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向着太阳开
2017-11-15江西谈宜斌
江西/谈宜斌
葵花向着太阳开
江西/谈宜斌
葵花又称向日葵、迎阳花、丈菊、西番菊、转日莲、太阳花、向阳花、望日葵等。据文献记载,葵花的故乡在北美洲,它的野生种曾广泛地分布在北纬30~50°之间的北美南部、西南部以及秘鲁和墨西哥北部地区。很久以前,当地居民就把葵花作为农作物进行栽培,并且将其果实辗碎供食用。16世纪初,西班牙人从秘鲁和墨西哥将葵花种子带到欧洲,1510年最初播种在马德里植物园,以后逐步传布到其他国家。目前,全世界许多国家都种植有葵花,葵花籽的年产量一年高一年。尤其是俄罗斯,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产量都居世界首位,次为阿根廷、罗马尼亚、土耳其、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等国。
中国种植葵花有400年历史。约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人或荷兰人把葵花种子传到南洋一带,再从越南传到云南。最早的历史记载,见王象晋的《群芳谱》:“丈菊,一名西番菊,一名迎阳花。茎长丈余,干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傍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取其子种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坠胎。”此书成书于1621年,大概当时葵花刚刚传入中国,人们对它不甚了解,故误认为其花“能坠胎”。60多年后,陈淏子于1688年著的《花镜》也有记载:“向日葵一名西番葵,高一二丈。叶大于蜀葵,尖狭多刻缺。六月开花,每干顶上只一花,黄瓣大心。其形如盘,随太阳回转……结子最繁,状如蓖麻子而扁。”这就把葵花的形态特征写得活龙活现。
葵花有一种特异功能,即朝着太阳转。对于这种现象,曾牵动很多人去探讨。100多年前,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对这种现象产生兴趣。他通过实验,发现种植在温室的花草,也会朝着阳光穿透的方向倾斜。他把幼苗的顶端切去一小块,虽然幼苗仍然往上长,但不再向着太阳弯曲了。于是他断定在幼苗的顶端,有一种奇妙的东西,能使幼苗弯向太阳。遗憾的是,他没有研究出来就离开了人间。许多科学家继续研究,终于在幼苗的顶端找到了一种能刺激细胞生长的东西,科学家管它叫“生长素”。
葵花上的生长素在总花轴里,专跟太阳捉迷藏。清晨,旭日东升,它就躲到葵花背光的西边去;傍晚,夕阳西下,它就溜到葵花背光的东边来,不停地背着太阳移动,刺激背光面的细胞迅速繁殖。这样,生长素分布上的旋转就带动了花盘的反向旋转,而背光面又比向光面生长得快,不能保持平衡,到一定的时候,整个花盘便自然而然地朝着太阳弯曲。葵花籽将近成熟时,植物生长素也就衰退了,再也不能同太阳做捉迷藏的游戏了,花盘也就随之而来不能再朝着太阳转动。但由于花盘面向太阳已经定型,它仍然朝着太阳照的东方、西方或南方“微笑”,而决不会面向北方。
葵花籽在果品分类学上归瘦果类,外披果壳,里面米色的肉才是果仁。品种有食用型、油用型、中间型3大类。食用种瘦果长而稍窄,长约10~15毫米,色泽一般多是白底而有灰黑色条斑,壳内有空隙;油用种瘦果较宽而短,长约6~10毫米,色泽多为黑色或暗紫色,子实饱满;中间型瘦果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既可用来炒食,也可用来榨油。
据分析,葵花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果仁含油率40~60%,且大都是亚油酸及油酸,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再生和成长,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最适合高血压病人食疗之用。葵花籽果仁中还含蛋白质23~25%,糖10~15%,以及较多的钾、磷、铁、镁等矿物质,对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有显著的效果,并能促进人体骨骼和牙齿的健康成长。尤其是葵花籽所含多种维生素中,维生素E每100克果仁的含量高达100~120毫克,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因而,中外营养学家总要建议人们多食葵花籽和葵花籽油,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丰富食欲。这也是近年来,葵花籽在国际市场上成交活跃、畅销不衰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