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效应
2017-11-15陈顺
陈 顺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广东 顺德 52833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效应
陈 顺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广东 顺德 528333)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其产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应日趋显著。在产生深刻而长远的社会文化影响的同时,旅游还会引起东道主社区社会结构的变化,文章从旅游的发展和“旅游者与东道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入手,试图建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框架,着重分析旅游在语言、宗教、健康、犯罪和伦理道德等社会文化领域给东道主社区和居民所带来的正面、负面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产生和转化的条件;阐明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所产生的效应,包括旅游对社会结构变革的推动以及旅游对社会文化影响的推动;提出旅游社会文化影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任务。
旅游;东道主社区;社会文化;影响;效应
旅游的迅速发展带来越来越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应。然而,迄今为止,关注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旅游经济影响上,旅游经济效益被认为是旅游发展中最重要的方面。然而,从长远来看,潜在的社会和文化变革引致的旅游成本往往大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当代旅游业发展迅猛、规模宏大,很可能置环境和社会于危险的境地,使其付出高昂的代价。近年来,随着对现代旅游认识的逐步深化,旅游研究重新定位,从更加平衡的角度来评价旅游的代价,特别是基于社会和文化的视角来审视旅游对文化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在旅游形式增生繁衍、影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有必要提高旅游评价的广度和深度。
旅游发展的历史表明,旅游是一项社会活动。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观光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对自然和人造环境喜好和社会反映的产物。实际上,旅游已经是一种全球化的现象,由旅游者品位驱动。伴随着旅游地的兴衰,旅游也经常成为社会谈论的主题,这些谈论的主题通常集中在当下流行的和潜在的旅游目的地中。20世纪90年代末,在爱尔兰兴起的凯尔特复兴运动就反映了这样的状况,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促进爱尔兰这个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1](P79-97)。在这方面,旅游既是关于人的活动,也是关于作为旅游者的个人如何与其他地区和人群进行交往以及获得旅游体验的过程,这种旅游体验不仅能影响到他们自己,还能影响到整个接待地社区的态度、期望、观念和生活方式。正如墨菲的观点,“对旅游者和当地居民而言,旅游是一项社会文化活动”[2](P38-47)。
一、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本质
旅游社会文化影响与社会价值体系、个人行为、社会关系、生活方式、表达方式以及社会结构的各种变化有关。社会文化影响的作用焦点往往集中在东道主社区居民而不是旅游客源地。马西森和沃尔认为,社会文化影响是“作用于接待地社区居民的影响,这些影响与旅游者直接或间接相关”[3]。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看,旅游的迅速发展从两个方面而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第一,旅游发展作为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多元化的工具无疑会带来社会结构的发展与变革,这些变革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全社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将会增加、教育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得到改善。从消极角度来看,旅游则可能对传统社会价值观构成威胁,产生社会阶层分化,文化价值观受到影响。
第二,从某种程度来说,所有旅游者无疑都怀有自己的信仰、价值观,以自己的行为模式度假,即所谓的“旅游者行为的文化性”。科恩认为,人们往往是在一个“环境气泡”中旅行的[4]。因此,文化融合的范畴相当大。学者们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提出两种观点:首先,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相互接触会削弱或破坏当地的传统文化,旅游会对文化和当地居民构成威胁。其次,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相互接触可以为和平友好和加深了解创造机会[5]。旅游文化交流能够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
虽然我们可以概括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但要明确这些影响的程度究竟有多深是存在很多问题的。社会文化变革总是对整个社会有普遍的影响,由于社会文化这种特质,人们对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变得复杂化。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是多样的,旅游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必须认识到其他一些影响要素,包括广告和传媒的作用、跨国公司的影响、政府的意图、教育和移民等。人们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假设前提是,如果旅游客源国的经济和文化都“强于”接待国,那么旅游对接待国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则可能大于客源国经济落后于接待国的情况。二者之间的差异越大,其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也就越大。
二、制约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因素
关于制约社会文化影响特点和程度的一系列因素,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旅游者的类型和数量
通常来说,少量的游客尤其是独立旅行者的活动对当地产生的影响较小,因此,旅游者的数量越多,产生的影响也会越大。换言之,融入当地服务和社区的游客与依赖外部大量旅游设施旅游的游客相比,前者产生的影响更小。对于像地中海俱乐部这样设施完备的独立度假胜地而言,大众旅游造成的影响可能比较小。
(二)旅游业的地位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的首要目标就是促进当地经济的多元发展。一种极度依赖旅游业的经济类型与混合经济类型相比,旅游对前者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后者。帕塔洛(1996)以加勒比北岛为例指出,在通常情况下,某地经济依赖于单一产业会导致很多社会和经济问题[6]。
(三)旅游业的发展规模
涌入一个小型社区的大量旅游者往往会对当地产生极大的影响,而较大型社区所受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从旅游的生命周期来看,旅游发展阶段由于大量的设施建设和环境变化,旅游目的地面临更多的影响。在英国,很多地方都希望吸引少量消费水平较高的旅游者,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采取类似的发展模式,如塞舌尔就是其中之一。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所经历的变革也要比新兴旅游目的地要少。
(四)旅游业发展速度
一些旅游目的地经历相对失控的快速增长阶段,这些地区受到的社会影响可能更大,当地社区必须在保护旅游者权益的基础上,逐步适应这些变化并考虑旅游者的利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当地居民和旅游者接触的特点、旅游目的地的特点以及文化相似性。威廉斯(1998)认为,文化的相似性或差异性是导致社会文化影响的一个主要因素[7]。如果当地居民和旅游者之间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文化上,还体现在地理区位上,那么影响的程度就会更深。因此,当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之间具有文化相似性时,如西欧人和美国人之间,社会文化的影响就会比较有限。即使是对增长最快的亚洲市场而言,也有75%以上的国际旅游者来自本地区,因此,他们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反而小于人们的预期[8](P26-27)。在世界上,一些被认为旅游影响重大的地方,大部分游客具有多种社会文化背景。
三、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一)旅游社会影响的框架
旅游的社会影响可以视为旅游目的地任何形式的旅游所导致的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早期的旅游社会影响研究不但提供各种社会影响指标,而且停留在对小型乡村、旅游胜地和东道主社区的描述和探讨上,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
有学者提出评价旅游社会影响的方法(Brown & Giles, 1994),其他一些学者,如Cohen(1972),Robinson(1976)、Pizam(1978),Pearce、Moscardo和Ross(1991)都强调应更多地关注游客和居民的行为,以及社区和旅游者互动的效果[9](P40)。该框架认识到,对应于旅游业的结构变化,以及东道主社区居民涉及和参与到旅游发展中的深入程度和时间长度,旅游的社会影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此外,该框架试图回答为什么东道主社区居民旅游发展持不同态度,以及助长这些态度和行为的因素。学者Doxey(1976)对该框架进一步研究,他指出,游客和居民之间交互影响的存在可能会引致不同程度的居民不满。这些不满主要来源于旅游者数量及其对居民生活方式的威胁[10](P123-132)。在实证研究和体验的基础上,Doxey构建一个“旅游不满意度索引”(见表1),阐明旅游目的地历经欣快、冷漠、不满和对抗阶段,一直到人们已经忘记所珍视的环境也受到了破坏。东道主居民和旅游者之间不满甚至对抗的程度取决于相互间的包容性,即使是对于看起来具有包容性的团体,旅游者数量的增长也可能引起紧张,而旅游者的肤色、文化、经济地位和种族等,都有可能成为问题复杂化的诱因[11](P164)。
表1 旅游不满意度索引
资料来源:Doxey,1996:26-27。
(二)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1.旅游对语言的影响及对社会文化不同层面的影响
作为一种交流的社会方式,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群体社会文化属性的一部分。语言也是分析社会、文化转变的重要因素,是国际旅游社会影响的重要指标。旅游通过三种途径改变语言:首先,通过经济变化,雇佣移民或输入劳工迫使当地居民使用外来语言的经济性改变,季节性雇员以及多处房产的购置更加剧了这种变化。在一些地区,由于受到移民模式的影响,当地方言显示出逐渐消失的趋势,如苏格兰的斯凯岛(Isle of Skye)方言[12](P516)。其次,通过示范效应,当地社区向往旅游者身份和地位的示范效应,东道主对旅游者类似身份和地位的渴望,也会促使他们用旅游者的语言代替自己的语言。最后,在直接的社会接触中,当地居民为了满足社会交往和经济贸易的需要,不得不学习主要客源国的语言。
White(1994)对瑞士哥若邦登坎腾东南部28个社区以及Butler(1998)苏格兰匐犬岛乡村岛民小教区斯力特的研究表明,旅游活动造成用旅游者语言代替本土语言的现象,东道主文化的语言凝聚力受到旅游发展同化力量的严重威胁[13](P820-822)。本土语言的退化扰乱了确定完好的社会模式以及当地社会和文化的同一性。White(1994)从罗马天主教语言逐步衰退的历史进程得出结论,旅游是当地社会文化特征消失及其被更大程度可替代语言所替代的主要原因[14](P11)。旅游者和东道主居民之间的语言互动也反映一种“权利关系”,这种关系取决于旅游者制度化的程度、双方的教育和语言能力水平以及旅游者在正常旅游区之外分散的程度。在来自发达国家客源国的游客到发展中国家旅游目的地旅游的情况下,使用或想要说当地语言的情形会很少。如果游客和东道主都来自发达国家,则更倾向于使用当地语言。另外,旅游还是一种服务业,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卖方更愿意展示多种语言,尽管语言技能也许基本上局限于“旅游交谈”。
2.旅游对宗教的影响
长期以来,宗教的强大力量始终吸引旅游者前往世界各地的宗教中心。许多宗教圣地吸引大批游客,宗教建筑物和宗教活动成为可观赏的景观,尽管旅游者未必有相关宗教信仰,但这并没有阻挡他们旅游的热情。像耶路撒冷、麦加和麦地那等宗教圣地,出现对西方不满的情绪,不仅是因为政治因素,更主要的是因为当地人和虔诚的朝圣者发现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宗教体验都受到频繁的干扰和损害[15](P19)。因此,当地的宗教信徒、虔诚的游客和观光者之间的冲突日益增加,当地人担忧宗教圣地的旅游开发会改变其固有的宗教意义。另外,旅游者并不能够完全理解当地传统的宗教礼仪、仪式和习惯,他们可能会以一种漠然态度来参观这些宗教活动,这种行为使得宗教仪式的文化意义不复存在。在很多国家,尤其是伊斯兰国家,旅游者的服装也可能会引发冲突,例如,在冈比亚,穿着紧身衣、短裤或短裙的女性游客以及穿着短袖衬衣的男性游客都被认为是有伤风化的。菲利普和梅瑟(1999)还指出,在当今的缅甸,佛教商品化已经达到由当地军政立法支持的程度,当地的旅游促销致力于宣传缅甸佛教传统和文化遗产大国的形象[16](P35)。
早期的世界教堂理事会(the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1970)和加勒比海发展咨询局(the Caribbean Ecumenical Consultation for Development,1971)都提出有关旅游的社会和环境兼容的建议,具有自我精神复兴和启蒙性。随着宗教旅游的发展,教会和宗教界已经不能无视宗教旅游本身带来的结果,许多东道主以“精神需求先于物质需求”作为前沿观点批评宗教圣地的商业化,认为旅游左右了地方礼拜的程序,生产和大规模出售宗教纪念品亵渎了宗教意义[17](P23)。当下的旅游还远未发展到旅游、宗教和经济学和谐共生的境地。
3.旅游对健康的影响
与旅行相关的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但健康问题与社会文化影响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处于一片空白(除了有关色情旅游的少许研究)。旅游和健康主要以四种方式联系在一起:第一,前往特定目的地旅游者的健康,包括东道主社区的健康教育、医疗条件、回程旅游者的健康,以及旅游者疾病花费支出;第二,旅游者改善健康的动机;第三,东道主社区的健康标准有助于提升旅游品质;第四,旅游者可能在一个地方染上疾病,然后传染到其他旅游目的地或自己居住地。
旅游和健康最古老的联系之一就是矿泉和温泉水域,山区气候、矿物水和阳光的治疗价值使得世界各地出现了温泉疗养区。虽然历史上有些温泉疗养胜地(如Bath、Baden-Baden和Bad Gastein)都已衰落或开发了其他旅游吸引物,但依然保持着健康旅游的元素[18](P6)。旅游目的地的公共卫生条件对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旅游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国际旅游者有义务履行有效的健康手续;另一方面,旅游者也希望在逗留期间能够得到保护,免受各种风险。旅游目的地应考虑提供高质量的健康设施,满足旅游者和目的地的利益。
迄今为止,旅游对东道主及其社区的影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影响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直接影响包括传染病的引进和传播、造成当地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伤亡的事故等。另外,由于社会文化价值的销蚀造成的传统生活方式或同质的丧失,也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间接影响可以归结为旅游税收带来的社会和经济结果,通过东道主社区的健康设施的改善,服务于整个社区。对于东道主社区居民的健康效应,旅游确实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一方面,有利于完善东道主社区的健康设施,使其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也会加强传入疾病的蔓延和再现。2003年中国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英国发生的口蹄疫,其毁灭性效应使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问题的关注转向对旅游的关注,前者甚至产生全球效应。
4.旅游和道德行为
Archer(1978)认为,旅游最重要,也是最不希望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旅游对东道主居民道德标准的影响效应[19](P1)。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性旅游和卖淫。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最古老职业”与生俱来,性旅游可以界定为“以实现商业化性关系为主要动机的旅游”[20](P84),其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目的地旅游吸引物及其显著营销的要素。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旅游和性产业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及风险[21](P4)。早期的研究偶尔提到旅游对卖淫的影响,后来一些学者试图明确旅游和卖淫的关系。围绕“性旅游”还存在各种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复杂性,有关“性旅游”现象的社会文化影响正在得到社会和学者的关注,包括:新的性传染疾病尤其是艾滋病,由此带来的相关治疗、教育、培训等经济、社会成本;强制卖淫、剥削儿童等侵犯人权的社会学问题;对宗教、法律的质疑,即反对伊斯兰国家出现的通过经营红灯区和妓院的卖淫问题;卖淫低龄化对家庭结构的影响;由于性旅游的存在,居民对旅游者的反应影响游客的到访。
第二,旅游引发的犯罪。迄今为止,有关犯罪作为旅游发展的一个外在因素的研究和文献并不多,大多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研究。早期的学者审慎地指出,旅游和犯罪率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旅游目的地作为犯罪活动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列特征,如短期逗留的大量游客、众多季节性工人、游客和东道主居民间短暂的关系、大量休闲的存在、消费支出的无节制等。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及对当地的不熟悉,使旅游者容易成为犯罪的目标,在旅游区针对财产的抢劫、盗窃、入室行窃都在上涨。个别游客沉溺于包括饮酒、吸毒和卖淫等行为,也给罪犯可乘之机。此外,旅游容易受到恐怖活动的影响,如袭击旅游设施和绑架旅游者,开放多元且国际化的旅游区为宣扬和传播恐怖主义政治主张提供可乘之机。针对旅游目的地的恐怖行为显然会减少游客数量、降低旅游投入、提高失业率、增加安全代价等。旅游和犯罪二者都是社会衍生物,它们都以社会价值、文化和经济体系为基础,对旅游和犯罪的研究应考察旅游区犯罪增长的具体原因、对东道主居民安全感知的影响效应、具体的治理成本等。
第三,博彩业合法化与旅游的结合。长期以来,赌博始终被认为是一种旅游吸引物,赌博可以创造旅游活动,为旅游目的地和周边区域创造就业和经济机会,通过扩大税收基础、提高城市收入,这些都是一些国家将赌博合法化的原因。Pizam和Pokela(1995)、Roehl(1998)和Heneghan(1999)论证赌博娱乐旅游对旅游胜地社区的各种积极的经济影响[22](P287)。尽管将娱乐赌场赌博作为复兴萧条的旅游胜地经济的手段逐渐盛行,但研究者已经对旅游区赌博合法化引发的各种问题日益担忧。Pizam和Pokela(1985)以及Stokowksi(1996/1998)等学者进行大量的赌场娱乐影响评价,提出赌博娱乐旅游的社会影响[23](P9):当地居民往往还没有对赌博娱乐旅游带来的社会变化做好准备;无法自制的赌博行为往往造成个人和家庭悲剧,随着赌博合法化的增加,这种现象可能越来越多;存在与赌场赌博相关联的政治腐败和有组织犯罪;存在对居民相关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以及针对赌场和其他胜地居民征税不公平的问题。要针对就业、旅游、赌博以及当地居民的具体状况加以研究,深入分析各种外在因素和利益成本分配,纵向跟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才能深刻洞察赌博娱乐旅游带来的社会影响。
四、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示范效应
(一)旅游对社会结构变革的推动
德·卡特(1999)将示范效应界定为“仅仅通过观察旅游者而引起当地社区态度、价值观或行为的改变”[24](P2)。这些改变对当地社区而言,既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能会鼓励当地人适应未出现过的状况,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尽管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示范效应是有害的,并且可能引致当地居民的不满和愤怒。旅游者所表现出来的富裕程度和行为自由度,对于很多当地居民是一个遥远不可及的目标。示范效应对年轻人的影响最大,渴望变革的青年与希望保留传统生活方式的中老年人之间的代际差异甚至阶级差异日趋明显。诺伯格·霍奇(1992)在调查西方旅游者大量涌入尼泊尔拉达克对当地年轻人产生的影响后指出,游客大量涌入的结果使得当地年轻人产生自卑感。当地年轻人侵犯旅游者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年轻人向往现代生活的物质享受,但不能坦然面对现代生活的消极方面,如压力、失业、环境恶化、自闭等,久而久之,这类变化可能损害传统的亲情关系[24](P2-5)。
(二)旅游对社会文化影响的推动
随着不断累积和时间推移,旅游可能带来文化的长期性改变。除了现代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市场的形成等外部影响,我们更需要明确旅游在社会文化发展变化中扮演的角色。旅游带来不同文化圈之间在观念、态度、行为模式、意愿和消费方式上的融合,当地居民可能因此放弃他们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而这样的行为对于国际社会的未来未必适宜。夏普里以尼泊尔的旅游为例指出,尼泊尔正在成为一个主要旅游目的地,加德满都出现明显的西方化,这正是旅游发展带来的后果。这类变化有时被称为“可口—殖民化(coca-colonization)”[24](P20-24),其深刻含义值得深思,因为这正是文化传入引致的问题。
通常认为,文化传入的过程是通过国际旅游影响当地社会文化的,即两种文化的交流会使得双方分享并相互吸收彼此的价值观和态度。然而,当一个弱势文化群体与一个强势文化群体相遇时,这种文化传入的过程往往是单向的,即强势群体的价值观和态度会渗透进弱势群体。因此,欠发达国家的文化传入过程更为复杂,特别是那些过去较少与西方社会接触的国家而言,旅游产生的文化传入引发更广泛的影响。
已有文献对旅游文化影响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旅游是导致文化活动商品化的主要推手,这些待价而沽的商品已经失去文化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含义。为了试图将文化包装成为旅游者可消费的商品,旅游已使得文化失去灵气。文化商品化的过程受到很多学者尤其是厄里(1990)的批评。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过对东道主社区的经济支持和文化自信宣传和教育,旅游也可以促进东道主社区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这对于东道主社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这种影响是正面的,具有积极的效果[25](P12)。
富泽等人(1996)认为,自我觉悟的提高有助于抵制跨国公司、开发商以及各国政府强大力量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并还引述了澳大利亚土著社区的例子。佩德里格(1996)介绍了西班牙南部海滨社区(Zahara de los Atunes)针对旅游者的自我觉悟。夏季来临时当地人会变得疯狂,他们对旅游者或“陌生人”的出现充满敌意。这种行为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当地人自我封闭起来,并且远离游人的视线继续他们自己的文化消闲、文化生活。如果旅游者对当地人及其生活方式非常好奇的话,当地社区就可能出现“动物园化”,世代定居的“土著”反而成为旅游者参观的对象。部落可能会为旅游者安排特别的活动,如舞蹈或传统习俗的展示,当这些活动以不恰当的理由被安排在不恰当的时间表演,就会失去其原本的文化意义。莫福斯和芒特(1998)提供更多的案例来支持这一观点,在博茨瓦纳卡拉哈里(Kalahari)沙漠的布斯曼野营地,当旅游者到达时,本地居民就脱掉他们的西式T恤开始跳舞。在巴拿马的库那部落,在游船到达之前,当地人就开始排练他们的部落舞蹈。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引发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怀疑[23](P12)。
五、结语
有关旅游社会和文化影响的文献日益丰富,已有的研究表明,旅游发展不总是给东道主社区带来利益,也可能使现存问题更加恶化、复杂化,同时产生新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大众旅游是“好东西”,这主要是从其经济利益出发的。实际上,旅游不仅会产生深刻而长远的社会影响,还会引致东道主社区社会结构的变化。旅游产生的社会文化效应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尤其是那些促使旅游目的地社会体系瓦解的旅游效应已经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全面评价要求考察上述所有范畴,并从比较东道主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旅游发展的水平与阶段等纵向研究来展开分析,未来的研究不仅要继续已有的工作,还要基于不同类型的居民及其特征进一步验证这些影响和观点,明确旅游和总体经济发展以及其他变化因素带来的影响;还要发现和检验有待于考证的社会文化影响,多学科综合考察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特别是开发可选择的衡量工具,从而量化社会经济的成本利益;还应该有针对性、更准确地判断东道主对旅游者的出现及其行为的感知和态度,通过社会调查开展对东道主社区居民体验和意见的统计,甄别旅游带来的变化所产生的真正影响。
[1]The Determinants of Tourism Demand: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The Determinants of Tourism Demand: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edited by D. Ioannides & K.G. Debbage, published by ITPS Ltd (M. Uysal,1998).
[2]Progress in Tourism, Recreation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Vol1 edited by C. Cooper,John Wiley & Sons Lt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A. Poon, 1999).
[3]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Vol.1(1),published by Multilingual Matters/Channel View Publication(G. Wall,1998).
[4]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s: Credible Numbers for Good Business Decision, published by the Canadian Tourism Commission(2002).
[5]Tourism in Gwynedd: An Economic Study, 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 (B. H.Archer, S. Shea & R. Vane,1994).
[6]Practical Tourism Forecasting Frechtling D. C.1996 with permission from Elsevier.
[7]Integrated Heritage Management, reproduced by permission of The Stationery Office Ltd (C. M. Hall & S.McArthur,2006).
[8]heritage Canada, Vol. 2(2), published by the Heritage Canada Foundation(G. V. Doxey,1996).
[9]Cultural Tourism: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Fig. 2002 the Haworth Press Inc (R. Mckercher & H. Du cros, 2002).
[10]Tourism Management Vol. 20(1), S. Ross and G. Wall, Eco-tourism: Towards Congruenc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1999 with permission from Elsevier.
[11]David Edgell Jr., International Tourism Policy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12]Robert McIntosh and Charles Goeldner,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5th. (New York: Wiley, 2008 ).
[13]Statistical Abstracts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6.
[14]Competitive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Hotel Industry,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March 1999.
[15]James McGuffie.CRS Development and the Hotel Sector—Part II[J].Travel and Tourism Analyst, 2006(2).
[16]World Tourism at the Millennium: An Agenda for Industry,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 U. 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U. S. Travel and Tourism Administration, April 1993.
[17]Albert J. Comes, Hospitality in Transition (New York: American Hotel and Motel Association, 1995).
[18]Mike Mcvey.International Hotel Chain in Europe [J].Travel and Tourism Analyst, 2006(9).
[19]Albert Comes.Travel & Tourism in the Global Village[J].Travel,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Bulletin,1995(11).
[20] Robert Reich.Who Is Them?[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1(4-5).
[21] Spencer Stuart.The Bordless Worl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a Global Marketpla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9(Fall).
[22] Frank Go and J.R.R/Brent Ritchie.Tourism and Transnationalism[J].Tourism Management, 1990(12).
[23] Somerset Waters, The Big Picture: Travel Industry[M].World Yearbook, 1999.
[24] Travel and Tourism: The World’s Largest Industry, The 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 Report, 2006ed.
[25] Tourism Trends Worldwide and in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1998-2000,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DiscussionontheSocial-CulturalInfluencesandEffectsoftheTourismDevelopment
CHEN Shun
(Hotel and Tourism Management Development of Shunde Polytechnic , Shunde 528333,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growing of tourism industry , the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economy,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are obviously. Particularly, a certain of profound and long-term soci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s will be produc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meanwhile, the social structure changes also can be caused to the host community, These effects ar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specially those effects who would help social structures of tourism destination collapsing has drew enough attention. Based on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the relationship and natur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ourists and hosts, the framework which will be used to analyses the social-cultural influences of tourism has been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emphatically analys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ourism in language, religion, health, crime, ethics and other areas of the society and culture to the host community and residents as well as the emerging and transformation conditions of influences; it has been illustrated that the effect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 of tourism, including the driving of social structure change and social culture impact of tourism;. It has been Put forward that the new situation, new challenges and new tasks faced by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impact of tourism.
tourism;host community;society and culture;influence;effect
F590
A
2095-0292(2017)04-0063-07
2017-05-18
陈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孙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