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视角下英语课堂提问的思考
2017-11-15陈秋月
陈秋月
《英语课程标准》视角下英语课堂提问的思考
陈秋月
本文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对英语课堂提问所涉及的不同认知水平、复杂度、问题类型和对话形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其对课程目标实现的影响,以帮助教师进行与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学生水平相匹配的提问,从而达到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课堂提问 问题特征 教学目标“教学是在教育目标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王道俊,郭文安,2013,p161)。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引发学生思考,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课堂参与,检查学习成果和强化学习效果等方面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英语课堂必须从以“教师中心”的模式转向“以学生中心”的模式。因此,增加学生课堂参与,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必不可少。课堂提问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方向,其焦点一般都集中于: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提问的不同类型,提问方法与策略等方面的讨论,针对于教师提问的问题本身方面的深入研究,国内稍有不足。基于此,笔者将从教师提问的问题本身出发,从认知水平、复杂程度和问题引起的交流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各个方面对课程目标实现的影响,以帮助教师选择与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学生水平相匹配的问题,达到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一、课堂提问
《现代词语字典》对“提问”的定义是: 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引起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忆,思考,运用,最终将知识点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来分析、解释、判断和评价周围的事物。有关课堂提问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教师可通过提问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不同层面的思考来达到这一教学目标。不同问题有其不同层次的构成要素,选择何种问题达到教学目标,要将问题所涉及的各方面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综合起来考虑。
二、区别课堂提问的四要素
(一)认知水平
水平一:记忆水平。停留在记忆水平,不会对学生的认知构成挑战。水平二:理解水平。需要学生进行思考进一步才能理解的问题。水平三:分析应用水平。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析所给材料才能理解的问题。水平四:需要学生综合考虑所有因素,进行评价性思考的问题。
一般来说,水平一和水平二的问题对学生的认知不会造成太大的挑战,学生经过回忆或者浅层思考和推理都能给出正确的答案,但答案比较固定和单一。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掌握通常发生在这两层水平的问答过程中。水平三和水平四的问题对学生的认知会构成不同程度的挑战,学生必须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来解释、推理,最终才能给出答案,且该水平问题的答案并不唯一。
(二)复杂程度
根据提问目的的不同,复杂程度分为四层:
第一层:问题的目的是得到正确的答案,这类答案通常较短。第二层:问题目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的到正确的答案,但有时可允许部分开放性回答。第三层:问题需要学生解释、推理和论证,从而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第四层:问题会引起学生不同角度的质疑,从而引起深度思考,同学之间相互博弈。
不同复杂度的问题要求学生拥有不同的能力。第一层和第二层的问题复杂度较小,学生仅从知识层面再加以思考都能给出相应正确的回答。因此,这两层水平的问题可以用来检查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两方面的掌握。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学生综合考虑问题所涉及的其他方面,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通常可以通过这两层水平的问题回答来体现。
(三)交流形式
形式一:说教形式。教师主导并控制着交流形式,主要表现为典型的说教形式。形式二:半说教形式。教师主导并控制着交流形式,偶尔会有其他同学参与补充回答。形式三:对话形式。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对话过程中偶尔会衍生其他问题并引起讨论。形式四:讨论形式。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经常可以反问,质疑,师生共同讨论得到答案。
形式一和形式二的交流大多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直接相关,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课堂交流中最为常见。形式三和形式四的交流利于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三、结语
语言学习是通过学习语言的词汇或者语法的有意识的过程(刘润清,文旭,2006)。英语课堂上,教师通过使用不同的问题进行提问,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应清楚地知道课堂中各项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设置不同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最终目标。
[1]刘润清,文旭.新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第6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陈秋月,女,陕西汉阴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