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叙事角度看《港囧》的成与败
2017-11-15任丽莉刘佳君
任丽莉 刘佳君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01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可谓精彩纷呈,高票房影片不断出现,《港囧》就是其中一部。这是徐峥第三部“囧作”,由徐峥执导并主演,赵薇、包贝尔、杜鹃、葛民辉等演员参演,阵容强大。在电影前期宣传上,制作方给影片贴以“爱情喜剧影片”标签。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11月25日,《港囧》在中国内地票房累计达到16.13亿元,创造了当时中国电影史上2D片的最高票房纪录,还成为2015年华语片北美票房冠军。如果从中国电影商业化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中国电影市场兴旺的表现之一,但对它的负面评价也使这部影片并不能完全归入成功作品之列。
一、《港囧》成功的原因
这部影片能引起巨大的轰动,如此高的票房,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大致为以下几点:一是制作方在宣传上,把这部影片列为第三部“囧片”,良好的前期基础引起人们的期待。二是影片叙事线索的多元化方式设置。该片确定了主角借到香港之机去重温恋情及情感回归这一主线,随后设置了几条副线:一是蔡波私下给男主角买下画廊。二是拉拉的跟随造成的系列冲突。三是拉拉用摄像机拍到警察犯罪过程而被追杀。“爱情、青春、怀旧、悬疑、警匪、动作等各种元素糅合其中,这样,不管是市井阶层,还是小资群体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桥段。四是影片倡导的爱情观体现了主流意识,即影片最后主角完成对婚姻的回归,表现了对妻子忠诚和重视家庭,这种结尾既符合观众的传统观念和现在所提倡的家庭伦理道德的“正能量”价值观,也符合商业片的诉求。
二、《港囧》何以恶评如潮
正所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港囧》票房虽高,却恶评如潮。这种票房与评论严重分化的情况,在中国内地《港囧》应是第一部,它也必将因此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案例而被载入电影史册。
(一)《港囧》的商业化倾向使影片脱离已有的风格
情节是一部电影的生命力,大多数观众到电影院,重点就是看情节,所以历来大片才会受到热捧,而那些重在写意的要反复揣摩以展示人生高深哲理或感情的电影,被称为小众电影。从票房排行榜上看,能进入前列的,多数是大制作、大投入、大排场的大片,以谈情说爱为核心的电影相对影响力就弱。但中国的电影市场却相反,从《疯狂的石头》到《人在囧途》《泰囧》等都在排行榜前列。相反,那些大制作,如冯小刚的《夜宴》、陈凯歌的《无极》等却纷纷折戟沉沙。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大片不管在主题上还是叙事手法上,都无法和美国相媲美,而在小众言情片上却不比西方差,毕竟中国写爱情故事是写了几千年,随便拿出一个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都不逊色于西方。从《港囧》的主题来说,导演是将其定位于爱情喜剧片的,这就不像以前那两部“囧片”突出的人性的诚实、善良、正直。导演徐峥就说过《港囧》是“希望有一点点突破”,既能在商业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又能够被每一个观众接受。那么这种突破点选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剧本完成一半时,徐峥决定“设置一个主题是去跟初恋约会”,“希望把那个未完成的梦、那个情结、心里面囧的问题可以植入电影里面去,然后加了很多香港经典歌曲,希望形成一种情怀”。在重视商业利益之时,这部作品与淡泊悠然状态下的创作如《人在囧途》和《泰囧》就肯定会不同,电影风格也势必开始转向,这种转向让原有的“囧迷”们极度失望,于是大量批评就此产生。
(二)《港囧》情节设计显示出编剧能力不足
本片是在爱情这条主线下设置了若干副线,为了能将这些事件拼到一起,创作人员可谓煞费苦心,如果从票房来看,电影是成功的,但这部片子却体现出编剧才能的不足,因为它就像香港影片《大话西游》《请别挂机》和法国影片《憨豆先生的假期》三片的合体。
《大话西游》的主线,是描写至尊宝与紫霞之间凄美的爱情,那种因不珍惜摆在面前的爱情而形成的千年遗憾,其中的主题是非常深奥的。它用超现实的手法使对爱情的书写达到了一个高度,竟成为中国先锋文化的扛鼎之作。凡是看懂此片的人,是不会把它定位为魔幻片的。如果从感情戏路来看,《港囧》和《大话西游》很相似。两部影片的男主角都是身陷感情的旋涡之中,为情所困,都是在寻找这份感情过程中遇到种种障碍,情节都是在观众的笑声中推进的,结尾也都是在激烈的冲突过程中完成的。影片最后,都有着男主角的悲情告白,那份感情摆在面前的时候,才发现曾经的感情已不属于自己,只能成为追忆。最后,两个主角,一个要回归家庭,一个要回归取经的团队。网易曾说孙悟空/至尊宝对紫霞的那份感情,“只有在追忆或轮回中再度品味,或许他已经忘记,或许他将铭记,但是他只有遗忘了自我才能去看那种感情”,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港囧》。
围绕影片的主线,还有几条副线,第一条就是拉拉为完成一部反映家庭生活的电视纪录片,一直拿着摄像机对男主角一路跟拍,并最终得到了大奖。这条叙事线索基本上贯穿电影的始终,电影中五分之四的情节和内容以及笑料都是由这条线索完成的。而且这条副线还衍生出另一条线索,就是拉拉拍到了警察杀人的过程以及因此被追杀,并在最后掀起了全片的高潮,完成了主角在情感上的告白。如果从分量上算,这条叙事线索甚至超过了电影本来要体现的“爱情线”而受到关注。但这条线索也正是本片的致命硬伤,因为其故事情节与法国电影《憨豆先生的假期》极为相似。
电影《憨豆先生的假期》讲述的是梦想能去法国南部度假的憨豆,幸运地中了彩票头等奖,奖品包括免费前往戛纳。戛纳正在举办电影节,于是他手持DV到处拍摄,并在途中误将俄罗斯名导的儿子斯捷潘带走。由此憨豆被警察看成是拐带儿童的罪犯被通缉。在憨豆护送斯捷潘去戛纳的路上,遇到了并不出名的好莱坞女星莎宾,于是憨豆开始协助这位女星。在路上,憨豆也如拉拉那样混进当地的电影拍摄队伍而让剧组瘫痪。当他们到达戛纳时,憨豆全程拍摄的DV片意外地赢得大奖。这些情节在《港囧》中被高度相似地再现。这其中拉拉被警察追杀的原因,则又与古天乐和大S主演的悬疑动作片《保持通话》雷同。就这样,《港囧》可谓是三部名作的综合体,如此的编排,确实让影片冲突不断、高潮迭起,但也因此使该片令观众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使影片形成了致命的硬伤。
(三)《港囧》多线索设置削弱影片主题
从电影叙事上看,情节必须为主题服务。喜剧片可以有少部分情节,是故意为制造笑料而存在的。正常的情况下,笑料是不能冲淡主题的。如在《大话西游》中,前期的各种情节铺垫和笑料,都是在讲述至尊宝与紫霞之间感情的产生过程,这样在影片结尾时,当那份真挚的感情摆在至尊宝面前时,即使他想重新拾起,但已经不可能了,由此更突出了主角在“此情可待成追忆”时的无奈,让观众为之惋惜甚至潸然泪下。《憨豆先生的假期》一片的前期情节,也是环环相扣,不断推进。影片最后,艺术家们的作品正在影院展映,憨豆则在后台偷梁换柱地播放了他所拍的DV。这部DV最后定格为小主人公形象时,这时小主人公本人即从后台走向前台,站在映有他影像的银幕前,实现了电影与真人交互,增加了DV的真实感,并获得正在观影的评委们和观众的认可与喝彩。最后这个桥段,可谓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它让整部影片脱离了纯粹的喜剧模式,“含蓄地对无病呻吟、自我欣赏的艺术电影进行了嘲讽,使影片增添了对现实的讽刺,主题得到了提升”。
再看《港囧》,整个过程虽然好看,但许多情节不是为主题服务的,其中大量无用桥段或镜头冲击了主题。比如最大的笑点之一,即主角和拉拉不小心进入一个正在拍摄电影的场地,徐来被拉拉不小心扣上一个铁头盔,到最后这个头盔因为爆炸才被取下来,不管这个头盔是否承载寓意,但这加在一起约20分钟的桥段除了增加笑料,对主题没有任何烘托或加重之意,如果将其剔除,基本不影响影片的主题。这种无关的桥段有很多,于是,它的结果是,影片最后,在生死攸关之时男主角最终选的还是在一起多年的妻子,虽然在此之前曾有徐来在杨伊家里的一个过渡,但是显得铺垫不足,特别是男主角的情感转变也显得过于突然。这样,影片背离了前两部“囧”片的正能量展示过程和路径,而使用了一种过于商业的方式来演绎一部青春爱情片,这就让那些“囧丝”非常不满。那些想看爱情青春的观众,又因为电影里过多的搞笑段子而对影片的品位大加批判。能喜欢这部电影的,多半是那些只注意到影片的喜剧性,而没有看到影片的爱情宣言,那些喜欢爱情主线的,又因为过多的笑料而感觉意犹未尽。就连导演徐峥也说:“我们的电影出现了分裂。”“对于原来喜欢《泰囧》且就想看这种耍宝类型的观众,他想要的就是A,而另外一部分对B很期待,所以觉得你前面那部分是多余的。”
实际上,徐峥说对了一半,这部影片并不是因为剧情设置造成的观众的分裂,更主要的原因,一是在于这种从其他电影中借鉴的情节,没有得到完全的消化和吸引并化为己有,让观众对于编剧颇有微词;二是两个多小时的电影,过于复杂的线索甚至是无关的桥段,冲击了电影主题,使观众本来具有的青春怀旧体验和情感形成了中断,使观众不能一直沉浸于对往事的怀念之中。
(四)演员自身定位模仿影响了叙事
《港囧》最失败的也是被观众猛烈抨击的,就是演员问题。赵薇寥寥无几的几个镜头无法体现出她作为主角的地位。这部影片中,包贝尔所出演的拉拉,不管是出镜时间还是剧情需要,都应是仅次于徐峥之后的第二号人物。包贝尔曾对媒体说他能出演这部电影是“天上掉下馅饼”,可世上没有无原因的爱和恨,导演之所以选用他,就是因为他的形象和前两部中的王宝强很相似,符合“王宝强第二”的标准。影片中包贝尔的角色定位,也确实是前两部“囧片”中的王宝强。他一出场,其造型和语言显示出的傻气,就立即让人联想到王宝强,此后的表演也是如此。但王宝强在电影中可谓是本色出演,其朴实与善良是与生俱来的,相当真实。而包贝尔扮演的角色,是一位学电影的大学生,一个有梦想的文艺青年和富家子弟,其天生并没有那种质朴的气质,于是包贝尔努力地想模仿王宝强的天真、淳朴和可爱的傻气,但满口的“小秘密”,显得相当地做作,失去人物原本应有的性格,是一个实足的“山寨版”,根本无法让观众产生曾对王宝强的那种亲切感,也无法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
三、结 语
从票房上看,徐峥这部影片的情节与叙事设计都是成功的,但对电影的生命力来说,它是失败的,因为它不再是一部观众眼中“好玩”的电影了,而是一部笑完之后,不是因为爱情心生无限惆怅感慨,而是心生厌烦、不想再看第二次的影片。这部影片表面上实现了商业利益的丰收,实际上却失去了口碑,这凸显出中国电影导演掌握能力并不弱,但编剧能力亟待提高,这也正是中国电影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