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国际环境与国内需求
2017-11-14孙振方吕玉菊
孙振方 吕玉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不同行业的渗透,机械制造行业也需要不断的改进革新以适应日益剧烈的国际竞争。而国内制造业在经历一段长时间的萧条之后,发展出一种“新常态”——无论大小企业为保证经济效益,都在大量使用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这时国内制造工业长时间落后的结果,也是未来落后于他国的前因。如今的制造业亟待大量的创新来适配崛起中的新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目的便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
关键词:中国制造;国际环境;国内需求
一、中国工业制造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彻底向国外打开国门,采取了用市场换技术的战略,然而自主技术革新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眼下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更加显得迫在眉睫。无论是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型材料、生物化学还是能源、教育、医疗等领域,中国较之美国都有较大的劣势。前段时间的中兴遭美国制裁芯片禁运使之一夜之间停转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电子产业对国外高端集成电路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中国芯”的渴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关键技术都是拿钱拿市场都换不来的,放弃消化国外技术,放弃自主研发,最终只能瘸着腿走路,而一个瘸腿行走的国家显然是走不远的,又何谈国家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的国际环境
“工业4.0”是德国政府在2011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进一步提高德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取得先发优势,随后英国等西方国家、加拿大代表的北美国家、南非为代表的非洲国家随后都分别提出了对应“工业4.0”的工业、制造业的发展规划。“工业4.0”是一套发展规划,而不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工业革命,但由于提出者是堪称制造工业世界级标杆的德国,因此在国际工业界也掀起了不小的风浪。相比以往的工业革命由技术革新为主导,带动管理体系,生产模式的改进,工业4.0并不单单创新工业技术,而是越来越多的提到“AI” 、“互联网”等词汇,着重将目前的整个制造工业环境深度融入智能技术,大量应用自动化设备生产,互联网集中管理,接入物联网物流,大数据分析,更多的人机协作,更多的客户介入,建成极高效率高度集成的超级智慧工厂。同样以汽车为例,客户的需求能够通过互联网和AI技术进行高度的个性化定制,并且远程下单,产品的生产从原料上线到成品出场运输都能通过网络全程跟踪,由于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是一个高度智能的过程,所以即使小客户的小批量需求也能满足及时排产。工业4.0的含义是各环节之前的联结与过程优化,串联起制造业的所有行业相关元素,进行优化自动化,让工业制造具备超高的效率和智能,实现生产线,下游销售线,价值链的全周期管理和服务。德国的生产技术十分成熟这是业内的共识,其数控加工技术早已成为制造业的常规手段,经过三次工业革命,德国制造已然成为了其产品全世界畅销的一张金色名片,是全球装备制造领域的引领者。如今德国已从“工业3.0”一步步迈向“工业4.0”,从生产自动化到生产智能化,成本的不断降低,用户体验的不断上升将进一步加强德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而西方其他科技强国的跟进,同样将压缩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生存空间。国际范围内游戏规则的改变迫使我们同样要做出相应的的改变。
三、“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国内需求
2015年3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正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为了迎接新一轮的世界竞争,在装备制造领域占领先机,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通过“提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战略的实施,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质量和水平,从大批量生产,行业水平参差不齐的阶段,走向全面的自动化,精细化生产。过去几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2016年60岁以上人口升至15%,预计2050年将超过35%;同时教育成本的上升,消费升级,房价的全面走高,都导致劳务成本的持续上升。随着我国制造水平的不断进步,工业发达国家对于先进技术的出口愈发收紧,我们技术引进的难度不断加大,导致后发优势荡然无存,而在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尚未培育起来的阶段,我国制造领域将长期受制于人,从当年的引进之后再开发,再反向研发的预期效果,掉进了引进之后依赖,再引进的更加落后的死循环中,传统制造业自此进入了瓶颈期。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国内市场将有超级规模的内需不断释放出来,为我们的自主制造業创造了一片天地,网络技术的渗透提升了制造业的流程效率,促进了新工业结构的改革,模式的更新。城镇化的进程,对城市基建,物联网的搭建等对制造业都有极大的需求。各方领域都要求国内制造业的重大创新、质量提升、安全保障,要求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消费者已不再满足单一的生存需求,对于用户体验和精神满足都有更高的需求。
四、结语
在制造领域,新一轮的世界竞争已经到来,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传统制造业需要把握机会,积极参与新的制造业竞争。“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在战略布局上有很多相同之处,虽是为了国际间竞争,但也意味着两国可以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中国能否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进入制造强国的队列,皆在于此。
参考文献:
[1] 何哲,王子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J].论建设.2016(06).
[2] 王喜文.工业4.0、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未来方向[J].国家治理.2015(23).
作者简介:孙振方,男,汉, 四川省达州市 , 本科 ,研究方向:机械工程,西华大学。
吕玉菊,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