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子山诗歌对话会(上)

2017-11-15

中国诗歌 2017年8期
关键词:诗人诗歌语言

桂子山诗歌对话会(上)

创作者的主体性和独立的个体人格

◎徐 晓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好:

非常荣幸来到华中师范大学参加桂子山诗歌对话会,谢谢主办方。这是我第五次来武汉,每一次都是因为诗歌,所以对于武汉,我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这里,我有幸见到并认识了一些令我景仰的诗人前辈,像谢老师、邹老师等,也结识了一些同龄的小伙伴们。今天,又见到了这么多的新朋友,我觉得真好。在我印象中,武汉是个诗意的城市,身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以及身在华中师大的学子们,是我非常羡慕的。我特别不擅长发言,关于诗歌,每当我要说点什么的时候,我就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我想,这还是因为自己的水平有限吧。所以今天,我主要是来向大家学习的。大学生诗歌创作,我还算是熟悉的,那我就简单说一下我的一点看法。

我认为,当前大学生诗歌创作呈现百花齐放、比较繁荣的态势。当然,大学生诗歌的创作群体是庞杂的,所以也避免不了出现鱼目混珠的情况。

现在,写诗的人很多但并不代表他们写出来的分行文字都叫诗歌。各地各学校诗歌创作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相较而言,在一些有着诗歌教育传统、诗歌氛围相对浓厚的高校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校园诗人。可能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除了他们自身的诗歌才华之外,校园诗人能够产生一定的归属感,激起创作热情。但也有这样的情况,在某些大学里,很少有写诗的同学。高校诗歌教育的指引及社团的带动,是活跃大学生诗歌创作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外部因素。但是,这并不是决定性的。写诗,终究是一件极其个人化的事情,关键在于个人的自觉性。

但我感到怀疑,“大学生诗人”或“校园诗人”这种说法,是否如同当下非常常见的代际划分那样存在一定问题呢?毕竟现在的大学校园与外面的社会并不存在绝对的隔绝和明显的界限。大学生诗歌与非大学生诗歌相比,有什么特殊性呢?难道仅仅是由年龄或者身份来限定?很多时候,当我们读一首诗歌,如果不看作者的简介,是不会想到这是由一个大学生写出来的,它指向的是一种普遍性。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也表明,很多校园诗人已摆脱了学生腔和小情小调,可以说是超性别、超年龄的。另外,不知为什么,我所看见的大学生诗歌,大多不是写校园生活,或者是很少写。或许,他们是在努力摆脱一种身份的桎梏。

我觉得,在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是创作者的主体性和独立的个体人格。一首好诗,最关键的是要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但我们在追求个性化和创新意识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无意义的华丽抒情及陌生化的修辞方式。大量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的诗句,看起来诗情洋溢,但是一细读,就不知所云。虽然我们要向西方现代、后现代学习,但诗歌的语言起码要遵循它自身的逻辑,诗歌的“言外之意”必须要合乎一定的常理。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说,没有隐喻,就没有诗。诗歌固然需要隐喻,但以隐喻为由而故作深沉,或者刻意追求晦涩高深,沉浸在隐喻系统里不能自拔,便无法写出那些活生生的个人体验。

二、重复他人,自我重复。许多诗歌千篇一律,虽然不能说不是好诗,但是不同的诗人的诗歌给人的感觉如果没有差异,没有区别,那么几乎等同于无效的写作。当下许多大学生诗人的创作量非常大,但是,我想,没有几个人敢保证自己的诗歌首首都与之前的没有重复。还有一点是,自己写的诗,相似的感情,相似的情境,别人早就写过了。人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总会生发出与别人相似或相同的感慨,但后来者不能满足于书写与前人相同的东西。源于经验的匮乏,或者视野、学识等方面的局限,我们逐渐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我们应该不断地去探索,尝试建立自己的诗歌语言,找到个人化的言说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

三、为吸引眼球,趣味低下,枯燥浅薄。我们通常以语言、形式和精神这几个标准来判定文学作品。有时候当我在读诗的时候,脑海里常常涌现一些问号。什么是诗的本质呢?这些是诗吗?海德格尔说,诗乃是存在的语词性创建。诗歌是关乎语言、存在与真理的艺术。但我看到一些所谓的优秀诗人所写的诗歌,情感麻木,漠视现实,意境匮乏,故弄玄虚。如对私欲、肉体及个人隐秘进行反复书写,只是游离于表面的新奇,缺乏深刻的生命体验,并没有抵达诗歌的本质。诗歌应该要将真实的生命体验与情感转换成审美的、个性化的诗性表达,但这些诗歌不讲究艺术上的锤炼与追求,只不过以大胆的语言、新奇的角度取巧,何谈诗意呢?这些轻盈的、虚浮的写作套路可以复制出无数首相似的“诗歌”。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惜触碰人性的底限。他们沉浸在个人化的小世界里,拘囿于小我,缺乏人文关怀,忘记了尊严感,羞耻感,没有反思,没有批判,没有思辨,没有情怀,没有大境界。人们对年轻人的世界一般是持好奇的态度,对大学生诗人似乎特别包容,加上最初这种诗歌的开创者广受好评,因此也就助长了这种“伪诗歌”的盛行。我们应当警惕这种现象,理性对待。

当代诗歌出现种种问题,与纷扬浮躁、物欲横流、本能泛滥的时势有关。许多诗人,或因为是非不清,或因为随波逐流,或因为功利性的目的,而放弃了自己应有的文化人格,以“诗”的名义,为物欲和本能泛滥推波助澜。大量的“刊物体”、“获奖体”频频出现,并广受好评。某些学者、理论家、批评家、期刊编辑也有欠严谨,评判失当,存在误导,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着诗歌生态的恶化。所以需要诗人、理论家一起以清醒的理性自觉来守护人类的精神堤坝。

我觉得,诗歌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不是炫技,不是游戏语言,更不是个人的感官宣泄。创新和独特的前提是保持诗歌的严肃性。大学生诗人不缺天赋、才华、灵性以及创新意识,但是我们需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有一种对大境界的追求,对诗歌保持敬畏之心,要有对语言、意义、本源的更深层次的探索和追求。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想法。请大家批评。谢谢大家。

编者按:2017年5月6日,由华中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和《中国诗歌》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桂子山诗歌对话会,在武昌桂子山隆重举行。这场对话会包括高校青年诗人百年新诗再出发演讲会、百年新诗成就与问题研讨会、百年新诗名篇朗诵会和高校青年诗人原创作品展示会四个大的部分。这里发表的十篇文章,即十位青年诗人所做的演讲实录,讨论了有关诗歌创作与理论中的诸多重要问题,体现了90后一代诗坛生力军对诗的思考和对中国诗歌命运的忧虑。他们的诗歌作品,本书将分期以专题形式推出,敬请关注与批评。

猜你喜欢

诗人诗歌语言
诗歌不除外
七月诗歌
“诗人”老爸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愤怒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