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7-11-15吴鹏蓉
吴鹏蓉
摘 要:在当今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在推进小学教育工作开展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不断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小学老师要不断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思路,学习新的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有效性,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小学语文是在小学的课程阶段中的重点课程,相应的也就要求教师采用新的方法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学习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的教学方面,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团结合作的宝贵精神品质。本文主要就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阅读理解;策略
一、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担当者知识灌输者的角色,学生在教学活动处于被动地位。教师首先对要阅读的文章进行大概分段,然后指派学生在班级中朗读文章,再由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与分析,然后告诉同学们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样的事情,对同学们有什么启发。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往往有限,很多时候即使小学生对文章进行了当堂阅读也不一定能够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因而导致的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也是一知半解。而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结组讨论文章,学生们在对文章的自由讨论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而加深了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学生在自身对于问题的思考中加强了自己的思辨能力,从而从根本身上加强学生的理解文章的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小组成员可以轮流做组长,由组长负责组员们的分工以及最后的文字总结工作。在小组学习中,组长起到的作用是及其重要的,学生通过担任组长,锻炼自己的组织活动能力,以及文字总结能力。从更深层面来看,学生可以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内部有分工合作,在小组外部有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团队合作中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工作。
二、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具体策略
(一)划分学习小组,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此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较小的范围内可以各抒己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小组内可以通过一些小组活动来加强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拉近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比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成员内讨论自己家的春节的特色,进而再阅读文章,了解北京春节与自己家乡的春节区别,然后可以由老师为同学们进行讲解文章,引导学生们感受北京春节的特色人文情怀,以及其中丰富的中国民俗文化。再接着可以由每一个小组做出一篇关于春节的文章,这样也可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以及锻炼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立足于教学实际,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小组学习中虽然可以调动学生兴趣,但一定需要教师的时时跟进指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较强的局限性,由于种种制约条件的限制如果没有教师的跟进指导,小学生的小组自我学习很容易误入歧途。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需要在学习中起到组织领导的作用,指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研究。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实践,充足利用手中的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思路,促进教学任务的开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作用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同时在合作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师参与的力度,在学习方向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居于主导地位。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文章,同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种种偏差。在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让学生由充足的信心去发挥与创造。教师如果一味地批评学生,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毕竟由于年龄的限制,学生的自我学习课程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
例如在学习《匆匆》这样的文章时,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阅历,学生可以很轻松的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但是却不容易理解文章中蘊含的朱自清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身想要留下一番事业的心境。在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的站出来,为学生们解释朱自清的人生境遇,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们在了解朱自清生平之后再来了解文章,这样的时候,学生们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利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304.
[2]郑秀文.浅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36):27+16.
[3]周伟.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语文学刊,2014,(22):108+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