4),可决系数R2值0.9757在[0,1]之间,拟合优度较好。F值在1%的显著水平下具有统计意义。D-W 值接近2,说明自相关性较弱。说明南宁城市竞争力的测度数据具有科学性,模型结果也具有实验意义。进一步公式(2),代表经济规模竞争力X2系数最大,说明在其值增加1%时,综合竞争力增加1.7702,对于整体贡献最大。而代表综合增长竞争力X1的系数最小为负,说明每增加1%的增长竞争力,综合竞争力就减少0.2367,影响为负。因而得出结论二:南宁城市竞争力在11年间八市排名第二;经济规模竞争力、收入水平竞争力和知识城市竞争力贡献为正,其中经济规模相对优势贡献最大;而综合增长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影响为负。
表4 南宁城市竞争力回归系数
(三)昆明城市竞争力
表5清晰地表现出昆明各分项数据能够较好诠释综合竞争力水平,且数据选择较为准确、有意义。公式(3)则进一步说明在各分项指标中,经济规模竞争力具有相对优势,其每增加1%就会提升综合竞争力0.8495,贡献度最大;而代表收入水平竞争力的X5系数为负,表示每增加1%就会缩减综合指数0.1964。结论三:昆明在八市城市竞争力中排名第三位;经济规模竞争力具有最大贡献能力,其次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最后是知识城市竞争力;而收入水平竞争力和综合增长竞争力的贡献逐年下降。
表5 昆明城市竞争力回归系数
(四)乌鲁木齐城市竞争力模型
表6 乌鲁木齐城市竞争力回归系数
续表
乌鲁木齐各分项指标数据的选择也在合适的拟合优度范围内(0.9845)。F值是237.9922,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公式(4)显示,经济规模对综合竞争力贡献度最大,即每增加1%的经济规模竞争力,综合指数就提高1.1666;而综合增长力系数为负,说明贡献为负。结论四:乌鲁木齐城市竞争力在八市中排名第四位;除了综合增长竞争力贡献为负外,其余分项指标都对整体竞争力有正向促进作用。
(五)银川城市竞争力模型
结合表7和公式(5)可知,银川各分项指标对综合竞争力的贡献度依次排序为:经济规模竞争力、知识城市竞争力、综合增长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而收入水平能力的影响为负。这与前四座城市最大的区别是综合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说明银川在民族八省区各省会城市中尚存经济增长能力。身处西部内陆城市,技术无法快速更新、经济开发程度不够等因素已经在不断改变,经济基础带动整座城市进步的能力在不断增强。而收入水平却成为阻碍综合竞争力增加的指标,原因之一是城乡二元经济现象严重导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差距过大。这是我国西部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改善这一现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表7 银川城市竞争力回归系数
(六)贵阳城市竞争力模型
表8 贵阳城市竞争力回归系数
贵阳城市竞争力模型和银川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综合增长竞争力系数为正,收入水平竞争力系数为负。贵阳一直都是我国省会城市人均GDP排名靠后的城市,经济发展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提升。公式(6)显示,除了经济规模竞争力贡献度最大外,知识城市竞争力、综合增长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依次对该市综合竞争力发力,说明贵阳正在寻找一条因地制宜的好路让城市迅速蜕变,以至于该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在11年间有了一定的提升。
(七)西宁城市竞争力模型
表9 西宁城市竞争力回归系数
西宁也是西部落后城市之一,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科学技术无法吸引过多的投资注入。公式(7)客观地表现出西宁知识、人才储备能力以及收入水平都为整个城市竞争力带来负面效应。但是也不能忽视经济增长、经济规模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的正面拉动作用。综合而言,青海拥有许多宝贵、稀有的自然宝藏,例如:丰富的水资源、盐矿等,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基础,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成为未来西宁发展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牌的关键切入点。
(八)拉萨城市竞争力模型
表10 拉萨城市竞争力回归系数
续表
拉萨是我国海拔较高的省会城市之一,高寒气候给发展经济带来了许多阻碍。但是在发展西藏经济时,考虑到其特有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当地政府建立了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发展工业项目。从公式(8)的数据显示,经济规模、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增长力对综合竞争力有正向贡献力;同西宁一样,收入水平和知识、人才储备能力却只有负向贡献力。而且拉萨是民族八省区各省会城市竞争力最弱的城市,这也是受到了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比较八市城市竞争力的回归结果,发现了许多异同之处。排名靠前的城市分别为呼和浩特、南宁、昆明和乌鲁木齐,它们的相同之处是综合增长竞争力系数为负,说明这些城市的发展已经由原先单纯依靠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增长的阶段转化为寻求更适宜道路进行发展,它们意识到仅仅在自然资源丰富的支持下是无法可持续发展的。差异之处是:呼和浩特选择提升全市知识、人才储备能力,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等方法来建立区域增长极,以增强整个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南宁则继续扩大经济规模,缩减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和发展科技人才“三管齐下”提升城市竞争力。昆明力图从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方面入手,促进整个综合竞争实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变传统旅游概念等措施得以完成。乌鲁木齐也是在继续扩充经济规模的前提下,引导居民建立环保、低碳消费模式,提高社会文化程度。经济相对落后的贵阳、西宁和拉萨,拥有的相同之处是综合增长竞争力系数、经济规模系数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系数为正,而知识、人才储备能力和收入水平竞争力系数为负。在经济发展尚处初级阶段的这三座城市,首要任务依然是摆脱贫困、发展经济,同时三市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于今后城市定位的重要意义。
结论
从2002—2012年八市城市竞争力发展趋势走向来看,各市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虽然八市排名基本保持相对不变,但是从全国的角度来说,呼和浩特排名从2002年的74名跃居全国前50名;南宁、昆明、乌鲁木齐在上下不断波动起伏的变化中排名均有进步;银川和贵阳也有原先的100名之后上升至100之前;西宁和拉萨虽然排名靠后,但是也有原先的154名、375名上升至127名、326名。八市城市竞争力的整体进步与各分项指标的相对优势存在相关性,且不同城市的分项指标贡献度不同。经济基础较好、素有老工业城市的呼和浩特,力求经济发展转型,从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知识储备入手,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南宁、昆明和乌鲁木齐则保持现有经济规模不断扩充的基础上,加大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力度,积极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整座城市社会文化水平来增强城市竞争力。而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环境恶劣的贵阳、西宁和拉萨,坚持经济增长带动全市综合发展,发挥后发优势,建设当地技术科技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实现低消耗、高收益的集约型生产方式。总之,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继续推动下,在各自治区民族自治政策的引导下,以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目的,将民族团结、民族互爱作为前提,建设民族各省区,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才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