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浅论

2017-11-15沈欢欢

长江丛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意愿院校

沈欢欢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浅论

沈欢欢

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展开浅要论述。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要切实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创业意愿的教育、创业精神的教育、创业知识的教育及创业能力的教育等等。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创业意愿 创业精神 创业能力

截止目前为止,国内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已越来越多。之所以产生此种情况,主要原因应归咎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党中央曾多次在多种场合中提及到,应积极鼓励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创业,高职院校应有的放矢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那么,高职院校究竟如何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呢?下面,简要谈谈自身的几点看法。

一、创业意愿的教育

对于当前的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具备创业意愿。没有创业意愿就不可能拥有具有的创业行为。没有创业意愿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即使将来参与了创业,也很难真正取得成功。所谓意愿决定行为说得正是这个道理。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教育。例如,在具体的创业教育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竟为何要创业呢?通过问题的广泛讨论,同学们很容易明晰:创业可以让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也是应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重要出路。当然,在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对大学生的具体创业意愿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究竟哪些学生不具备创业意愿。进而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对其进行创业意愿教育,通过创业意愿教育让更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形成强烈的创业意愿。

二、创业精神的教育

高职院校大学生要想创业,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创业精神。众所周知,创业并不是简单的,创业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如若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具体的创业过程中,不具备良好的创业精神,那么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很容易会遭受更多挫折,甚至会半途而废,很难取得创业成功。创业精神主要包括:(1)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2)不屈不挠的精神;(3)吃苦耐劳的精神。如若缺乏上述任何一种创业精神,高职院校大学生均很难在创业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高职院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精神的教育。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可适当举例,通过真实案例让大学生明晰:在创业道路上我们究竟要具备哪些创业精神,创业精神对他们的创业行为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等。如若有可能,还可以邀请往届毕业的、在创业方面取得成功的校友来校谈谈自身的真实创业经历,谈谈自身在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挫折,谈谈自身在创业过程中拥有的创业精神。这样的做法均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教育。

三、创业知识的教育

当然,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具体的创业过程中,还应具备丰富的创业知识。唯有拥有丰富的创业知识,他们在创业之路上才会少走弯路。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知识教育主要通过创业选修课程实施。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选修课程还没有采用统一教材,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和教师,自主编写创业教育课程的校本教材。创业课程的校本教材应主要包含如下内容:(1)我们为什么要创业?(2)创业的创业社会知识;(3)创业的管理知识;(4)创业的法律知识;(5)创业的职业知识等。在具体的创业知识教育过程中,不应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应灵活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诸如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让高职院校大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相关创业知识。为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还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创业知识辩论大赛,组织和引导更多大学生参与创业知识辩论大赛,进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创业知识学习和讨论氛围,引导更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业知识的学习队伍当中。

四、创业能力的教育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具有良好的创业精神,具有丰富的创业知识,但由于创业能力不够,因此在接下来的创业过程中仍会归于失败。因此,高职院校除了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愿、创业精神及创业知识进行教育之外,还应对高职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教育。高职院校应积极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在此过程中学校应安排专门的创业指导教师,手把手指导大学生如何进行创业。通过反复的创业小实践,更多高职院校大学生便会在无形中获取更多创业能力。除此之外,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应积极构建创业孵化基地,让更多拥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能够在创业孵化基地中进行相关创业实践,从而在无形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当然,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它需要高职院校积极采取多样教育方略,长期坚持教育,方能最终稳步形成。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的创业教育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创业意愿教育、创业精神教育、创业知识教育及创业能力教育。只要能切实做好上述几个方面,那么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定然可以不断得以提升。

[1]朱海灵.“一带一路”与大学生创业教育[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2]王蕾.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三层次”递进培养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7(10).

[3]乔尚.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13).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本文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研究——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7sk06。

沈欢欢(1981-),男,汉族,安徽天长人,硕士,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意愿院校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