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及创新性研究
2017-11-14翟明哲
翟明哲
[摘 要]个人理财业务在国外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早已成为国外大小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类似业务提供了借鉴。因此,文章将致力于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比中美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研究出两国在此业务上的差距,并通过借鉴为我国境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创新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创新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2.065
1 前 言
随着国民经济步入“新常态”,“资产荒”也顺理成章地出现。由于我国不允许混业经营,商业银行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出现“瓶颈化”。泛资管时代的全面开启,信托资产、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保险资管、期货资管、私募基金全面加入理财市场的混战。尤其随着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理财市场的竞争更加呈现“白热化”。个人理财业务一直是欧美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要支柱,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例如,美国花旗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贡献度接近50%。反观我国个人理财业务,无论是产品、服务理念,还是专业人才方面都与美国存在不小差距。
2 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分析
2.1 产品比较
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上的咨询、建议或者为客户进行方案设计比较多,从性质上看并未脱离储蓄功能。而对于投资类品种选择上,房地产、股票、基金等风险性高的业务相对较少,没有考虑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与理财产品进行绑定。同时,各大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越来越趋同,缺乏创造性。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更多地是将现有的业务重新整合,且各家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逐渐趋同,差异仅仅体现在理财产品的期限和收益率上。例如,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风险承受能力较强,针对白领等成功人士就应该推出非保本型的理财产品,而在内陆欠发达地区,则应该推出保本型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在风险偏好上,各商业银行的理财资金仍偏好风险较小的货币基金、债券等,而对于股权类、私募类、风险投资基金等风险较高的产品鲜有涉足,投资渠道狭窄,影响了理财资金的使用效率。
美国允许混业经营,因此在理财产品的设计上更加具有多元性,可以结合客户需求,为客户定制出更加符合个体需求的理财产品。与我国单一的理财产品不同,美国可以结合不同个体的年龄、财力状况、理财需求进行理财投资建议,同时理财顾问更是承担了税务筹划、现金资产管理、财富遗产传承规划等工作,与我国相比更具人性化。
2.2 经营理念比较
美国社会具有良好的理财投资氛围,从中小学开始,就有针对学生的理财课程,这一良好的社会背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先天不足的缺憾。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仍以单纯的销售理财产品为主,没有针对客户进行差异化设计。美国理财产品贯穿客户从出生到死亡的全流程设计,不同阶段的差异化设计更加贴合人性化需求。我国大多商业银行缺乏对客户群的细分,在经营理念上就缺乏结合具体客户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的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面化、个性化、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使得美国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美国的曾有金融专家说过:“个人理财业务,应当以人为核心,产品的设计要围绕着人来进行,而不是产品本身。”经营理念的差距是我国同美国商业银行之间的根本差距。
2.3 专业人才比较
我国的理财经理主要来源于银行内部的优秀员工,固然对于银行业务比一般员工更加了解,但是与美国专业的理财顾问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美国的理财顾问大多数具备工商管理硕士学历,具有心理学、营销学、经济学等多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在成为专业理财顾问之前经过漫长职业生涯的历练,对经济形势、市场判断更加准确清晰,可以说美国的理财顾问是银行从业人员中的佼佼者。这使得他们为客户提供的理财产品更加贴近客户需求,销售时也善用各种营销技巧,熟知客户心理,专业的理财人才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支柱。在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后,理财顾问也会定期对客户进行回访,期限通常一个月,为客户提供理财报告,这种售后追踪的服务理念也是我国理财服务与美国的差距。
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性研究
3.1 理财工具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具备利用互联网销售理财产品的意识。我国商业银行并非没有利用互联网方面的尝试,早在2013年,浦发银行就曾推出了两款理财产品,半年期的预期收益率为4.8%,一年期预期收益为4.9%,客户可以通过登录手机银行认购。在这一理财产品推出的几小时内便火速被客户抢购完毕,完全超出了原计划两天的发行期。但这种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只是提高了销售的效率,实现资源的配对,并没有改变理财产品设计本身。美国在利用互联网技术上與我国存在着不同,通过在理财产品上加持科技服务水平,为客户设计电脑软件,除了可以为客户提供简单的查询和市场资讯服务,还可以为客户提供理财分析,量身定做理财计划等。美国汽车协会联合服务银行(即为USAA银行)曾推出“资金经理”应用,该应用可以让客户自主选择添加12500家非USAA金融机构的账户,客户只通过授权USAA,就可以实时查看自己在其他银行的账户资料和交易信息。及时掌握资金流入和流出的状况,并可以从USAA银行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上修改交易分类。银行可以通过该应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不光为客户规划正确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选择,也可以在第一时间防范投资风险,利用网上服务这一工具和中介,美国商业银行可以为客户更加便捷地安排理财服务。
3.2 理财产品的创新
从我国理财产品发展趋势来看,商业银行也在逐渐意识到理财产品过于单一的问题,例如,为了响应国家“绿色金融”的政策,兴业银行曾设计出“万利宝-绿色金融”理财产品。这一理财产品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主要投资于绿色环保项目和绿色债券。endprint
从法律规定上看,由于《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保险、证券、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这在政策上导致了美国理财产品发展的丰富,为理财产品的丰富性提供了可能,促进美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美国的嘉信银行向客户提供广泛的多样化投资产品组合。由理财的专业人士操作,理财产品组合更加多样,主要面向交易所基金,通过股票、债券、货币市场的混合操作对冲风险,甚至还投资于房地产等非金融商品。按照风险承受能力,签订风险告知书,客户可以选择平衡型、平衡与增长型、增长型等不同类型的资产组合方案。以美国花旗银行为例,投资计划之内包含共同基金和交易所基金,通过职业经理的挑选向客户提供由其和全球投资委员会共同建议的交易所基金的投资账户。客户可以在推荐的投资经理中挑选适合自己的理财顾问。可以定期获得投资报告,了解自己的投资情况,并可以随时更换自己的理财经理,这在侧面也促使了理财经理的优胜劣汰。
3.3 理财服务的创新
“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我国商业银行与美国商业银行相比所欠缺的。美国商业银行较之我国更早的具有“普惠金融”意识,使得一向高端的理财产品也可以面向普罗大众。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均存款的增加,面向普通民众的个人理财业务必然具备更加广阔的市场。只有及时扭转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财富的观念,才能让更多的人在财富增值的同时享受生活的便利。理财观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用理财产品引领需求是商业银行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我国个人理财规划设计必须以“人”为中心,根据生命周期,培养专业的理财人士,通过分析不同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特点,掌握市场行情的变化,为客户调整投资计划,而非“一锤子买卖”的买断式销售理财产品。
参考文献:
[1]吴斌.美国个人理财业务对我国的启示[J].商,2016(13).
[2]宋麗杰.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0).
[3]宁云芳.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分析[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3.
[4]刘迎冬.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基于关系营销的视角[J].商场现代化,2015(30).
[5]安永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及成因探讨[J].商,2016(12).
[6]王丹,范彩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5).
[7]曾威.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6(7).
[8]胡浩.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实证研究[J].经济师,2016(5).
[9]陈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浅析[J].商,2016(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