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看图作文练好“三功”
2017-11-14张秀芳
张秀芳
三年级开始进入写段训练,而看图作文这种直观形象的训练形式,则是学生经常练笔、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看图写话的继续,又是高年级命题作文的准备。那么,如何写好看图作文呢?我认为应该注意抓好“三功”:看图功、想图功、写图功。
一、看图功
看图作文的基础是看图,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图是作文的依据。看图的过程就是学生凭借思维对观察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的过程。只有看得真才能写得准。因此,学习看图作文,要先学会看图。
看图的要求,一是要“全面”。一幅图上往往画着很多东西,只有观察全面细致,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细节,才能抓住画面中事物的特点和关系,把作文写具体。我指导学生写《放风筝》这幅图,初看只知道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但仔细一看,风筝各式各样,有“老鹰”“猴子”“蜻蜓”等。再看,图上还有一架飞机和几只小鸟。这些重要的内容都不能漏掉。二是要“有序”。观察画面一定要按照顺序,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学生表达起来才会有条有理。常有的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有从近到远,从远到近,从人到物等。我指导学生写《秋天的快乐》时,先让学生看图上的景色:近处有些什么果树,树上结的果子怎样?再看远处有些什么果树,树上结的果子怎样?接着再看树下的草有什么特点?然后再让学生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人在干什么?动作、表情怎样?有多幅图时,图序有意打乱,就要先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将几幅图重新排列,再进行观察。不过,观察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因图而导。
二、想图功
看图作文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想图,想图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管是多幅图还是单幅图,对事物的表现总是受到限制的。画面上的景物、人物是静止的、不能动的。人物想干什么、说什么,静止的画面难以描画出来。这就要靠对画面内容的认真观察,联系人物的样子、表情和动作等去想。
表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应该是多幅图组成,但有的环节被图画者省略了。看图时就要结合前后图之间的联系“想”出图与图之间衔接的内容。“想象”的时候应该思考那些方面呢?其一是想人物的行动、心理活动和语言,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使作文写得具体逼真、形象感人。其二是紧扣画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联系起来想。想图中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想作者画这幅图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使观察插上想象的翅膀。当然,答案不必强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行了。例如《悄悄話》这幅图,小姑娘对爷爷说什么?有的学生说:“这位小姑娘对爷爷说,她的语文、数学得了双百分,成绩全班第一名,受到学校表扬。”另一位学生想象说:“这位小姑娘被评为三好学生,她把这一喜讯告诉了爷爷。”由于学生都能根据画面展开想象,所以这两种分析都切合实际。
悄悄话
终于放学了。小红背着书包,迈着轻快的步子,往家走。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太阳洒下温暖的金光。微风轻拂着,就像妈妈温柔地抚摸。
小红快走到家门了,远远地看见院门口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往大路的方向张望着。小红看见老人,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她边跑边向老人挥手,大声喊到:“爷爷,我回来啦!”老人听见了,笑呵呵地说:“乖孙女,回来就好!”小红跑到老人身边,挽着老人往院里走去。
来到院里,小红搬来一把椅子,让老人坐下,然后附在老人耳边,神秘地说:“爷爷,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半期考试语、数都是满分!”爷爷听了,满是皱纹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菊花。
原来,小红的爸妈由于工作忙,经常不在家,没时间管小红的学习。小红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每次都考八十分左右。爷爷看了小红的卷子,发现每次都是计算不过关造成了扣分。于是,爷爷先让小红弄清楚计算的法则,再每天背乘法口诀表,并坚持做10道口算题;然后又找出了一本本子,让小红做草稿本,每次做计算题都要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做完后还要在旁边验算,验算完后才把答案写上去。为了鼓励她,爷爷还承诺,如果考试数学得满分就带她去吃肯德基。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红的计算正确率不断增加。这不,期中考试数学终于如愿以偿得了满分。
想到这,爷爷回头眯着眼睛对小红说:“这个周末就带你去吃肯德基,好不?”小红听了爷爷的话,“叭”地一下在爷爷脸上亲了一口,大声欢呼着:“爷爷,您真好!我爱您!”
三、写图功
在看图作文中,写是最终的目的。写要写得具体,不仅要写出画面上“有什么”,还要写出画面“是怎样的”。既要叙述连贯,又要内容形象生动。写图的过程,就是学生根据画面内容遣词造句、组织语言和布局谋篇的过程。
快乐的秋天
夏哥哥欢快地吹着笛子走了,秋姐姐迈着香甜的步子来了。
一个星期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到果园里踏秋。来到果园,只见一棵棵苹果树上挂着又红又大的苹果,像小姑娘害羞的脸蛋。它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微笑着等待人们来摘呢!苹果树后面是一遍柿子树,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高高地挂在树上。柿树的左边是枣树林,红红的枣子挂在绿叶间分外耀眼。果园旁边是银杏树和梧桐树。秋风吹过,金黄的银杏树叶纷纷扬扬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像金黄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同学们被果园的景色迷住了,忍不住赞叹出声。他们迅速分成了两个组,一组采果子,一组捡树叶。
采果子组的孩子提着果篮迫不及待地冲向果园。小明来到苹果树下,掂起脚尖,伸出右手,从树上摘下一个最大最红的苹果轻轻放进果篮里。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篮。然后哼着歌,把苹果送到堆放果子的地方。小明摘苹果的后方,还有同学们在摘柿子和枣。尽管他们干得满头大汗,可脸上都洋溢着甜美的笑。
小明摘果子的右边草地上,捡树叶组的小红看见地上有一片金黄的像扇子似的银杏树叶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正等着别人去捡它。小红急忙跑过去半跪半蹲着,从地上捡起树叶,轻轻吹掉泥土,扬起树叶对小明大声喊着:“我捡到金扇子啦!我捡到金扇子啦!”说完,小心翼翼地把树叶放进标本夹里,准备回家做个扇子书签。
整个一天,果园里都飘荡着同学们欢快的笑声。
通过看图、想图、写图时应对所看到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把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记在脑子里。写画面上的内容,有的必须写,有的不必写;有的详写,有的略写。那些与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要多写、详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
作为一名三年级的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看图、想图、写图。这个头如果开得好,教师教有章法,学生学有所得,作文入门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