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领导贯穿 办学治校全过程
2017-11-15
昆明市教育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把党的领导贯穿中小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理顺管理体制、夯实党建基础、创新工作载体上下功夫,努力推动全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强化体制机制管党建。昆明市教育工委坚持管党建、管业务相结合的原则,理顺中小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构建起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教育工委直接领导、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理顺党组织管理体制。市级成立教育工委,将原隶属于各县(市、区)党委直属机关工委、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各村(社区)党组织管理的中小学校党组织,划归各县(市、区)教育工委直接管理,县级党委直属机关工委、乡村党组织协助管理。通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切实解决了多头管、管不好的问题。二是建立交叉任职领导体制。推行党组织书记和校长“一肩挑”,将行政班子成员中符合条件的党员依照党内规定和程序选任进入党组织班子,将符合条件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安排进入行政领导班子。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逐步形成了党政融合、工作互促的良性机制。三是落实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在市教育工委书记向市委述职的基础上,推行“双向述职”,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工委书记分别向市教育工委、县(市、区)党委述职;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向县(市、区)教育工委或上级党组织述职。通过“双向测评”,有效地把党建第一责任人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与教育工作业绩联系起来,把述工作业绩和述党建同评同考,并将考核结果运用到领导干部培养、使用、奖惩中,使党建责任落到了实处。
抓牢基层基础强党建。通过强化“五个基本”建设,把抓党建和抓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全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基础越来越实。一是健全基本组织,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对全市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学校,均单独组建了党组织,对于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民办学校,建立联合党组织。通过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组建力度,较好地解决“应建未建”的问题。二是建强基本队伍,树立党员教师形象。抓好各类学校党员发展工作,嚴格落实5阶段25步骤要求,重视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一线教师入党,壮大了教师党员队伍。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努力建设一支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业务精湛的党员教师队伍。三是开展基本活动,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推行“支部主题党日”,统筹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党费缴纳、志愿服务、党员积分评定、业务培训、民主议事等活动,让党员在学习中增强党性、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四是完善基本制度,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健全重要事项决策机制,推动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决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选人用人中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在把握用人条件、提出推荐人选、做好组织考察、加强管理监督、培养后备人才中的主导作用。五是落实基本保障,确保基层党建要素配套。通过财政拨款、党费返还等方式保证公办学校党建工作经费的同时,对民办学校按照党委10 000元、党总支5 000元、党支部3 000元的标准,拨付年度党建工作经费;对新组建的学校党组织一次性拨付5 000至50 000元启动经费;为每个党员每年拨付100元教育经费、党支部书记每月发放100元补贴。2010年以来,市财政每年拿出1 300万元设立民办教育发展基金,对民办中小学校进行奖补,有力保证了民办中小学校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办学,健康发展。
创新工作载体促党建。昆明市教育工委积极探索,创新工作载体,促进德育工作、教育改革、办学质量。一是创新形式抓德育工作。在中小学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做小小志愿者”“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等形式,增强了学生、老师、家长爱党爱国爱家的社会主义情感;通过“中国梦·畅想我的2049”“文明校园”“书香校园”“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二是创新服务方式促教育改革。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教育改革。针对义务教育学校“择校热”问题,按照“统一报名、免试入学、双向选择”原则,采取“电脑随机选号+自主招生”方式,缓解择校读书的难题;针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多的问题,建立困难学生、困难家庭、留守儿童联系帮助机制,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转城子女入学工作,实现“同城同教”。三是创新引培机制提高办学质量。发挥党组织在招才引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引进名校优质资源、组建名校长培养基地和“名师工作室”,鼓励支持优质学校到昆明办学,培养了一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骨干。目前,全市引进名校10所,建立名校长培养基地5个,评选命名“春城教学名师”101位,组建昆明市名师工作室33个,市直属学校后备干部库、人才库有后备干部48名、青年管理人才101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