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颅脑外伤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2017-11-14刘登贤顾强孙伟丁国林任君吕继博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气管切开颅脑外伤安全性

刘登贤 顾强 孙伟 丁国林 任君 吕继博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合并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颅脑创伤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和晚期气管切开组,分别给予气管切开及呼吸机通气,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的呼吸机通气时间显著短于晚期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早期气管切开组患者的CPIS评分显著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GCS评分显著高于晚期气管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颅脑外伤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早期气管切开术,能够显著降低呼吸通气时间,降低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吸入性肺炎; 气管切开; 临床疗效; 安全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2.0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2-0134-03

重型颅脑外伤由于自主排痰能力差和吸入性肺炎等情况,常常伴有呼吸障碍,需要外界供氧以维持生命[1]。临床上通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手术手段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而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疗效更佳,能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通畅,保障机体供氧。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颅脑外伤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的疗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颅脑创伤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颅脑创伤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伴有自主呼吸功能欠佳情况,有呼吸暂停、鼾式呼吸等呼吸衰竭征象者;(2)呼吸道痰多且咳嗽反射减弱,或无法咳出者;(3)气道不通畅,短时间不能解决者;(4)患者呕吐频繁,易造成误吸者;(5)患者的呼吸频率超过28次/min,血氧饱和度小于90%,PaO2低于10.79 kPa,输入氧气后,患者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者。将所选患者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和晚期气管切开组,每组40例。早期气管切开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80岁,平均(59.0±7.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坠落伤15例,打击伤10例,其他原因1例;GCS计分:9~12分4例,6~8分

25例,3~5分11例。晚期气管切开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2~78岁,平均(59.6±7.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坠落伤15例,打击伤12例,其他原因1例;GCS计分:9~12分8例,6~8分20例,3~5分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GCS计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给予全面的呼吸道维护,全程执行无菌操作,室内定期消毒,保障室内空气的清洁度和适宜的温、湿度;患者平躺后头部需抬高15°~30°,以预防反流误吸;给予患者常规气道雾化,每隔2 h进行一次拍痰护理,保障患者呼吸道通畅;检查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定期检测胸部CT,观察肺部阴影改善情况;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气管切开治疗。早期气管切开组的患者插管24 h之内实施气管切开;晚期气管切开组的患者插管48 h后实施气切。气管切开后,若患者对气管切开套管不能耐受,可先给予麻醉或镇定药物,待病情好转后,严格按拔管指征执行[2]。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前后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1周后格拉斯哥评分(GCS)、肺部感染评分(CPIS)等指标[3]。(1)GCS评分标准。①运动能力:能按指令运动,6分;疼痛刺激能明确位置,5分;疼痛刺激伴有屈曲动作,4分;异常屈曲状态,3分;异常伸直状态,2分;无运动能力,1分。②语言能力:可正常交流和沟通,5分;语言混乱,4分;只能说出单个词语,3分;发音不准确,2分;不能发音,1分。③睁眼能力:可自发睁眼,4分;语言吩咐睁眼,3分;刺激反射睁眼,2分;不能自主睁眼,1分。(2)CPIS评分标准。①24 h平均体温:0分为36 ℃~38 ℃;1分为38 ℃~39 ℃;2分为>39 ℃或<36 ℃[3]。②血白细胞计数:0分为(4~11)×109/L;1分为(11~17)×109/L;2分为<4×109/L或>17×109/L。③24 h气道分泌物:0分为气道内仅有微量痰液;1分为气道内为中大量非化脓性痰液;2分为气道内有大量脓性痰液。④分泌物培养结果:0分为无致病菌,1分为有致病菌[4]。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死亡率比较

早期气管切开组40例患者中,因治疗无效死亡者5例,占比12.5%,晚期气管切开组40例患者中,死亡6例,占比15.0%,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呼吸机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

早期气管切开组的呼吸机通气时间显著短于晚期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气管切开组和晚期气管切开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住院1周GCS、CPIS评分比较

治疗1周后,早期气管切开组患者的CPIS评分显著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GCS评分显著高于晚期气管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endprint

3 讨论

随着交通事故的逐年增加和房地产行业的日渐兴盛,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以交通事故和工地事故居多,而各因素造成的颅脑损伤也在逐年增加[5]。颅脑损伤是临床危重症,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常伴自主呼吸障碍,严重可致机体缺氧,引起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临床发病率在20%~30%,主要的原因是颅脑损伤患者多呈昏迷状态,其自主神经功能混乱,导致胃肠功能减弱,加上患者创伤后颅内压升高,易引起混合物的返流误吸,易引起吸入性肺炎[6]。另外,伴随患者的下咽动作和吸痰动作减弱,气道内的纤毛-黏膜失去了清除异物的作用,一旦患者不慎引起混合物的反流误吸入气管内,极大地增加了形成吸入性肺炎的几率。

针对颅脑外伤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气管切开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对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可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通畅,改善机体缺氧情况,缓解脑水肿,预防肺部感染,对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7]。

气管切开的作用机制:气管切开后,患者改变了进气入路,提高了非动态顺应性,显著提高了肺泡的通气量,缩短了血-氧交换的时间[8]。气切后血氧分压提高明显,但二氧化碳分压降低不明显,这有利于改善吸入性肺炎患者的呼吸功能紊乱情况,促进患者的机体内环境稳定,减少了因反流误吸引起的并发症,充足的供氧利于颅脑外伤恢复,促进疾病康复[9-10]。

本组研究发现早期气管切开组的呼吸机通气时间显著短于晚期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早期气管切开组患者的CPIS评分显著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GCS评分显著高于晚期气管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早期气管切开能够显著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间,大幅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呼吸道感染率,提高预后质量;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虽然早期气管切开虽然可改善CPIS评分和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间,但对ICU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改善不明显。

综上所述,气管切开更易清除气道分泌物,有效改善全身供氧状况,早期气管切开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预后质量。

参考文献

[1]岑键昌.早期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6(4):124-125.

[2]马才林,潘怀富,石志祥.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5,34(27):34-35.

[3]马俊,唐小霞,伍增龙,等.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4):431-433.

[4]殷少军,丁诚.老年重症吸入性肺炎防治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12,2(2):95-99.

[5]罗泽君,张静文,黄晓晖.气管切开患者鼻饲体位及时间与并发症关系的探讨[J].中国校医,2013,27(2):144-145.

[6]夏彩芬.可冲洗气管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在人工气道患者中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36-37.

[7]李佳.住院老年痴呆患者合并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2):119-120.

[8]韩利红,郑有光.不同类型气管切开插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97-98.

[9]钱立蓉.可吸痰式气管切开插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4):75-76.

[10]周敬奎,杨艳兵.气管切开插管类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3):46-47.

(收稿日期:2017-04-22)endprint

猜你喜欢

气管切开颅脑外伤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颅脑外伤引发的精神障碍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气道护理在脑外科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
舒适护理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睡眠质量和综合功能的影响
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36例临床诊治分析
气管切开致皮下气肿的抢救配合
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胃管置入法的比较及护理
全氢罩式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