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鸣晓创作过程中的愉悦比拿奖更开心

2017-11-15

东方电影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传记片吴孟超吴老

谢鸣晓创作过程中的愉悦比拿奖更开心

谢鸣晓并不是第一次拍人物传记片,但是他在《我是医生》开拍之前仍然紧张焦虑。“我作为导演,需要去想‘如何表达精神的细微之处’这个问题。比如你拍一个将军,你不表现他参与的战役和他在战场上驰骋的模样,你反而去讲他的治军理念,其实这种提炼是很有价值的,但是从画面的呈现和剧情的推动上来讲,这有点太形而上了。”而这个问题放到《我是医生》这部影片中,就是如何将“吴孟超希望他手下的医生去做技术研究”这一信息传达给观众。“我真的纠结了很久。好在后来免疫治疗在国际上有一个重大突破,成为很有前景的治疗方式。恰恰吴老在这方面有前瞻性,他在上海成立了细胞机构,也有成功治疗的病例。对于我来讲,一块石头落地,起码这个故事可以有个终点。”

开机前,主创团队不断地下生活,都想接触更多的医生,编剧黄丹像个医学顾问一样校正剧本。“我们以往表现手术都是拍医生们做完手术大汗淋漓的画面,但这次下生活,我才知道医生们已经很熟悉做手术,一切都在他们的把握之中,如果出汗就说明出问题了。我曾亲眼见过医生从进手术室到切除肿瘤,只花了大概9分钟时间。”谢鸣晓将这些观察到的真实细节放入影片中,让整部传记片更加写实。

区别于传统的纪录片,《我是医生》有电影感强烈的片段。谢鸣晓感触最深的一场戏是他临时加的爆炸戏,“原本的剧本里是没有这场戏的。因为吴老和他的爱人是在昆明求学的时候相识的,我就想拍他们两人在一场爆炸中,在街市上奔跑的镜头。这要是搁以前,也许会有人说,剧本里又没有,你为什么要花钱折腾着去拍这么一场戏。但是制片人没给我限制,我觉得这场戏对吴老很重要,对电影也很重要。最后我觉得呈现得最好的就是吴老和他爱人在奔跑过程中,两人手的特写:握住,分开,再握住,再分开。我自己拍完这场戏很感动,所有的工作人员也很投入,都理解我为什么要拍这场戏。”

对于演员赵有亮饰演吴孟超这一角色,谢鸣晓表示十分满意。“赵有亮老师作为南方人到北京,他能承载的东西,他的气度、人品等等,都和吴老高度契合。在片场我看到吴老和赵老师握手,觉得他们是心意相通的,两人的气场特别吻合。有时候我在前面忙,就听到赵老师在后面和工作人员说说笑笑,我很羡慕他们之间轻松的氛围。还有吴老,你们可能会觉得吴老是个不苟言笑的专家,但事实上他很会开玩笑,很有意思,他身上有很多幽默的东西。”虽然导演需要对演员们的表演做整体把控,但是谢鸣晓并没有给赵有亮太多的指导,“赵老师的表演挑战只有一点:复杂的医学名词。演员最怕这种东西,因为他不理解,他要硬背的。”

9月27日,第14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在北京揭晓,《我是医生》获得优秀作品奖。获奖是谢鸣晓意料之外的事情,“我们想的只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拍戏结束,我就关心演员们的状态怎么样。但是我发现他们一天比一天开心,状态越来越好。创作过程中的愉悦比后面得奖更让我开心。”

猜你喜欢

传记片吴孟超吴老
情怀永不褪色
热爱照亮生命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养生之道
名誉算啥
96岁院士一年仍做两百台手术
96岁院士一年仍做两百台手术
虚惊一场
关于电影《戈雅传》的两点思考
唱歌排解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