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017-11-14余开慧
余开慧
摘要 根据信阳市湿地资源现状及特点,结合当地的自然概况和人文景观基础,提出湿地开发的生态旅游模式、文化体验模式和景观艺术模式,对信阳市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出以自然生态为基本点,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保护和景观资源保护,湿地旅游资源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湿地资源;旅游;开发;保护;河南信阳
中图分类号 P7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9-00149-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ity of wetland resourc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Xinyang City,combined with the local natural conditions and human landscape,the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mode and landscape art were put forward.Wetland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Xinyang City took the natural ecology as the basis,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landscape resources protection.Wetland tourism resources should insist on combin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and take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wetland resource;tourism;development;protection;Xinyang Henan
濕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于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特征植物。湿地的分布范围非常广,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由于湿地对生态具有净化作用,因而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河流、湖泊、稻田、沼泽地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水区等都属于湿地[1-2]。
1 湿地旅游的概念
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及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含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域。湿地旅游是以湿地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具有湿地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湿地旅游开发的宗旨是让游客在认识湿地、享受湿地的同时,提高湿地生态环保意识[3]。
2 信阳市湿地资源现状
2.1 基本情况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 000~1 200 mm。淮河干流从信阳中心穿过,总长度344 km,信阳境内淮河一级支流有21条,其中流域面积2 000 km2以上的有7条。信阳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据第二次河南省湿地资源调查结果,信阳市湿地划分为4类8型,即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其中,河流湿地有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洪泛平原3型;湖泊湿地仅有永久性淡水湖1型;沼泽湿地仅有草本沼泽1型;人工湿地包括库塘、运河与输水河、水产养殖场3型。全市共有湿地斑块数902块,湿地总面积65 774.84 hm2,湿地植被总面积10 928.31 hm2。主要分布在淮河两岸及其一级支流。自2001年批建第一个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2016年底,信阳市相继建立了平桥两河口、息县淮河、光山龙山湖、新县香山湖4个国家湿地公园,新县郭家河、新县长洲河2个省级湿地公园,总面积逾16 000 hm2。信阳市湿地类型多样、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旅游资源优越。
2.2 湿地物种具有多样性
信阳市湿地资源包括永久性河流、库塘、洪泛平原等多种湿地类型,湿地形态多样,岸线优美,不同的湿地景观风貌,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自然—人工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价值、美学价值较高。另一方面,湿地内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根据全省湿地资源调查统计,信阳市区域范围内湿地植物以广布种为主,有50多科100多属140多种。重点湿地动物种类127种,鸟类5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1种,兽类18种,两栖爬行动物31种,鱼类19种,其他无脊椎动物贝类、虾类、蟹类6种。同时信阳市位于候鸟迁徙的中线,每逢秋冬季节,有众多的候鸟和旅鸟迁徙途经于此或栖息越冬,形态优美,或翱翔天空,或进水觅食,或聚于湿地,蔚为壮观。
2.3 湿地文化资源丰富
信阳市地处淮河流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遗址遗迹众多。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光山县文化璀璨,名人辈出,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是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和尤太忠、万海峰、钱钧等将军的故乡,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新县具有丰富的“红”“绿”旅游资源,是有名的“将军县”;息县位于千里淮河上游,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第一个以“县”命名的地方,素有“天下第一县”之称;淮滨县地处淮河中上游,豫、皖两省交界处,南望大别山,北接黄淮大平原,洪河、闾河、白露河四面环绕,淮河干流横贯其中,享有“淮上江南”美誉等。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内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周边区域文化景观交融,赋予了湿地浓厚的文化色彩,拓展了湿地生态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科普宣传教育及历史文化价值。
3 湿地开发原则与模式
3.1 开发原则
湿地开发要以自然生态为基本点,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突出湿地情致与生态理念,强调贴近自然,合理利用湿地景观和旅游资源,开发趣味性高、体验性好的休闲活动,但前提是不破坏物种多样性、尊重自然进程、维护生态环境[4-5]。湿地旅游资源景观单一、结构特殊,因而要合理规划。开发湿地生态旅游项目时,主题为湖光水色和野生动植物观赏等湿地景观观赏类活动,同时开展一些特色项目,如观鸟、水上体育运动、垂钓、捕鱼等。重点开发项目为观赏鸟类。董寨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著名的观鸟胜地,商城鲇鱼山、信阳南湾湖、新县香山湖、光山龙山湖、平桥两河口、息县淮河等均是观鸟的理想之地。但是在我国,近年才开始流行观鸟活动,市场尚需要全面培育。在开发观鸟旅游活动时,要根据鸟类的生活习性选择合适的观测地点,且要求配备专业的、高素质的导游。
3.2 开发模式
3.2.1 生态旅游模式。信阳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公园内都有湿地分布,成为重要的景观资源。自然生态的环境、飘渺迷离的湿地植物群,游人漫步其间,呼吸自然的清新空气,感觉高雅、清远的自然气息,体会湿地生态之美,享受旅游乐趣。
3.2.2 文化体验模式。湿地文化体验旅游是以具有观赏性和可进入性的湿地作为旅游目的地,对湿地的景观、物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进行了解和观察的旅游活动。信阳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公园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各种类型生态系统及多种野生动植物的重要基地,湿地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信息,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歷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重要的科研实习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湿地旅游本身具有很强的科普教育意义,寓教于乐青少年群体更易于接受。将湿地生态文化和游乐设备及游乐手段相融合、科普教育和主题娱乐教育相融合,强调人与湿地的近距离接触和深度体验。建立科普宣教馆,通过“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湿地摄影大赛”等科普宣教活动,提升湿地旅游品味和人文气息,使游客在参与体验过程中对湿地文化进行了解[6-7]。
3.2.3 景观艺术模式。在湿地恢复和湿地环境打造的前提下,对景观进行局部艺术化改造,形成艺术作品。这个过程是并行的,如平桥两河口湿地在规划建设中,将三河两次汇聚形成的两河口、宽广的自然水面、两岸竹林茂盛、垂柳青青、水鸟翩飞、生机勃勃的输水河和乡村溪流组成复合生态景观,置身其中如同仙境;息县淮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恢复项目中,通过框围手法,将大片湿地贯穿于淮河岸边风光自然的田园景观,打造成大地艺术景观,既恢复了湿地本底,节约了景观再造成本,又形成了震撼性的景观。
4 湿地保护
4.1 生态环境保护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河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全面保护好湿地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森林对湿地保护起着决定性作用,保护流域内动植物,不得破坏植被;在适当位置设置公共厕所等卫生设施,处理好污水排放,防止污染水源;妥善处理固体废弃物,禁止垃圾任意倾倒;修建必要的保护、防护设施,增添需要的仪器设备;以湿地保护为主题,对公众普及湿地科普知识。在湿地旅游区,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内,要加强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预测、分析生态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补救[8]。
4.2 生物资源保护
建立生物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开展定期监测,加强本地物种保护;有计划地实施防火、防病虫害等措施,本着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生物防治为主,加强病虫测报,治早,治了;禁止狩猎、盗采盗伐,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和繁育,保护基因资源和物种组成,保证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进程的连续性;积极开展栖息地(生境)恢复与修复,增加栖息地面积,提高栖息地质量。
4.3 景观资源保护
湿地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具有系统结构的完整性。湿地内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维系湿地的生态功能,同时也是重要的湿地生态景观资源,必须严格保护,不得破坏和改变;对中心景区采取重点保护,一般景区采取常规保护。对珍贵景物和重要景点,设置适宜的保护措施;对于以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开展湿地旅游的,要按规定只在实验区进行经营,对核心区实行绝对保护,并且加强管理、合理规划、监控人流车流、不影响野生动植物物种等;对景区内的古树名木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其正常生长。
5 建议
湿地旅游开发与保护是互为促进的关系。只有既考虑湿地保护,又考虑湿地旅游,才能在发挥湿地价值的同时保护湿地资源。湿地旅游资源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公园)建设,丰富湿地旅游的内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游客可进入性及服务接待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湿地旅游产品的知名度。近年来,信阳市在湿地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多即将消失的湿地又重新被保护和开发。但是总体而言,湿地的保护仍然需要重视,否则会带来难以预估的后果。因此,应在保护湿地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6 参考文献
[1] 刘慧媛.对湿地旅游资源的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1):41-45.
[2] 丁季华,吴娟娟.中国湿地旅游初探[J].旅游科学,2002(2):11-14.
[3] 李继峰.河南省湿地旅游资源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173-176.
[4] 李加林,龚小虹.盐城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策划[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20(2):215-219.
[5] 奚敏.泗洪县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构想[J].衡水学院学报,2010,12(1):1-3.
[6] 张丹.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机制与路径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0.
[7] 刘琳,杨浩博,李秉毅.可持续发展的湿地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4):152-153.
[8] 刘晓莉.湿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