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都市电影的牛仔文化传承
2017-11-15张艳萍
张艳萍
(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作为美国文化标签的牛仔文化,历来是美国电影所热衷表现的题材。美国西部影片在20世纪曾长期占领着大银幕,而其中所着力书写的对象便是牛仔。一方面,牛仔与美国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相契合;另一方面,牛仔这一人物形象,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色彩。现代文明在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人的异化与精神压抑。自由的牛仔与粗粝的西部生活造就了一种桃花源式的悠远和淳朴,这里几乎见不到现代文明的那些嘈杂和伪善。它帮助人们“追忆”着普通人的淳朴和天真,以及英雄们的豪侠气概和崇高品质,把人们引入甜美的梦乡,满足着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愉悦。
虽然作为一种类型电影,西部片的优势地位早已不在,但西部电影中的牛仔文化却并未消失,它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很多以城市为背景,展现城市个体生存状态与精神生活的美国都市电影当中。在这些都市电影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主人公身上,都保有鲜明的“牛仔气质”,成为牛仔文化的传承人与文化标签。本文从英雄主义情结、牛仔文化的励志性以及自由精神三方面出发,分析美国当代都市电影的牛仔文化传承。
一、英雄主义情结
牛仔形象是美国文化传统中英雄主义的一个核心表征。牛仔是一个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群落。他们是现实中的人,不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但却具有神性的特征。在很多美国经典的电影作品中,牛仔都与传奇相联系。他们在广袤而粗粝的西部过着沸腾的生活;他们勇敢智慧,富有力量,是典型的“马背上的英雄”。在现代都市电影中,虽然漫无边际的黄沙被灯红酒绿的水泥建筑所取代,但只要现实社会中还存在不公和罪恶,还需要一个英雄人物站出来为公正的秩序而战,牛仔式的人物便不会消失。美国都市电影中的牛仔文化继承,很多体现在这种英雄主义人物的塑造上。
首先,从人物形象上看,都市牛仔与西部片中的典型牛仔形象相去甚远。他们不再有阔檐牛仔帽、手枪、高头大马、马靴等标签式的外表,而是存在于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犯罪类型片中的警察、公司白领以及各类社会边缘人等,都可以成为一名都市牛仔。这些人都沿袭了牛仔文化中最核心的两个要素——传奇故事的书写者与正义的代言人。以本·阿弗莱克执导的《逃离德黑兰》(Argo,2012)为例,片中的中情局特工托尼·门德兹可以说就是典型的都市牛仔。为了营救深陷伊朗的六名美国人,他为自己设计了电影导演的身份,同时以拍电影的借口潜入伊朗。托尼在营救过程中陷入了多重困境,人质内部表现出了不够团结的氛围,而伊朗的革命军则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冲进加拿大驻伊朗大使馆。此外,美国方面,白宫出于外交方面的考虑放弃了危险的人质营救计划。可以说,托尼身陷内忧外患。但托尼仍决绝地坚持实施自己的计划,虽然最后伊朗革命军发现了托尼的“骗局”,但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好戏已经上演,面对已经上天的飞机,他们也只能摇头叹息。托尼·门德兹在影片中无疑是正义的代言者,并且他用勇气与智慧书写了都市牛仔的传奇。
其次,野性气质也是传统西部电影牛仔的主要身份特征,对身体魅力的张扬与西部广阔质朴的自然相得益彰。在都市电影中,牛仔的生活空间被局促狭小的现代都市所取代,但电影对这种野性力量的彰显依然存在。一方面,都市电影在展现身体魅力的同时,表现方式更加多样。如由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和弗兰克·米勒联合执导的《罪恶之城》(SinCity)系列影片中,马福就是一个典型的勇士形象。他的身体外形是极富冲击力的,整体上,马福常常是黑风衣搭配白T恤,透露出冷酷的风范。细节上,他的脸上则沟壑纵横,各种伤痕代表着他身经百战。马福在枪林弹雨中毫不畏惧,用他强壮的身体对歹徒实施暴力打击,在承受超乎常人的打击后,马福仍然屹立不倒,这正是其身体魅力的集中展现。另一方面,这种野性书写也更多地转向对人物的内在性格塑造上。仍以《罪恶之城》为例,老警探哈迪根也是系列电影中的硬汉,但影片对他的塑造,主要体现在性格而非身体上。哈迪根为了营救被变态杀手绑架的小女孩儿南希,以身犯险,并将杀手打成重伤。无奈杀手是罪恶之城参议员的儿子,哈迪根被投进了监狱,过着暗无天日、饱受折磨的生活。但哈迪根一直没有屈服,他坚信自己行为的正确性,也坚信南希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最后,都市电影中,对牛仔式的人物性格刻画变得更加丰满。他们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不再是“遥远”的牛仔;他们与常人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他们身上有很多人性的弱点,有善与恶的两面性。以《达拉斯买家俱乐部》(TheDallasBuyersClub,2013)为例,男主角罗恩原是个赌徒,此时人性恶的一面在其性格中占有主动,他酗酒、乱性,赌博输了就望风而逃。而在一次检查后,他被告知已经患上艾滋病,并且只剩下一个月的寿命。罗恩开始了他的抗争之旅,他不仅要对抗患病的身体,而且要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药品进口制度对抗。罗恩创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初衷,也仅是为自己赚得更多的钱,然后继续购买药品。此时的罗恩可以说处于善与恶的中央。但是罗恩的俱乐部由于触犯了相关部门的利益而被三番五次地查封,药品也被没收。在这个过程中罗恩意识到了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冷漠态度,他自身对这个群体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当登记人员告诉他新来的两名顾客可能付不起会费时,罗恩这一次没有拒绝,“帮他们安排吧”,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罗恩前后态度的转变。
二、牛仔文化的励志性
除了作为英雄主义的表征,牛仔文化也具有鲜明的励志性。牛仔身上那种乐观,并具有征服斗志的精神象征是这一人物形象备受推崇的关键。同时,牛仔又是个人主义式的,因而也揭示了个体的无限可能性。都市中的牛仔将这一精神力量传承下来。
首先,影片通常采用二元对立的叙事方式,将人物置于极端的环境当中,展现其独特的精神气质,从而实现励志性效果。二元对立理论最早作为一种学术理论出现在由索绪尔开创的现代语言学中,包括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等的对立。但朴素的二元对立思维本身就根植于人们的潜意识中,是人们进行描述与判断时的一种常用思维与语言体系。而在电影中,二元对立既有人物之间的对立,也有人物与环境的对立等。二元对立可将人物置于鲜明的矛盾对抗中,从而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人物的励志性也由此彰显。以汤姆·霍珀执导的《国王的演讲》(TheKing’sSpeech,2010)为例,约克公爵(艾伯特王子)面临着多重困境。在外围环境上,德国法西斯对英国虎视眈眈,而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不久于世,艾伯特的大哥温莎公爵爱美人不爱江山,拒绝继承王位,国王的位置只能传给同样不情愿的艾伯特王子。而艾伯特自身则有难以克服的口吃毛病,他在温布利的大英帝国展览会上致闭幕词,却在一分钟内结结巴巴地只吐出几个词。艾伯特不仅与环境和自身(口吃)有着尖锐的对立,对帮助其矫正口吃的医生,艾伯特也表现出极大的不满,直到莱昂纳尔·罗格医生出现。在罗格的帮助下,艾伯特不仅成功矫正了口吃的毛病,也治愈了自己的心魔。艾伯特最终成为乔治六世,并成功地在英德大战爆发之际,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激励英国人民抵抗法西斯的侵略。艾伯特的成功可以说非常具有励志性,而这位具有火暴性格的王子,可算作是非典型的都市牛仔形象。
其次,传统西部片中的牛仔通常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感。他们的正义之举多是一种利他性行为。但在都市电影中,这种行为的出发点不尽相同。都市牛仔往往是在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中,也帮助他人完成了拯救。而这类电影最终的结果通常是乐观的,那就是自我拯救的实现,这也是这类影片具有励志性的一个表征。以《肖申克的救赎》(TheShawshankRedemption,1994)为例,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而众多的证据也对他不利,最终安迪蒙冤入狱,被判无期徒刑。在肖申克监狱中,安迪利用自己的财务技能,获得了从狱警到监狱长的认可,并成为监狱长洗黑钱的工具。而一个年轻犯人的到来打破了监狱的平静,原来他是安迪案件的知情者。但他被监狱长害死,而安迪也无法为自己洗脱冤屈。影片最后,安迪逃狱成功,告发了监狱长,并领走了监狱长的部分黑钱,而帮助过安迪的瑞德也被成功保释,安迪和瑞德都完成了救赎。但电影本身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耐心和坚持的故事。电影中安迪之所以能够持之以恒地用一把不起眼的小锤子硬生生给自己凿出了通向自由的路,更重要的是他看清了不管是在监狱内还是在监狱外,人们要么是在“忙着活”,要么是在“忙着死”,他有必要做出残酷的选择。他永不消沉的坚强意志,也使其成为都市牛仔的典范。
三、自由精神
与西进运动这样的近代拓疆历史是美国的“专属”文化母题不同,都市犯罪是广泛存在于当代社会各个国家中的,因此,都市牛仔形象显然将有更广阔的潜在观众群。传统的西部电影非常重视对牛仔性格的刻画。他们多是有着自己的准则,不为世俗藩篱所限。这增加了人物的内在魅力。都市牛仔同样具有这种品格。传统西部牛仔往往具有仪表堂堂、温柔善良的一面,电影会展示牛仔对爱情的追求,这一点也存在于都市牛仔的形象塑造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由精神也是牛仔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都市牛仔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精神的展现。
在都市电影中,无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还是边缘群体,都市牛仔都有着一定的叛逆精神。他们有意或无意、张扬或隐秘地破坏着某些既定的世俗标准,但又有离经叛道的底线。这一人物形象,既满足了观者的审美心理需要,也最终与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趋同。以伊纳里多执导的《鸟人》(Birdman,2014)为例,过气的超级英雄演员里根可以说就是一个都市牛仔,他企图借助自导自演的话剧在百老汇孤注一掷。卡弗(作家)和超级英雄代表了影片中里根的两种人格与他所经历的两种生存状态。前者意味着一种在百老汇戏剧舞台上上演的严肃戏剧,同时也意味着世界的荒谬与人的无力;后者则总是提醒里根这样的生活毫无意义,好莱坞的商业与辉煌才是他所需要的。里根之所以选择了百老汇,其行为本质上也是一种好莱坞影片式的“美国梦”的追求。然而,正如他所选择的以无情节和悲凉人物关系著称的卡佛小说一样,里根不可能在百老汇上演他的好莱坞式的、有着大团圆结局的成功学“励志片”,而注定只能跌入无意义的深渊之中。都市电影中对自由精神的表达更倾向于精神自由。这也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拜物性所导致的个体精神压抑、苦闷与孤独感相契合。影片开放性的结局中,里根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但他的肉体是否消亡,则留给观众深深的思考。
综上所述,一方面,牛仔文化作为美国精神的具体表征是超越了特定时代的;另一方面,银幕外的社会现实依然让人感到无力征服和恐惧,人们依然要寻找超己的力量,寻找宣泄的场所。因此,牛仔还将在银幕上继续演绎当代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