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个性化教学研究
2017-11-15朱俊杰
朱俊杰
小学体育个性化教学研究
朱俊杰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义务教学阶段不再过于追求学生的文化课程素养,转而追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体育教学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就是足够完善的,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本身而言,其自身有着“教条化”“套路化”的教学局限性,这种体育教学的局限性在我国素质教育推广初期起到了一定的教学促进作用,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与强化,教师就不得不考虑学生的学习个性与学科教学个性等内容对学科教学的影响。在这一情况下,小学体育教师想要为学生上好一堂体育课,就不能过分依赖原有的教学策略,要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推进教学发展。
小学体育 个性化教学 素质教育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其个性化教学策略大致有两种方向,即:一种方向是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入手,依据学生学习需要开展“个体个性化”体育教学;另一种方向则是从整体的体育教学出发,对体育教学资源进行特定开发,以做到“整体个性化”的体育教学。这两种个性化教学策略应当在体育教学中呈现一种“平行状态”,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在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的同时,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与科学性。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教学计划对教学方向的影响作用,在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完成的前提下,有序开展体育教学个性化。
一、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围绕学生需要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原有的小学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将自己作为了教学主体,依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了“倾听者”,而学生的反馈意见也往往得不到教师的重视与理解,使得教学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下降。而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已然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教学环境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偏好与兴趣,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多多与教师产生互动。将这一理论具体到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则需要教师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围绕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为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了解到一个教学现状,即:多数情况下学生自身的学习偏好与其自身的学习能力是有着差异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满足学生学习偏好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接触适合自身的体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课。
例如:在“乒乓球”的技巧教学之中,多数学生都对这一课程表示出了不感兴趣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过于要求学生对这些动作加以掌握,而是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学习偏好的不同,为学生准备不同的体育项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就将学生划分成了篮球组、短跑组、毽球组等几个组别,在这一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偏好进行取舍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自身的教学精力相对集中,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积极开发体育教学素材,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在原有的教学认知当中是不承认学生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的,这就使得原有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对不同成长背景、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这就使得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尊重,使得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参与度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素质化教学需求日趋旺盛的今天,教师必须正视学生间学习能力、成长环境等的不同,为学生提供基于自身个性学习需要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保持自身学习个性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当然,教师应当努力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使学生相对趋于一致。同时教师应当积极开发体育教学素材,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例如:在“魔球”活动教学之中,我就依据学生学习性格的不同将学生划分成了不同的三个小组,这三个小组的不同之处在于动作与团队协调性不同,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设置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小组划分方式使学生了解到团队协作对于一种活动的价值与意义,使学生树立起集体意识。在这一基础上推进学生的学习偏好趋同。
三、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解决学生学习注意力与学习兴趣的问题,事实上,由于长期以来体育课堂教学开展的不顺利,学生或多或少都缺乏体育课堂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得体育课程教学难以较好地得到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学体育教师应当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竞争意识”开展体育竞赛活动,通过这种竞赛活动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再依据这种方向,为学生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学习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认为体育课是“有趣的”,投入到其中。
四、结语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而言,其内在的教学逻辑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喜欢上体育活动,最终使体育活动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这才是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价值所在。而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的,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对自身的教学策略、教学制度等进行优化改良以迎合教学需要,在这中间需要教师注意的是,不能够过分迎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应当以教学纲要为基础。
[1]成聪聪.中小学体育课时计划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教案集》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7,39(3):58~65.
[2]许进芳.让孩子们的运动“触角”伸得更远——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策略例谈[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4).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