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保障工作的完善

2017-11-15黄孝斌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保障创业教育高校

黄孝斌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资源的主要构成,是未来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教育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生,生源数量倍增,加之人才市场高要求,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在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创业教育另辟蹊径,为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支持。为此,本文就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特点及现状的分析,探究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保障工作的完善路径,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和探讨能够有助于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特点及现情分析

大学生创业教育特点鲜明,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综合性,并且运行模式多种多样,对广大教育服务者提供了较高的要求。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教育得到了国家及高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发展形势良好,有着十分优越的基础环境。但是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较晚,经验不足是其最大的弊端,在工作实践中问题百出、困难重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保障工作的不完善直接关联。新时期,很多高校在教育部精神的指导下,给予了大学生创业教育高度重视,却未上升到战略层面上,认知偏差现象普泛化,相关目标体系定位不明,更多的是将创新教育的内容改头换面、重新包装而成,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此外, 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投入不足,硬件及软件环境缺失直接导致此项工作难以为继。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必须要对自身办学环境做出改善,积极引入先进技术设备,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并组织相关教育作出及时适度引导,为大学生想法落实提供基础支持。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工作的完善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元素的有机配合提供保障,如高校、教师以及企业等。在这个创业潮流日渐兴盛的时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必须要紧跟经济市场需求,立足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完善教育服务体系及保障工作。作者基于上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工作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明确目标

目标为行为实践提供了依据和指导,有效保障了其方向正确性。因此,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以此为指导创业教育应作出延伸和细化。具体而言,以创业为主题的大学生教育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标定位于强化意识、丰富学识、健全心理以及培养能力等多个方面。大学生创业行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在动力刺激,健全其富有创新、自主思考、勇于担当、不畏艰难等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等,将使之成功创业大受裨益。此外,创业本身是一个繁琐的过程,亦是多元素组合的结果,对大学生的学识及能力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创业是一种创新行为,对大学生综合素养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大学生成功创业不仅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藉此催生新想法,还要懂技术、心理、交际、法律等,以此支撑其付诸于实践。

(二)加大投入

与其他学科教育不同,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思想教育以及实践教育的结合体,需要完善的环境保障,包括硬件环境和师资环境。新时期,高校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和环境要求,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优化整体办学建设布局,结合实际情况,适度加大资源投入,力争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持。鉴于高校有限的资源状况,应积极与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引入先进技术设备,打造实训基地,汲取成功创业经验,进而引导大学生创业实践,使之在感悟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积累经验,从而大大提升其未来创业的成功几率。同时,高校还应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为理论专家、技术专家、企业家以及教师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其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分享有效信息,及时传播先进思想理念,树立教师正确的创业教育意识,并结合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其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使之为大学生提供良好、完善的创业指导服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本身也需加强自我提升,利用网络丰富学识,并逐步推广到学生教育工作当中去。

(三)优化课程

课程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阵地。创业是一个庞大的内容信息體系,每个方面都是一门专业知识。根据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可分为创业意识教育、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能力教育三个版块,并细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种类型逐步进行实施,学生可按需学习,如此提高创业教育实效。创业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大学生自主行为,对其主观能动力发挥提出了较高要求。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作为主体,同样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法创新与优化,尊重和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在完成基础知识传授的前提下,为其搭建自由发挥平台,鼓励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并引导其付诸于实践,及时就其存在的问题作出纠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重新整合创业教育资源,以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并设定真实的社会场景,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引导其制定可行性方案。

参考文献:

[1]“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推进机制研究——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例[J]. 赵彦,李一鸣.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7(04)

[2]高校文科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基于广东省30所高校的调研[J]. 杨敏生,宋时蒙,魏章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04)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障创业教育高校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