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2017-11-15李丽娜
李丽娜
【摘要】目的 总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结果 Logistic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独立因素有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等。结论 多种因素可造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注重对高危因素的控制,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3..0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患者资料,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内斑块形成以及稳定性斑块做出判断[1-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①不同分组对应的危险因素;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单因素分析。
1.4 评价指标
当颈动脈内膜中层厚度超过1.2 mm可评价为斑块形成。斑块表面光滑属于稳定性斑块,斑块表面粗糙为不稳定斑块[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组基础资料比较
稳定组和不稳定组在相关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单因素分析
通过多因素回顾分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3 讨 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作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在临床治疗同时还应重视疾病的预防处理。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涉及到的危险因素较多,在预防过程中可对部分可控因素进行处理,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在斑块破裂或者是血栓形成的基础上导致急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而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应加以控制和预防。
综上所述,多种因素可造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从而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注重对高危因素的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付宏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及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响的相关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06):35-37.
[2] 李召晨,杜瑞艳,王洪娟,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06):89-93.
[3] 生晓娜,杨 扬,张晓炜,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ox-LDL及PAPP-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19(05):402-405.
[4] 黎红华,陈洪汉,周 佩,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3):166-169.
[5] 崔可飞,卢 宏.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5):57-58.
[6] 郭夏青,卢 宏.血清组织蛋白酶K、胱抑素C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8(2):269-271.
[7] 伍丽红,王继阳,程立山,等.应用颈动脉超声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3(1):22-23.
[8] 曾宪卿,何 俊,张晨辉,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尿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4,22(10):746-750.
[9] 裘丽红,李武艳,李晓娜,等.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8):27-29.
[10] 冉 青,郭 琦.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形态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105-106.
[11] 武晓玲,赵 瑾,迟路湘.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流体力学因素研究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05,15(4):97-99.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