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2017-11-14凌泉陈勇李斌飞杨源锋林志光
凌泉 陈勇 李斌飞 杨源锋 林志光
【摘要】 目的:研究与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输液港植入术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进行诊断,对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中,有213例出现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占比42.6%(213/500),其中体内导管广泛性纤维蛋白鞘形成15例、体内导管弥漫性纤维蛋白鞘形成26例、体内导管末端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172例。经尿激酶溶鞘治疗后,体内导管广泛性、弥漫性以及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0、100%(26/26)、100%(172/172)。结论: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可采用DSA进行有效评估,而经尿激酶溶鞘治疗后能够达到显著效果,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纤维蛋白鞘; 诊断; 处理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 of Vivo Fibrin Sheath Formation in Implantable Venous Port/LING Quan,CHEN Yong,LI Bin-fe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27):142-144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alyz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 of vivo fibrin sheath formation in implantable venous port(venous port).Method:A total of 500 cases treated with infusion port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rough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patients,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and treatment method of vein formation in vivo fibrin sheath catheter port were analyzed.Result:In 500 cases,there were 213 cases with venous catheter port in fibrin sheath formation,accounted for 42.6%(213/500),vivo catheter extensive fibrin sheath was 15 cases,diffuse fibrin sheath formation was 26 cases,ended catheter fibrin sheath formation was 172 cases.After treatment of urokinase,success rate of extensive,diffuse and local fibrin sheath were 0,100%(26/26),100%(172/172).Conclusion:DSA can be used to effectively evaluate fibrin sheath formation of intravenous catheter port,and treatment of urokinase can reach the remarkable result,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Implantable venous transfusion port; Fibrin sheath; Diagnosis; Handle
First-authors address:Zhongshan Peoples Hospital,Zhongshan 52840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7.041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静脉港,其如果在人体中长时间留置,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即为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其还会并易引起血栓形成、感染、肺栓塞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因而是导致导管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其不仅会导致一些患者将静脉港提前摘除,同时还会造成患者无法正常使用静脉港[1-2]。目前临床针对纤维蛋白鞘的形成机制还没有定论,但普遍认为与导管相关血栓形成有关[3]。血栓形成有三个必要因素,即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瘀滞及机体高凝状态[4-5]。上述因素相互作用,则是肿瘤患者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被认为可能是形成纤维蛋白鞘的基础[6-7]。因此本文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实施输液港植入术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男310例,女190例,年龄20~60岁,平均(51.03±2.57)岁;其中静脉港经锁骨下穿刺置入172例,静脉港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328例。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进行诊断,具体为:采用注射器(20 mL)进行手工注射造影,按照静脉港说明书要求,造影全程对无菌操作进行严格执行。指导患者于DSA检查床上仰卧,先对造影剂注射前的对比片进行采集,然后对患者体内导管位置、导管末端位置、完整性、走形以及静脉港输液座进行观察,将造影剂采用注射器吸取15~20 mL,手持注射器,与蝶翼针外接口相接,按下DSA连续采集键后,按照先慢后快的速度将造影剂持续注射到静脉港内,对全程动态造影表现进行观察,并对注射速度進行实时调整,直至造影终止。造影结束后,采用肝素盐水3~5 mL进行正压封管。endprint
1.2.2 处理方法 针对明确诊断存在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患者,对其复查凝血功能,并进行血常规检查。如果患者不存在溶鞘治疗禁忌证,则需将采用尿激酶溶鞘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详细的告知患者,待其知情且签订同意书后再给予治疗。注意严密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黏膜出血以及皮肤出血征象,并对其凝血功能随时进行复查。治疗时,采用3~5 mL 5000 U/L的尿激酶生理盐水,经静脉港蝶翼针外接口缓慢注射,20 min/次,持续治疗2次;然后采用3~5 mL 1000 U/L的尿激酶生理盐水进行缓慢注射,1次/d,持续治疗3 d。3 d治疗结束后,如果生理盐水的注射以及回抽都非常顺利,则表明成功完成溶鞘治疗。若患者采用局部溶鞘治疗后未达到理想效果,则需在1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万U尿激酶,待完全溶解后进行缓慢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3 d。3 d治疗结束后,如果生理盐水的注射以及回抽都非常顺利,则表明成功完成溶鞘治疗。若患者经上述治疗过后仍然无效,则需与其家属进行讨论摘除静脉港或者更换其他纤溶类药物进行治疗。另外针对不能注射生理盐水或者注射困难的患者,则需采用5 mL小注射器在DSA透视下,通过瞬间加压将薄弱的纤维蛋白鞘区域冲破,待液路形成之后,再进行溶鞘治疗。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经DSA诊断显示,沿体内导管外壁走形的高密度影呈柱状、线样以及不规则状,且包裹于体内导管使其管径显著增大,而输液座周围皮下软组织、静脉港植入侧、腔静脉植入侧等可见向上反流的造影剂,见图1。500例患者中,有213例出现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占比42.6%(213/500),其中体内导管广泛性纤维蛋白鞘形成15例、体内导管弥漫性纤维蛋白鞘形成26例、体内导管末端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172例,见表1。
2.2 治疗效果 经尿激酶溶鞘治疗后,体内导管广泛性、弥漫性以及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0、100%(26/26)、100%(172/172)。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3 讨论
当人体内完全置入静脉港,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体内导管以及供穿刺的输液座,后者为液体储存空间,而输液座与体内导管经导管锁相连,当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之后,导管则表现为阀门式,即注射液体时或者静脉滴注时,会冲开纤维蛋白鞘,这样一来液体不能顺利或者不能进入血管,而当纤维蛋白鞘封闭导管之后,则会出现回抽困难[7-9]。当中心静脉导管被纤维蛋白鞘包裹后,其表面的膜状物主要由细胞与非细胞两种成分组成,而这种膜状物既会对导管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栓塞、血栓形成、继发感染等[10-12]。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类型的中心静脉导管表面,均可发生纤维蛋白鞘,发生几率为38%~100%,因此其是导致静脉导管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13-14]。
目前在诊断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方面,主要采用的技术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而本研究中,经DSA诊断显示,沿体内导管外壁走形的高密度影呈柱状、线样以及不规则状,且包裹于体内导管使其管径显著增大,而输液座周围皮下软组织、静脉港植入侧、腔静脉植入侧等可见向上反流的造影剂。据有关临床研究表明,体内导管末端可由机体活动以及心跳等影响发生运动,而摩擦会造成部分血管内皮出现损伤,从而形成附壁血栓[15-16]。500例患者中,有213例出现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占比42.6%,其中体内导管广泛性纤维蛋白鞘形成15例、体内导管弥漫性纤维蛋白鞘形成26例、体内导管末端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172例。
目前治疗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方面,最常用的方法即为经导管溶鞘治疗,而瑞替普酶、替奈普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链激酶以及尿激酶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17-20]。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尿激酶溶鞘治疗后,体内导管广泛性、弥漫性以及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0、100%、100%。因此可以看出,针对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以及实施溶鞘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可采用DSA进行有效评估,而经尿激酶溶鞘治疗后能够达到显著效果,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武中林,刘玉芝,王建新,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356-358,363.
[2]胡育斌,林海澜,郝明志,等.DSA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6,13(8):455-459.
[3]胡腾飞,李秀清,余雪纷.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抽无回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5):83-84.
[4]王建新,王伟娜,毛梦轩,等.静脉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9):76-78.
[5]王建新,武中林,苏金娜,等.植入式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9):1047-1050.
[6]王建新,武中林,苏金娜,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功能障碍原因的诊断及处理[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0):1192-1195.
[7]孙兴伟.1055例不同入路下行静脉输液港置入的临床应用总结[D].苏州:苏州大学,2016.
[8]马杏婵,陈丽富,陈垦.肿瘤患者应用静脉输液港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8):1208-1209.
[9]郭菁.1例输液港植入后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拔管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26):2490-2491.
[10]黄少萍,周宜玲.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小儿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2792-2793.
[11]刘海,曹建英,胡方娟.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抽无回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4,(11):141-142.
[12]周媛,周倩.腫瘤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J].江苏医药,2015,41(5):613-614.
[13]尹杰,张宪生,郭宏杰等.经颈外静脉放置全植入式输液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3):210-214.
[14]武中林,刘亮,李杰,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功能障碍DSA造影表现[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12):1294-1296.
[15]陈萍,汪瑾,郝云,等.探讨肿瘤患者植入式输液港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4):111-112.
[16]汪洋,武佩佩.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堵塞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3):229-232.
[17]王京.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植入式输液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18]范爱飞,高颖,王丽.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1,3(1):89-92.
[19]邓贺然,顾然,杨雅平,等.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植入静脉输液泵1856例体会[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4,14(5):593-596.
[20]郭锦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时的应用对比研究[D].广州:广州医学院,2011.
(收稿日期:2017-08-04) (本文编辑:邓朝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