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信息化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017-11-15阳璟

速读·下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

阳璟

摘 要: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着高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越来越呈现信息化的特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冲击,这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思想道德;法律基础;教学模式

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确定培育人才目标上具有导向作用,是实现高职人才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群体作为新时代的先锋,对网络化资讯与信息表现的十分喜闻乐见,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真假不一,也不乏价值观扭曲等信息,大学生还未完全具备过滤不良信息的能力。因此需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法律意识的教学,才能让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三观与品格。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表现在教学内容枯燥。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过几次修订,也对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与更新,但是总体来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实践性不够,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而且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系统性与知识性,无法对发生的各种社会现象从概念与思辨的层面上作出详细的解释,学生只是通过单纯的听讲,也无法真正理解思政教学与内容。其次教学模式单一,考核方式不合理。现在很多思政教师并没有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依旧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采用的是“填鸭式”的纯理论讲解,而忽视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工具也十分单一,没有将网络信息化工具有机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此外只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对于思想政治与法律实践学习与考核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

二、信息化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情景教学模式

教师应当利用信息化手段,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真实的学习任务与场景,让学生进行模仿、演示,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建立知识架构,理解与深化学习内容。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基础两方面的教学内容来讲,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模拟法庭情景教学,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法律思维,正确运用法律知识。同时在学生参与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动手能力等综合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最后情景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积极建立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知识掌握的不足,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挖掘自身潜力。

(二)建立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基础课程教学”应当积极与网络结合起来,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到网络自主学习中来,提升学生主动探究与自主学习的欲望与兴趣。自主学习是学生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抉择、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的过程,通过网络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多方式、多途径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比如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进来,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制作精美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温习将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在课中逐一解答学生遇到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同时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因为网络具有开放、自由、平等与高效的特点,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置经典案例教学;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协作讨论、评价反馈等教学模块,提升学生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网络协作学习模式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网络协作学习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沟通能力与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以及集体主义观念,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有良好的帮助作用。建立网络协作学习模式旨在网络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进步对主题意义重新建构与完善。网络协作学习主要的流程为:目标确立、各组合作探究、组间汇报与交流、学习反馈与总结评价。教师始终为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通过给学生创建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应在学生进行协作中,指导协作学习的技巧,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大胆张扬个性,发表独立见解,最后将这些见解汇合成为小组最终的讨论成果。最后教师通过建立教学评价机制,对小组成员合作精神、参与度以及最终得出的讨论结果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在网络信息化发展迅速的现代,思政教师应当正视网络信息化的价值与作用,积极利用网络信息化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式与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创建网络教学平台,才能进一步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范红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信息化教学实效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5):168-170.

[2]廖倩.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策略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04):127-129.

[3]韦少雄.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4):89-92.

[4]邓小红.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09):47-48.

课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以生为本”教学课堂改革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5A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