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特征研究
2017-11-15韩克善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具有国防教育意识的明晰性,国防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国防教育模式的创新性,国防教育体系的立体性等特征。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特征,对于发展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实现国家总体安全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 高校 国防教育 特征 研究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复杂性、多变性和综合性的趋势,非传统安全威胁也日益严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于2011年7月29日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高校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国防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特征,对于发展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实现国家总体安全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认为,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国防教育意识的明晰性
(一)高校对国防教育的意义认识日趋明晰
高校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容易掌握现代国防科技知识。如果搞好这个群体的国防教育,就储备了一批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人才。所以,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需要。高校通过国防教育激励大学生崇德尚武,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国家责任感,积极参与国防建设,一旦战争爆发,能够做到团结一致,共同抗敌。所以,高校对国防教育的意义认识日趋明晰。
(二)国防法制建设保障了高校的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在国家《宪法》、《兵役法》、《国防法》等法律中都有相关规定,过去由于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国防教育工作发展缓慢。进入新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审议通过,它是针对国防教育领域的专门法律,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由学校负责军事训练的机构或者军事教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的军事训练。”“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校国防教育有了新的保障,国防教育意识也更加明晰。
二、国防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一)高校国防教育以民族精神培育为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丰富而厚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国防上可以转化为战斗力。高校通过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国家安全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敢于担当、百折不饶的精神,见利思义、先义后利的价值取向,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的操行品质,引导大学生将这种民族精神转化为报国之志、效国之行为,形成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责任感,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民族精神的培育这一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落到了实处。
(二)高校国防教育以军事课程学习为重点
高校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学习为重点,在国家总体安全观和大国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军事理论课程的开设,加强大学生的国防知识教育,包括国防基础理论,国防科技和军事知识的学习。军事理论课程体系较为宏大,必须要与时俱进,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增添如“海洋安全”、“太空安全”等内容,既能体现军事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又能体现军事课程体系自身的逻辑性,同时具有宏观视野,也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联系,增强了军事课程教学的效力,为国家培养国防后备力量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三)高校国防教育以军事技能训练为关键
军事技能训练是国防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培养国防后备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军事技能训练中要突出技战术,避免训练内容低层次循环。要逐步把主要的训练内容放到战术学、军事地形学、自我防卫技能、战时通讯保障、战时交通运输保障等方面。还要增加重大灾害应急避险技能训练,开展反恐、防暴、防空、消防等方面的训练,尤其要针对地震、洪水、火灾、泥石流等典型自然灾害,开展紧急疏散、自救互救的演练,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和相关技能,提升军事训练的层次和水平,使大学生通过训练,初步掌握基本技能,提升高校为国家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的水平。
三、国防教育模式的创新性
(一)以国防教育学院建设为抓手创新国防教育模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已成立相应的国防教育管理机构,但大都挂靠在行政部门而不受院、系等教学单位的直接管理,因此国内普通高校设立国防教育学院的不多,即使设立也多为招收国防生服务。仿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建立的马列学院,在普通高校建立专门进行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国防教育学院,统筹安排高校国防教育的方方面面工作,可以促进高校国防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也可以更好地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管理和运行,还可以把国防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来进行建设,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模式。
(二)以信息化新媒体平台为载体创新国防教育模式
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以信息化新媒体平台为载体创新了国防教育模式。高校国防教育通过新媒体平台让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了解国际军情形势、国家安全态势,打破了传统的课内外界限,有效地突破了时空限制,同时也使高校国防教育内容实现了及时传播和拓展。利用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快捷、形式新颖、随机性强等特点的新媒体平台开展国防教育,既创新了高校国防教育模式,又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育效果也更好。
四、国防教育体系的立体性
(一)国防教育资源体系稳定发展
高校国防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大类。高校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和改革正在推进之中,内培和引进,校内外专兼结合,快速形成中坚力量并稳定发展。另外,积极支持大学生办好军事爱好者协会、国防教育协会等学生为主导的各类校园国防社团组织,让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强化其國防责任意识。
高校物力资源建设和改革也在快速推进之中,区分层次、因地制宜,同类院校合作,形成高校国防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和集群效应,从而在更为宏观的层面上弥补个体高校缺失的资源,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服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外,还重视社会国防教育物力资源的利用,使高校国防教育资源体系稳定发展。
(二)国防教育监管体系形成合力
高校努力做好大学生国防教育监管工作。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优势,更加全面地拓展国防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重视国防教育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工作,军地融合、军民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监管工作作为高校国防教育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安全高效,形成高校国防教育的良好局面。
(三)国防教育评价体系快速建立
建立国防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当今高校国防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根据一定的国防教育目标,运用科学的手段,通过系统收集国防教育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国防教育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评价,为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质量服务。大力推进高校国防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与发展,制定动态的评价体系,将评价的重点转移到大学生国防精神的培养层面,促进高校培养具有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真正体现国防教育的价值。
综上所述,高校国防教育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要立足于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常抓不懈,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提高国防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输送大批国防后备力量合格人才,促进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静.新时期创新发展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曾庆裕.新形势下开展学校国防教育的几点思考[J].龙岩学院学报,2010(8).
[3]刘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高校国防教育[J].教育探索,2009(5).
[4]李永宝,王向方.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8).
作者简介:韩克善(1965-),男,汉族,江苏苏州人,任职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素质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