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11-14张雪峰
张雪峰
【摘要】 目的:探讨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完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取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采取完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可使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完整肠系膜切除术; 结肠癌;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9.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9-0125-02
结肠癌是指结肠黏膜上皮在遗传或者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恶性病理改变,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40~50岁的发病率相对比较高,大约占恶性肿瘤的1/10~2/10,发现越早,则临床治愈率就越高[1]。其症状包括有便秘、慢性腹部疼痛及稀便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2]。本研究将完整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进行对比研究,具体结果和过程见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72例结肠癌患者被入选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6例。研究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5~71岁,平均(59.2±3.4)岁;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46~73岁,平均(60.1±4.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根据文献[3]确诊为结肠癌,患者对手术方法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全部需要做好相关手术之前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有清洁肠道:手术之前48 h,尽可能采取无渣食物,采用缓泻剂针对性治疗便秘患者;肠道消毒:采取磺胺类药物和灭滴灵给予杀毒,使手术当中的感染现象明显减少[4]。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先实施全麻,然后气管插管,采取传统根治术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将腹腔完全打开,切除结肠,将区域淋巴进行彻底扫除。在切除过程中要确保近端切口或远端切口与肿瘤的部位保持10 cm距离以上[5]。
1.2.3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采取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具体方法:根据病灶位置在患者腹部选择手术位置,并做一个切口,随后,将患者皮肤、脂肪及肌肉进行有效分离,然后分离两侧的结肠系膜,最后分离出肠系下的血管,并对血管根部的淋巴结和血管相邻组织给予有效地清除,对肠系膜下的血管给予高位结扎并切断,手术过程中一旦发现淋巴结转移,则果断去除相关组织,手术完毕,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给予化疗或者放疗,同时采取广谱抗生素有效预防感染[6]。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术中观察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结肠癌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结构悄然发生变化,进而使患有结肠癌的患者越来越多,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遗传、便秘及精神因素等[7-8]。结肠癌主要出现在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部位,以中老年人居多,男性高于女性[9]。结肠癌根据发病部位和相关表现的差异可以分为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肠癌,前者由于结肠腔过大,其表现为慢性腹泻,同时极易溃烂出血,患者会表现出贫血及恶性病变性质,然而后者因为肠管相对比较小,更加容易出现急性和慢性肠梗阻[10]。现如今,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结肠癌的治疗主要采取根治术,放化疗和免疫治疗等相关处理措施为辅助的综合治疗方案,然而根治术仍然是目前治疗这种疾病最为有效的方式,可以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11]。根据研究表明,结肠癌的根治术相关并发症包括有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及腹腔出血等,因此,对手术以后的并發症给予有效控制,可以对其病情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12]。
有研究表明,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在2009年由德国外科学家提出治疗结肠癌的新理念,其与TME一样,其基础为解剖学结构,寻找一个正确的外科手术平面,遵循其相关手术原则,将精准手术及解剖的理念贯穿在整个手术治疗当中,进而使手术成功率和效果明显提高[13]。根据研究表明,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是在直视之下将脏层筋膜从壁层给予锐性分离,充分暴露在手术视野当中,同时结扎营养血管的根部,根据淋巴结的走向尽量对呈现阳性的淋巴结进行清扫[14]。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可以将结肠系膜充分游离,所以,能够有效预防其当中的血管及淋巴结发生破裂,使发生肿瘤扩散的几率明显降低,与此同时,营养血管的高位结扎能够保证沿着血管走向分布的系膜淋巴结和血管根部的淋巴结暴露在手术视野当中,同时进行彻底清扫,进而使淋巴结阳性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使手术以后发生复发及转移的几率明显降低,使患者手术以后的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15]。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相关实践研究结果基本相同。endprint
综上所述,对结肠癌患者采取完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可使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战红,张玮,张梁,等.结肠癌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与传统术式的疗效比较[J].癌症进展,2016,14(4):366-368.
[2]曾涛,李伟学,钟敏,等.结肠癌分期对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应用价值和远期疗效[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4):628-631.
[3]刘洪.腹腔镜结肠癌切除联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老年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15-117.
[4]李敏哲,沈荐,杜燕夫,等.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8):698-701.
[5]卢杏生,徐勇,秦安成,等.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肥胖患者结肠癌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2016,11(5):691-693.
[6]柯斌,廖张刚.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60例效果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6,38(1):31-32.
[7]黄勇平,劉忠民,高峰,等.结肠癌手术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3):205-208.
[8]杨建华,陈原,杜玉英,等.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中远期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J].临床医学,2016,36(2):13-15.
[9]杨盈赤,王今,金岚,等.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和病理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1):25-29.
[10]林天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4):125-126.
[11]董栋,唐亨力,简卫华,等.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的临床优势[J].吉林医学,2016,37(7):1672-1673.
[12]吴凤云,黄景昊,张东昌,等.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技巧及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3):401-403.
[13]姚明军,刘德忠.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疗效和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23):1572-1574.
[14]金留根,谢立飞,费伯健,等.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6,42(3):351-352.
[15]王海江,杨新辉.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争议[J].新疆医学,2017,47(1):11-14.
(收稿日期:2017-03-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