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温光资源条件下一季稻蓄再生稻的优势及关键栽培技术
2017-11-14石建军
石建军
摘要 一季稻蓄再生稻栽培模式适宜在一季稻温光资源有余、双季稻温光资源不足地区应用,洞庭湖区属适宜种植区。阐述了该模式的优势,包括具有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好、避灾减灾能力强、米质优良、适宜轻简栽培及保护生态环境等;介绍了其关键栽培技术,包括选择优良品种、头季早播早栽、管好头季稻、重施催芽肥、掌握留桩高度、搞好再生稻管理、适时收割、搞好区域布局等技术环节,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一季稻;再生稻;休眠芽;温光资源;优势;关键栽培技术;洞庭湖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9-0024-02
Abstract Cultivation mode of single-season rice retained for ratoon rice is suitable for the application in the place where temperature and light resources have a surplus of single-season rice but insufficient of double cropping rice,Dongting Lake area is suitable for the mode.This mode has advantages including great yield potential,good economic benefits,stronger ability of avoid and reduce the disaster,good grain quality,suitable for simple culti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tc. 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select good varieties,sowing and transplanting early in the first season,manage main crop rice well,heavy fertilization in promoting buds,grasp the stubble height,good ratooning rice management,timely harvest etc,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armers.
Key words single-season rice;ratoon rice;dormant bud;temperature and light resource;advantage;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Dongting Lake area
水稻种植区域的划分,往往依据热量、水分、光照、海拔及土壤等诸多因素决定。以热量为例,一般情况下,≥10 ℃积温2 000~4 500 ℃的区域适宜种植一季稻;≥10 ℃积温4 500~7 000 ℃的区域适宜种植双季稻,≥10 ℃积温5 300 ℃是双季稻的安全界线;≥10 ℃积温7 000 ℃以上的区域适宜种植3季稻[1]。湖南省安乡县地处东经111°59′~112°18′,北纬29°08′~29°46′,位于洞庭湖区西北部,≥10 ℃的積温为5 182 ℃,高于一季稻上限,低于双季稻安全界线,属一季稻热能资源有余、双季稻热能资源欠缺地区[2]。
再生稻是头季稻收获后,利用稻株茎秆上存活的休眠芽长起来的再生蘖,加以适当的温、光、水和养分条件,采用良好的培育管理技术,以达到稻穗成熟的一季水稻。
再生稻与头季稻在生长发育上有明显不同:一是再生稻生长开始于头季稻茎节上再生芽的分化,而不是由种子萌发开始的;二是再生稻生育过程中包括再生稻停止生长的一个时期,即再生芽休眠期;三是再生稻幼穗分化开始较早,头季稻收割前,再生芽已进入幼穗分化阶段[3]。
为了合理利用温光资源,实现稻田产能、效益最大化,近些年,安乡县积极探索、完善一季稻蓄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使这一传统的栽培方式,在“转方式、调结构”新的背景下再放异彩。现将洞庭湖区一季稻蓄再生稻的优势及关键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一季稻蓄再生稻模式的优势
1.1 增产潜力大
近几年实践证明,此种植模式的头季稻产量一般在9 000 kg/hm2以上,再生稻可稳定为3 000 kg/hm2,高产田块可达4 500 kg/hm2以上,即在不影响头季稻产量的前提下,可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能,且实践证明,头季稻产量越高,则再生稻产量越高[4-5]。
1.2 经济效益高
此模式种植管理用工少,适合规模种植,且再生稻不需要种子,不需要翻耕,经济效益高[6]。以安乡县2015年为例,与一季稻、一季稻+油菜、早稻+晚稻3种稻田模式比较,一季稻蓄再生稻纯收入可分别增加5 265、4 275、4 080元/hm2(表1)。
1.3 避灾减灾效果好
再生稻生育期只有60 d左右,有利于调整耕作制度,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挖掘土壤生产潜力,是避灾夺丰收、遇灾补歉收的好措施[7]。
1.4 提高稻米品质
早稻产量不稳、米质差、效益低,是长期困扰洞庭湖区水稻生产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一季稻、再生稻米质均较优,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1.5 适宜轻简栽培
该模式适宜直播、机播栽培,同时配以机械化收割,属轻简栽培模式,在人工成本日益看涨的大趋势下,易被农户所接受。
1.6 保护生态环境endprint
一季稻采用机械收割,稻草可直接还田,避免了稻草的露天焚烧,可保护生态环境。再生稻由于生育期短,病虫防治次数显著减少,有利于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2 一季稻蓄再生稻关键技术
2.1 选择优良品种
一季稻蓄再生稻的品种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高产;二是优质;三是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强;四是生育期适宜;五是再生能力强[8]。实践证明,当前洞庭湖区适宜作一季稻蓄再生稻的品种有黄华占、丰两优香1号、Y两优9918等。
2.2 头季早播早栽
一季稻蓄再生稻必须充分利用前期的热量和使后期的热量得到满足,才能获得高产。因此,适时播种至关重要。播期应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模式来确定,总的原则是确保头季稻在8月15日前收割,再生稻在9月12日前安全齐穗,避开寒露风危害。对于生育期长的品种,一定要早播种,并采用地膜育秧或温室育秧,以确保头季稻丰收,再生稻安全齐穗。
2.3 管好头季稻
头季稻是再生稻的基础,头季稻的长势长相直接影响到当季产量和再生稻产量。管好头季稻的关键是“促根、壮秆、保叶、护芽”。通过适时适度晒田、湿润灌溉,协调水气矛盾,增强根系活力,但收获时稻田要求较干,能承载起收割机,不能让稻桩压入泥中;因土因苗施肥,促进壮秆,防止早衰或倒伏;加强田间病虫害防治,尤其是防治好纹枯病和稻飞虱,以保持头季稻收获时秆青籽黄,为再生稻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重施促芽肥
在头季稻成熟前,施用促进再生芽萌动和生长发育的肥料,称为促芽肥。据试验,头季稻收割前7~10 d施肥,再生稻出苗最快,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最多,产量最高[9]。在头季稻收割前7~10 d,施尿素150~225 kg/hm2,以促进潜伏芽萌生,使再生苗早生快发。施肥时,田面要保持浅水层,让其自然落干,待头季稻收割后再复水。
2.5 掌握留桩高度
头季稻采用机械化收割,留桩高度因品种而定,从倒2节5 cm以上处收割较好,一般留桩高度为35~50 cm。为减轻收割机轮子对再生苗的碾压,应尽量选用左右轮子彼此相距较远的收割机。
2.6 搞好再生稻管理
一是保护头季稻稻桩。在头季稻收割时,要尽可能保护好稻桩,减少机械损伤和人畜践踏,争取基本苗。二是施好保芽肥。头季稻收割后立马上水,随后1~2 d撒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钾75.0~112.5 kg/hm2,促进再生稻多分蘖。三是防治病虫害。再生稻虽然生育期短,植株较矮,叶片数少且短而直立,田间通风透光好,病虫危害一般较轻,但仍需做好稻飞虱、叶蝉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四是管水。再生稻怕水淹,遇水淹老禾蔸易腐烂;再生稻也怕干旱,遇干旱再生能力差。因此,应坚持前期浅水灌溉,后期湿润壮籽。五是施好叶面肥。在再生稻抽穗20%~30%时,用九二○+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1次。
2.7 适时收割
再生稻的上位芽早,分化时间长,下位芽迟,分化时间短,上、下位芽生育期长短不一,抽穂成熟期參差不齐,易造成青黄谷粒相间,应待全田成熟后再收割。同样采用机械化收割。
2.8 搞好区域布局
一季稻蓄再生稻要选择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连片种植,因为8月初正值洞庭湖区大面积晚稻晒田时期,而此时的一季稻不能断水,否则,再生稻不能高产。在田块选择上,应尽量选择2 668 m2以上较大田块,以便于头季稻机械化收割,若田块太小,收割机造成碾压比例大,不利于高产。
3 参考文献
[1] 熊振民,蔡洪法.中国水稻[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79-85.
[2]汤海渔.安乡县农业综合考察报告集[R].安乡:湖南省安乡县农业区划委员会,1983.
[3] 李克勤.湖南粮油作物生产与气象[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4-125.
[4] 刘年喜.推广三种模式 稳粮增收转方式[J].湖南农业,2015(12):1.
[5] 刘登魁,刘鹏.湖南省再生稻示范进展顺利[J].湖南农业,2016(2):12.
[6] 彭阳娟.湘北地区一季稻蓄再生稻栽培模式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16(11):205-207.
[7] 李泽贵.杂交中稻蓄再生稻技术[N].安乡农业科技报,2002-07-01(1).
[8] 张运胜.头季少耕分厢撒播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1995(增刊1):19-20.
[9] 安乡县粮油站.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N].安乡农业科技报,1993-03-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