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试剂的研发
2017-11-15徐璐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OIE国家猪瘟参考实验室
徐璐/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OIE国家猪瘟参考实验室
诊断试剂的研发
徐璐/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OIE国家猪瘟参考实验室
诊断试剂的研发过程,就是对所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不断完善的方法确认过程。
一、方法的可行性
1.操作方法的确定。根据已有的材料和技术确定操作方法,并在现有的方法上进行改进。
2.对照样本的选择。阳性对照品选强、中、弱三种。
3.数据处理方法的确定。确定影响结果稳定性的因素;是否定量(包括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
4.方法重复性的确定。方法是否稳定,是否具有不可控的影响因素;反应条件是否苛刻,能否通过规范化操作予以克服。
5.方法的优化。要考虑所有影响反应的因素,包括浓度、体积、时间、加样顺序等。
二、方法操作特性的确定
高传染性、低致病性疾病通常将阈值设置的高一些,会提高其特异性,避免出现假阳性;高致病性疾病要降低临界值,避免出现假阴性动物,此方法会降低疫病传播的可能性,但也会造成特异性的降低。
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对已经确诊的阳性和阴性进行检测,以检测结果的区段作为横坐标,以相应的样本数量为纵坐标,做曲线图;阳性与阴性的曲线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区域。
确定临界值的有效工具——ROC曲线。ROC曲线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敏感性为纵坐标,1-特异性为横坐标绘制成曲线,是反映敏感性和特异性连续变量的综合指标,揭示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相互关系。(Youden指数=敏感性+特异性-1)
三、方法操作特性
1.敏感性。(1)分析敏感性:被分析物可检出的最小剂量,即灵敏度,可用终点稀释法进行确定;(2)诊断敏感性:检测阳性样本占真阳性样本的比例;检测结果为阴性的阳性样本为假阳性。建议样本量不应少于500~1000,并且应在目的群里随机采样。
如何筛选阳性样本。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一群混合样本(数千份)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如果检测结果能够明显的分在两个区域,即阳性与阴性分在不同的区域,则可以间接的说明该方法得到了临床检测样本的预期结果。
2.特异性。(1)分析特异性:被分析物与其他物质的交叉反应程度;(2)诊断特异性:检测阳性样本占真阴性样本的比例。检测结果为阳性的阴性样本为假阳性。建议的样本量为1000~5000,并且应在目的群里随机采样。
3.重复性。是用本方法在正常和正确操作情况下,由同一操作人员,在同一实验室内,使用同一仪器,并在短期内,对相同试样所做多个单次测试结果,在95%概率水平两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最大差值。
4.重现性。指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
5.符合率。待评价方法判定的结果与金标准方法的结果相同的数占检测样本总数的比例(金标准:指一种或一套用于准确确定感染和非感染的方法)。
6.一致性。待评价方法判定的结果与另一种诊断方法的结果相同的数占检测样本总数的比例。
四、在使用过程中对该方法使用效果的持续监测
1.保存期实验。至少3批诊断制品的保存期实验报告,包括各主要试剂的保存期实验报告。
2.临床实验。临床实验中使用的制品应不少于3批,临床样品检测数量不少于1 000份,犬猫等宠物样品检测数量不少于500份,临床样品中应包括阴性样品,阳性、弱阳性样品,其检测结果需用其他方法确认。
五、保存期的确定
与原始的成品检验数据进行比较,保存期的定期=能够达到质量标准的最长期限-3个月。对预期保存期不到12个月的兽用生物制品,在前3个月内应每个月进行一次检测,以后每3个月检测一次,对预期保存期超过12个月的,在保存期的前12个月内应每3年进行一次检测,在第二年中每6个月进行一次检测,以后每年进行一次检测。
六、临床实验
1.兽医诊断制品及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1)应不少于3批;(2)临床样品检测数量不少于1000份,犬猫等宠物样品检测数量不少于500份;(3)临床样品中应包括阴性样品,阳性、弱阳性样品;(4)其检测结果需用其他方法确认。
2.兽用诊断制品试验研究指导原则。(1)必要时进行适应性试验;(2)至少3批试剂盒;(3)至少3个可代表不同地理位置的实验室。
六、试剂盒检测结果统计
猪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临床样本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80.96%,阴性率为85.90%;对比试剂盒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67.07%,阴性率为78.72%。以临床样本的免疫背景作为参考依据,猪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对比试剂盒。选用两种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不符合样本282份,采用中和实验方法进行验证,比较中和实验与两种试剂盒的符合率,结果猪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与FVNT的符合率为69.26%,对比试剂盒与FVNT的符合率为28.62%。
七、诊断试剂盒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1.标记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亚单位疫苗可作为鉴别诊断试剂。
2.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高度集成、自动化的仪器诊断是未来诊断的发展方向。
诊断试剂操作简单、快速、便于普及,满足了基层客户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