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7-11-14杨宇

西部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风险意识应用

杨宇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风险意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手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行基础性护理管理,如药物治疗、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健康常识宣教及监测生命体征等,试验组行风险意识管理,对比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风险因素认知、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风险因素认知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60,P=0.00)。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5.58,P=0.00)。结论:手术室风险意识护理管理实施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术室护理风险意识,对降低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

引言

护理风险管理作为现代新型管理理念,其管理核心在于科学化管理护理质量,对护理治疗中可能引发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护理管理干预,以预防或减少护理风险不良事件或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和患者护理满意度,保证手术安全。手术室作为提供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急救等各类医疗行为的重要场所,其手术质量与护理服务质量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手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均在20~70岁,性别无限制;诊治档案资料均齐全且存档;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行基础性护理管理,如药物治疗、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健康常识宣教及监测生命体征等。试验组行风险意识管理,具体方案如下:

1.2.1促进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心里想法,及时对不良情绪进行消除,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患者树立信心面对手术。

1.2.2严格把关护理安全流程

术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床号、手术类型、手术与麻醉医生,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手术相关知识,妥善准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缓解患者紧张心理。做好“三查八对一问”,术中用药核对种类、名称、浓度、保质期及过敏史,并记录给药时间、剂量,保留标签;输血前仔细核对血型、保质期,术毕清点敷料、器械,对病理标本等标签与申请单进行核查。

1.2.3术前护理

①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温度进行调整,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3摄氏度至25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0.0%。②护理人员检查相关手术器材功能以及完整性,从而保证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材完备且可均经消除处理。

1.2.4术中护理

①手术室护理人员接诊患者后大体向患者讲解手术流程,从而达到安抚患者情绪,降低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效果。②仔细核对患者的基础信息,准确无误后进行全面检查,了解患者的临床体征及身体状况,重点监护生命体征,安抚不良情绪,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面对手术治疗。术中根据不同手术类型做好治疗所需的准备工作,备齐抢救设备和药品,避免危急事件发生;与医师密切配合,尽可能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仔细核对手术器材,以免关腹期间出现遗漏;如需输液,认真核对药物名称、使用方法、给药剂量,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并对输液部位的体征变化进行观察;如需输血,仔细核对血型、血量、血袋号,发生异常时告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在进行手术时,患者由于打了麻药,很多患者属于意识模糊状态。手术过程中缺乏自身感受,设立专门的应急协助组,主要在于协助主治医生检查相关手术器械。如止血钳、消毒液、剪刀、氧气等,确保数量种类齐全,做好消毒工作,处于正常使用范围内。③手术室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却手术体位,充分暴露患者手术区域的同时对患者其他部位应进行遮盖,从而达到保护患者隐私色目的。④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情况与神态变化,及时将测量到的相关数据(体温、血压、心率等)向主治医生汇报,汇报时确保真实性、对应性、准确性。护理期间,给患者足够的心理安慰,了解患者需求,多向患者讲解相关病诊的修养方法与健康知识,为患者建立自我修养意识。

1.2.5术后护理

①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帮助擦洗患者手术区域血污,帮助患者穿戴好后将患者送出病房。②安排专人术后巡查,做好风险控制,监测患者病情,妥善体位护理以免坠床,保证引流管安全,及时告知手术成功并予以安慰,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树立康复信心;同时做好感染隔离,适当隔离使用免疫制剂者、感染、危重患者等。③术后病变组织及时送检,仔细核对,确保标本的来源、名称、相关信息准确无误;了解患者术后的身心状态,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时刻监测面色与体征的变化情况,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防止患者因失误造成二次损伤。④及时总结护理经验与不足,将护理缺陷与不足进行重点讨论,并与手术、麻醉医生沟通,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服务水平与配合默契度,减少护理差错发生风险。对术中临时增加器械或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的操作,交班时汇报、分析相关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注重应急预案的实施,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应急事件。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对比两组风险因素认知,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形式,主要评估患者对压疮、营养、卧床时间等掌握情况,满分100分,不认知<60分,60分≥基本认知<90分,认知≥90分。认知度=(基本认知例数+认知例数)/总例数×100%。(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拟定问卷调查形式,满分100分,不满意<70分,70分≥比较满意<90分,满意≥90分。总满意=比较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风险因素认知对比

试验组风险因素认知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0,P=0.00),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8,P=0.00),见表2。

3討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多病势重、病情发展快需要对其伤病进行快速处理,手术的顺利实施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合作,而手术室护理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具有直接影响,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低,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甚至致使患者需二次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本研究中,试验组风险因素认知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0,P=0.00)。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8,P=0.00)。这说明风险意识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患者风险因素认知及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室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有效缓解医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沈丹.手术室护理服务中的危险因素与防范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3):60-61.

[2] 陈芬,姚惠君,陈莉华.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4):165-166.

[3] 李庆丽.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104-106.

猜你喜欢

风险意识应用
中国共产党新征程上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应对研究
网络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影响研究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注册制对市场效率的促进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