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7-11-14胡进梅
胡进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教材谈谈自己对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时空,再现多彩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有话可说,一吐为快。如上《春天里的发现》这课前,我布置学生利用节假日在郊外观察富有活力的春天,学生用画笔画下,用相机拍下,用笔记下,在学生充分地找春天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再回到课堂,回到春天里的发现这个口语交际主题上,让他们将看到的春天,听到的春天说出来、画出来,学生就会使感知转化为思维,积极动脑、积极动口,再现绚丽无比的春天。有的孩子说:“在校园里,我发现草坪上的枯草不见踪影,成了碧绿的一片,好象报告春天来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2、音像引路,创设情境
借助音像、图片、CAI课件等手段,创造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刺激,突出鲜明的观察对象,为学生营造一种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能促使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时做到言之规范,言之得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如上《奇妙的动物世界》,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的片断:有浑身清香的树袋熊,有耐饥长寿的象龟,还有铠甲护身的穿山甲,色彩鲜明、动画逼真的效果让学生嘘嘘赞叹,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想象有了翅膀。这样做能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发展语言。
3、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低年级学生最乐意扮演角色,又最容易沉浸在角色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上《夸家乡》一课,我把全班分成三个组,每组选出一名小导游和几名外国小朋友的扮演者,成立“小小旅行团”,表演排练情景剧,小导演在旅行中向游客介绍家乡的风景、特产和近些年来的变化,从而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个个生龙活虎,兴致勃勃,学习热情极为高涨,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愿望,使学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二、立足交际,多项互动
1、师生互动
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口语交际的参与者。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应该蹲下去与孩子们平等对话,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在课堂上,我始终用真诚的微笑面对学生,把欢乐和自由还给学生,把成功的喜悦带给学生。当学生讨论时,我则有机地参加到其中,适时地调整他们的思维,使学生间的议论能朝着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并通过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他们亲切、鼓励和信任的情感,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伸出我们的双手》一课教学中,我与学生们一起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来评价老师的表演并及时地鼓励每一位学生的细微闪光之处,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使课堂成为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场所。
2、生生互动
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互动方式,便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具体来说,可以有这些形式:组内交流。如:《伸出我们的双手》中,分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曾经帮助什么人做过什么;《大家都来帮帮他》中,分组谈谈自己的看法。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进行组间交流;如:《春天里的发现》、《伸出我们的双手》和《大家都来帮帮他》等课都可采用先组内交流再评选、推荐出大家最喜欢的同学代表小组在组间交流。比前两种,更为自由的形式是全班交流。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还注意体现生生平等。小组搭配时,我按照好、中、差合理搭配,组内发言按学习困难学生先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生小组总结发言的顺序进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3、群体间互动
群体间互动主要是通过小组与小组间互问互答,表演,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如《身边的科学》一课,可用“打擂台”的形式,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说得多,说得好,听得认真,并请各小组的同学都当小评委,打出分数,评出优胜者,激发学生们的进取精神、合作精神,课堂上形成了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使互动充满整个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重视评价,多给肯定
1、激励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反馈情况,推动语言表达的发展。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思维与语言的表达方式,要正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不指责,教师要用表扬和肯定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如果学生表达的意思不清楚,或者有说错的地方,教师要用婉转的语言,启发引导改正。如有个口吃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含含糊糊,大家争着指出他的错误,我说:“他的意思我明白了,他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请你再说一遍!”这个小男孩战胜了生理上的缺陷,鼓起勇气,较流利地又说了一遍。实践证明,激励性的评语,往往会使学生难以忘怀,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
2、重视学生评价
评价的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教师应培养学生参与评价的意识,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获得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对他们的评价主要从语言是否清楚,是否讲究文明礼貌等方面考虑既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内评價,又可以在全班共同评价,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的局面。如上《我们的小制作》,对学生各自创作的作品,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评议,然后在全班交流、评议,评一评谁的手巧,谁说得清楚明白,学生通过评价,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从中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或质疑争论,这样发挥生生之间的合作、互补作用,促进课堂积极交流,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自主的整体的发展。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生活的需要,更是社会交际发展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唱主角”,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