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剧中19世纪中西方爱情观比较研究

2017-11-15任斯佳

电影文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爱情观林黛玉伊丽莎白

任斯佳 张 晶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中西方文化观念不同,但在婚恋观上,因为它是人类永远的主题,所以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各种爱情观会从小说或影视作品中体现出来,在18—19世纪,西方这方面的长片作品比较多见。但在中国长篇作品并不多见,代表作品当为成书于18世纪的《红楼梦》。而在19世纪的西方,则有英国的《傲慢与偏见》可以与红楼梦相媲美。两部作品都曾多次被拍成电影,深刻地反映了18—19世纪中西方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以及由此产生的悲欢离合,具有较强的可视性。本文即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两部电影体现的彼时中西方的女性所持有的爱情观。

一、《红楼梦》及《傲慢与偏见》的影视改编

《红楼梦》“历来被不少电影人搬上银幕,以尝心头之好”,它也是四大名著中被制成影视作品最多的,曾于1929年、1944年、1962年、1989年被制作成电影,这一方面是由于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技术和条件要求的符合。1989年由谢铁骊导演的长篇电影《红楼梦》上映,被称为北影版。这部影片用了3年时间完成,长达6部8集735分钟,导演手法细腻,精雕细琢,熔现实、虚幻于一炉,见典雅、豪放于一色,称得上是改编之作的巨制,成为目前为止的代表作。而在电视方面,1987年由王扶林先生执导了同名电视据;2010年,由韩三平担任总制片人,李少红担任总导演,再次制作了《红楼梦》。87版电视剧和89版电影是目前比较权威的影视作品,也是本文研究的对象。

《傲慢与偏见》作为英国女性主义批判的开山之作,1938年也被拍成电影,此后的近70年间多次被翻拍,最近的一次拍摄则是由乔·怀特执导并于2005年上演的电影,这是目前为止最精彩的版本。电影公司为此投入大量精力。保罗·韦伯斯特(制片人)曾说,他们的再拍,将一改原有电影或电视剧中的陈词老调。

二、影视作品《红楼梦》对爱情观的书写

从情节构成上来说,89版电影《红楼梦》和87版电视剧都刻画了大量女性,如贾母、王夫人、王熙凤、林黛玉等形象,但她们只是这个家族中的构成部分。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男性处于主体地位,他们是政治、经济、文化、婚姻、家庭中的统治者,女性只能在狭小的家庭圈子里活动。这个男权社会像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这些女性。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过于引人注目,所以大多数人提到《红楼梦》,都会想到这对青年男女的凄美爱情以及林黛玉的死。在女性不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这些女性又是如此引人注目。有研究者认为,明清时代的社会思潮中已经有了女性地位的社会意识,于是为《红楼梦》这一反映独特女性主义作品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土壤,正所谓“女性主义虽为外来引进,但它毕竟有自身原创的土壤”。①

相对来说,能从文学理论高度对《红楼梦》进行欣赏的人只是小众,普通人对作品中的描写和爱情观的表达并不会有太多的想象,但影视作品的出现,让普通人对生活在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以及女性主义的独特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89版《红楼梦》总监汪洋曾说过,这部电影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性格化,从服装、布景到演员的表演、室内的陈设布置都要按人物的性格要求设计;第二生活化,电影不是戏剧,更不是文学作品,它是靠直接的视觉画面来打动观众的。因此影片《红楼梦》就是要给观众生活化的感觉。

不管是电影《红楼梦》,还是电视剧,都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集中地书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拍摄手法细腻、形象,这其中最让人难忘的,也是最难刻画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因为书中对贾宝玉的绘画是英俊可爱,而林黛玉性情温柔、美丽非凡,又饱读诗书、才气过人,另一方面,她又是多愁善感的柔弱女性。此外,她又疑心重重,且因寄居贾府,而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所以又形成了孤傲清高、尖酸刻薄、挑剔敏感的性格。对于这两位演员的挑选,是历年来剧组所遇到的最难的事情。其中87版电视剧以欧阳奋强和陈晓旭为男女主角并大获成功,尤其是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非常符合观众的心理期待。不管是电视剧版还是89电影版,演员都将原著中的林黛玉渴望自主爱情婚姻,而与王夫人、王熙凤等人进行抗争的精神全部演绎出来,这种抗争体现了女性主义的自然婚恋观。尤其是林黛玉还反对“仕途经济”的说法,和宝玉有着相同的价值观,这种心灵相通使他们的爱情得到许多的同情与赞美。女主角以青春的生命为自己渴求的爱情进行了注释,这也是女性主义得到体现的最明显之处。总之,影视作品《红楼梦》通过影像展示大观园的景色,塑造了众多性情各异、美丽可爱的女子形象,演绎了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将原著中尊重女性、志同道合式的自主婚恋观进行了较好的表达。这也看出,原著在当时封建社会三纲五常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是一种巨大的突破。

三、电影《傲慢与偏见》的爱情观的表达

《傲慢与偏见》作者简·奥斯汀是一位女性,她也是在英国父权制社会成长的女性。当时的英国社会,女性地位与当时的中国有相似之处,都依附于男性,没有自主地位。作者通过男主人公达西之口,发出如下的呼声:女性不能只顾闺房中那些活计,必须“多读书、长见识,有点真才实学”②。这部著作因为主题的前卫,而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开创了英国女性主义的先河。从另一方面,这部著作也因为主题的开创性和深刻性以及结局的皆大欢喜,而被影视导演们所注意,成为最受欢迎的改编题材。它最近一次被搬上银幕,是在2005年由乔·怀特导演的同名电影。该片制片人蒂姆·毕文和埃里克·费尔纳曾说过,《傲慢与偏见》虽然多次被制作成电影,但他们将再现一部经典故事。而之所以选择乔·怀特做导演,是因为他注重浪漫,能在保护原著的情况下,用现代的电影手法对之再次演绎。乔·怀特也表示,这部现实主义作品,不能用理想主义风格来进行演绎,他会努力使人物真实地出现在银幕上。他说要将这份属于年轻人的初恋形成的感动带给观众,其实,这种感动就是来自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作为女主角,其演员人选决定着影片的好坏。导演更认为,演员不管是从气质上还是年纪上,应尽可能更近于奥斯汀的原著,于是选用了凯拉·奈特。为了使演员更加投入,导演甚至在英国外景地拍摄,努力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演员在休息的时候,是进入片中各自角色的卧室,做到能充分感知并融入周围的一切,更容易进入角色。此外,在拍摄手法上、对白上,导演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当然,这部影片也确实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影片中的伊丽莎白家里并不富有,她本人也不够靓丽动人,但她追求的是人格独立、思想独立,特别是婚姻上,强调要平等自由、相互尊重。根据英国法律,她家没有男丁,其遗产只能由远亲柯林斯继承。一般人认为,如果伊丽莎白能和柯林斯结婚,才符合当时的准则和实际,柯林斯也因此而自傲,以施舍的心态向伊丽莎白求婚,结果伊丽莎白严词回绝:“蒙你不弃,向我求婚,真叫我感激不尽,但是要我接受,那是绝对办不到的。我感情上绝对不许可。”③从这里就能看出女主角有主见、有思想,敢于挑战世俗的独立人格。后来达西向她求婚时,也是说了许多傲慢无礼的话,其下场和柯林斯一样,后来达西转变了态度,伊丽莎白也改变了对达西的偏见,最后两人幸福地走到一起。总的来看,影片中绝对的主角伊丽莎白还是被认可的,她将所具有的强烈的自尊心及女性主义意识,追求自己的幸福的勇敢精神,完美地体现出来,向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已经萌发的必须以相互尊重的爱情为基础的婚恋观。其扮演者凯拉·奈特莉还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四、电影《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的时代意义与传播

女性主义是“女性观察、审视任何事物的思想主张,是一种基于反父权政治利益的结盟,是一种在具有特殊政治目标中女性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④。从《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来看,不管是中国封建社会还是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处于的上升时代,都有这种对父权的反抗精神产生,这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应该加以改变,这两部作品也由此具有里程碑意义。中英双方的电影工作者分别将它们搬上银幕,即看重其深刻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及巨大的教育意义。仅就中国而论,林黛玉想要的爱情自由在今天已经不是问题,中国女性在婚姻上已经获得彻底解放,但事物的发展走向反面,今天的社会女性转向拜金主义,一部分女性对物质的追求要大于对感情的渴望。这也说明当今社会需要像《红楼梦》这样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的影视作品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我们历来重视中西方文化交流,当时是读图时代,人们对影像的兴趣要远远大于书本,《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有着巨大生命力,被制作为电影,便可以更好地宣传本土文化,让对方了解自己。但中西方之间的交流是不对等的,我们对西方文化的掌握要远远大于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一是因为我们对西方文化更感兴趣,欧美国家中,只要是有一点影响的小说和电影,我们都会进行翻译传播。但中国古典名著,因为古代文化的深奥,在翻译过程中,无法体现其原著的意蕴,尤其是中国古典名著中还有大量服饰、建筑、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写,或因为翻译能力限制无法做到信、达、雅,或因为篇幅限制,虽然有大量中外人士进行过翻译尝试,仅《红楼梦》就有多种翻译版本,但是想翻译出原著的水准都极为困难。即使是影视作品《红楼梦》,也可能是因为过大的翻译难度以及兴趣原因,几乎没有被西方国家引进,也没有字幕组进行处理向西方推介。我们能在互联网上查到的信息,只有电视剧版的《红楼梦》在德国受到欢迎,甚至没有关于89版电影对外推广的新闻。当前,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要建立的是文化自信,这种自信的基础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向海外全面地传播出去,让西方人更了解我们,了解《红楼梦》的宏大。所以,广大翻译工作者将具有中国文化水平的著作和电影原汁原味地传播出去,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国家也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投资,培养人才,甚至对影视作品《红楼梦》进行国家资助,将其推广出去。

五、结 语

在几百年前,曹雪芹、奥斯汀就以宏大的叙事给我们写就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符合人性的作品。今天,中英两国的影视工作者又将它们拍摄成影视作品进而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揭示,成功地塑造了林黛玉和伊丽莎白这两个“志同道合”的独立人格银幕形象。她们对当时社会的抗争及勇气,透视出非凡的女性主义意识;我们能通过影像来感知文学作品的真谛。我们应从这些影视作品中汲取其所散发的力量,要明确单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爱情就是空中楼阁,是不会天长地久的。而在对这部影视作品的推广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同时,翻译工作者还要让它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发出中国声音,为中国文化自信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爱情观林黛玉伊丽莎白
英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肖像绘画的回归——伊丽莎白·佩顿
做真正的自己——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