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7-11-14杜合群

西部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标准新课程理论

杜合群

摘 要: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新课程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定的。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标准;理论。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体育课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些转变,课堂不再是以“教”为主,也不再是“以师为本”的课堂,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进行概述。

1、全面理解体育《课标》的基本理念

新《体育与健康課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说明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以达到“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不可”的目的。(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强调了课程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4)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2、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在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3、要有效的扩展体育课教学。

(1)向生活拓展。向生活的拓展,就是说在体育教学中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向生活、经验延伸开去,产生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的体育教学应把学生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去展开想象和联想,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来感知、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进行实践,从而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趋向。(2)向各学科拓展。向各学科拓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与横向学科的联系与渗透,起一个点带面的教学作用。体育有着极为广泛的知识容量,它不仅与现实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与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各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联系,设计出具有知识张力和思维广度的教学方案,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3)向能力拓展。向能力拓展,就是通过体育课堂教学,由“吃进去”向“吐出来”转变,以提升运用、实践的能力。通过开发教材,拓展学习,我们就能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博大、精彩的教学环境,保持平等、宽容、理解、合作的交流心境,体育教学就会勃发出生命的活力,奏出最和谐的旋律。(4)向心理和德育拓展。向心理和德育拓展,就是要联系体育课教学实际,自然的把心理和德育教育的内容糅合到教学实际中去,尤其是心理教育,如抗挫折能力、自我认识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等等。最近屡屡从各种媒介中听到学生自杀事件,尤其感觉到要充分利用体育课、体育活动进行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学校保障制度。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师与学校而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传统的教育评价与教学评价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指标。这样,如果评价制度跟不上,就会影响学校与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因此,首要的任务便是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长期积累与渐进的过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在这些影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因素中,教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能使其他要素联系起来的决定者。教师的教学负担会越来越重,他(她)们不仅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传统的备课上,现在又出现了新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任务。正确理解这一关系,是有效地减轻教师负担、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关键。当前,我国一些实验区提出的 “ 零备课 ” 就富有启发意义。我们据此认为,教师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就是一种有效的备课,要承认和正视这一有价值的劳动过程,就要求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师管理制度,在完善这些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一指标。

5、课程改革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要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积极推进体育教学的科学进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户以增进其身心健康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终身教育的终身体育思想,也要列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去。在新的体育教材构建方面,既应含有理论知识,也应含有技能性内容、娱乐性内容、保健性内容等,要突破以竞技为核心教材的体系。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如果没有一支知识结构丰富、实践能力强、专业扎实、事业心强的师资队伍,改革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充电,努力使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变化。

参考文献:

[1] 王亚琼.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沈艳新.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2(26):39.

猜你喜欢

标准新课程理论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永远幸福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党员标准是什么?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