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工作室为例
2017-11-15刘周海
刘周海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中山 528404
高职院校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工作室为例
刘周海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中山 528404
本文是根据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重点教研教改项目:基于高职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研究和实践(编号:JYA1303)研究成果形成的理论性观点。文中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最突出的“校企合作项目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效融合难”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有效解决办法,并通过其二级产业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举措,即:依托产业需求定专业目标方向;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建专业课程体系;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引进校企合作项目;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建立项目工作室及配套管理机制;以工作室项目为载体开发课程教学资源;通过项目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与企业协同育人和创新,构建形成“产教融合、学做一体”职教办学特色,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合提供可借鉴的创新思路。
工作室 项目课程 开发
1 引言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更是职业院校要重点推进的基础性工作。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一要从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顶层设计方面去研究;二要从校企合作的主体对象企业和院校操作层面进行研究;三是针对校企合作的共性和痛点问题进行研究。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学校良好的产业环境和校企合作基础,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并针对校企合作最突出“校企合作项目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效融合”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一些实质性的研究成果。学校依托“一镇一品一专业”的办学布局,将专业办学延伸到产业镇区,与镇区政府合作共建了多个二级产业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和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
其中,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办学延伸到中国休闲服装名镇——沙溪镇,通过“镇校企”合作,共建沙溪纺织服装学院,打破了专业教学与职业教育相对孤立、封闭的发展状态,探索出“镇校企”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的路径,构建形成“工、学、创”三位一体项目工作室制人才系统培养模式和“四双融合”项目化课程教学形式以及创新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路径,校企合作改革创新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学院通过了广东省首批协同育人基地项目建设立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通过了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建设项目立项和省一流校高水平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立项;学院成功通过了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立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牵头完成了广东省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学标准项目研制;学院成功通过了中山市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立项等。下面就以沙溪纺织服装学院为例,介绍其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2 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创新专业办学机制
见图1。
图1 专业镇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架构图
2.1 “镇校企”合作,建立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协同育人平台
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办学延伸到产业镇区,构建由沙溪镇政府牵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主导、多院校协同、行业协会与企业共同参与指导的协同育人平台。通过“镇校企”合作,建立了人才培养、设计服务、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文化传承等项目服务平台,引进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市中纺联纺织品检测中心(国家实验室)、中国国家纺织面料馆等研究服务机构,建立多间专业课程配套的“工、学、创”三位一体项目工作室(实训室)。
2.2 “董事会”管理,建立“六共”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借鉴现代大学管理机制,成立由沙溪镇政府、沙溪服装商会、中山市服装设计师协会、沙溪服装品牌企业、合作学校等机构共同组成的沙溪纺织服装学院“董事会”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通过学院“董事会”机构带动,促进地方政府有效介入,为专业建设提供资源、政策和制度保障;促进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参与,为人才培养提供岗位和项目需求及技术指导;促进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密切协作,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服务,实现互利共赢,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共同创新、实习就业共担的“六共”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3 “引企入校”,创新人才系统培养模式
见图2。
图2 "三位一体"项目工作室制人才系统培训与四双融合项目化教学改革架构图
3.1 校企合作,建立“工、学、创”三位一体项目工作室
根据中山服装产业中小微企业居多的特点,专业面向中山中小微服装企业的岗位需求,依托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协同育人平台,“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工、学、创”(工作实践、教学教研、创新研发)三位一体项目工作室。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面向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引进企业建立项目工作室。通过专业产业供需调研分析,把握中山休闲服装和服装电子商务产业特色以及在自主研发和电商营销方面的巨大人才需求,确定以休闲服装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一线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产业需求,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电子商务等专业方向;依据专业及方向培养要求,有计划、有选择的引进校企合作项目,建立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按照人才培养、设计服务、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项目服务功能和满足人才系统培养与精准培养要求进行项目工作室建设。
图3 沙溪纺织服装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3.2 工学结合,构建项目工作室制人才系统培养模式
人才系统培养方案是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引进校企合作项目,建立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的重要依据。根据产业人才市场需求确定专业办学定位,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构课程,进行职业能力与课程转化,最后通过科学论证和系统设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所谓人才系统培养,主要是综合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生涯、人才培养的层次和形式等因素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场室(工作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配套机制建设等。
3.3 项目引领,推进“四双融合”工作室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
工作情境和教学情境“双情境”融合,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通过工作室项目驱动,在工作室建立工作情境和教学情境,通过情境转化,使学生获得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双重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工作室项目学习的激情。
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融合,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通过工作室项目合作,使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紧密协作,共研项目,共授课程,发挥双方“职”、“教”优势,形成“双导师”的教学效果,快速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促进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助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融合,促进师生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工作室项目化教学,使教与学融为一体、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过程融为一体、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促进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转换,调动师生教和学的激情。学生过程参与,教师导、演结合,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的过程,完成由“不会”到“学会”,再由“学会”到“会学”的认识过程。同时,教师以良好的教法,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学法,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校内与校外“双评价”融合,拉近教学与市场的对接距离。建立“项目作品+过程表现”的工作室项目课程考核办法。每门工作室项目课程结束后,按照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程序,举行课程作业展暨新产品模拟发布会,通过实物展出结合手机微信平台将课程(作品)作业进行展示,邀请校外(行业专家、企业老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营销经理)与校内(同行教师、学生代表)等共同评价。促进教学往真实、实用、创新、市场化方向转变,作品向产品、商品方面转化。
通过“四双融合”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有效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3.4 完善机制,建立项目工作室管理配套制度
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离不开配套制度的支撑,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在进行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的同时,同步推进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是收集整理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建设的国家政策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为推进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确定政策依据。
二是对项目工作室进行功能分类、制定项目工作室建设遴选办法。按照投资经营主体责任分:企业项目工作室、校企共用项目工作室、教师项目工作室、学生项目工作室;按照工作室对应课程属性分:专业基础课程项目工作室、专业方向课程项目工作室、职业素质拓展(创业)课程项目工作室;按照工作室项目性质分:设计研发项目工作室、生产加工项目工作室、经营管理项目工作室、社会服务项目工作室;按照工作室项目责任主体分:学生项目工作室、企业项目工作室、教师项目工作室、名师项目工作室、大师项目工作室等。项目工作室建设遴选办法主要从社会经济效益、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特色创建、教学资源建设、职业能力培养五个方面考核,按照A、B、C、D四个档次进行评定,择优建设。
三是制定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指导意见。主要明确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目标与任务、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流程、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内容和要求。
四是制定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管理办法和课程标准。如:工作室项目课程选课办法、工作室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工作室项目课程学分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课程考核办法、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课程教材及教学资源开发建议等课程标准建设内容。工作室项目课程选课办法分为:专业基础工作室项目课程、专业方向工作室项目课程、职业素质拓展(创业)项目工作室课程三种选课类型。专业基础工作室项目课程要求学生必选,专业方向工作室项目课程采用“统选统排”和“双向选课”两种选课方式。方向性不够明显的工作室项目课程采用“统选统排”的选课方式,方向性强的工作室项目课程则采用“双向选课”方式。所谓“双向选课”,即每个工作室限定选课学生人数,先由学生选择工作室,然后再由工作室负责人筛选学生,最后由专业主任对未选上的学生和选择学生不足的工作室进行调配与平衡。
3.5 平台搭桥,拓宽师资建设路径
平台搭桥,建立校企师资互聘机制,拓宽师资建设路径(见图3)。通过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协同育人平台,搭建专业、行业、企业、政府、机构之间互通桥梁,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拓宽师资建设渠道。通过项目工作室建设和工作室项目合作,有效吸引企业能工巧匠进驻工作室开展工作室项目,成为企业兼职教师,不断充实专业教学队伍,带动教师“双师”标准建设,提升教学、服务、管理“三能”水平。通过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建立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室,铺设双师—名师—大师培养道路。通过学校层面的“放管服”政策,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办“工、学、创”三位一体项目工作室,在合作项目与项目教学的双重驱动下,有效带动专业教师实践教学、创新服务和经营管理“三能”的提升。
4 结论
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针对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校企共同参与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必须站在宏观专业建设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进行综合改革与系统设计。一是依托产业办专业,联合企业建平台;二是依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岗位能力素养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结合企业特点与课程要求引进校企合作项目,构建项目工作室;四是建立完善项目工作室配套运行管理机制;五是校企共同开发工作室项目课程,建立工作室项目课程教学标准和课程教学资源;六是对工作室项目课程进行不断优化与改进。通过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经验介绍,希望能够为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启迪创新思路。
[1]蔡军南.高职院校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新探索——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文焰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03):125-127.
[2]刘刚,孙经兴,陶翠霞.校企合作,共同实施项目教学法研究[J].职业教育,2015,(18):6-8.
[3]杜怡萍.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