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中心城市金融业集聚度及辐射范围研究

2017-11-14李美慧

中国市场 2017年32期
关键词:金融集聚京津冀一体化

李美慧

[摘 要]中心城市作为区域金融的增长极在辐射周边城市以及地区方面起到推动或阻碍作用。当前,建设金融中心已经成为中心城市改变自身城市功能的重要方法。文章通过研究京津冀中心地区的金融集聚力得出京津冀一体化政策下影响中心城市与卫星城之间的金融辐射效应。通过威尔逊模型分析京津“双城”的金融辐射范围并判断该区域是否存在成熟的金融网络化结构或是否有大面积“金融盲区”的出现。通过模型计算和空间数据分析,文章得出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之间的金融辐射能力并没有形成“网络化”,金融资源无法达到有效沟通,因此得出金融发展极不平衡的结论。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金融集聚;金融辐射;威尔逊模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2.032

1 研究背景

21世纪被称为金融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区域金融的增长极,在辐射周边城市以及地区方面起到推动或阻碍作用。当前,建设金融中心已经成为中心城市改变自身城市功能的重要方法。同时,金融是中心城市资源配置、社会财富交换的基础,在推动城市内外生产要素的流动的方向时,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发挥联动性作用,并且金融集聚能力同该地区的资源配置能力成正比。

京津冀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北京为中心的“首都经济圈”效应不断加强,但由于发展过快,资源过于集中,因此京津冀经济群内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大量资源在中心城市(北京)得到了优先配置,却在次中心城市(天津)和卫星城(石家庄、唐山、保定等)中出现分配不均、资源匮乏等局面。相比经济的缓慢上升,中国城市金融竞争力整体下滑明显。虽然北京的城市金融集聚竞争力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但京津冀内天津市、河北省等省份未呈现一个紧密的金融辐射网,金融一体化的时机还不够成熟。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模型研究法对区域经济城市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在构建评估体系的同时,对北京、天津、河北三个省份的金融集聚优势进行系统的评估,并为分析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970年,著名的威尔逊学者提出了“最大熵原理”,该理论的灵感来源于万有引力。该模型分析法可以测定资源流动规模和范围的模型。前人已有实验证明,该分析法借助辐射半径测度模型和金融辐射强度测度模型两个子模型,本文重点使用金融辐射半径测度模型。

2.1 金融辐射半径测度模型

金融辐射半径的测度是金融辐射强度测算的基础,同时金融半径的计算也离不开该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的综合因子得分。本文将影响中心节点的金融因素大致分层,并进行因子得分计算,为之后辐射半径的测量和辐射程度的计算提供基础。其中半径测算公式为:

其中,Mi为金融集聚程度的综合因子得分,β为衰减因子。

2.2 金融辐射强度测度模型

其中,O与M设定为相同,即同为金融集聚程度的综合因子得分。通过计算金融辐射强度,能够清晰地将京津冀地区金融的抽象化概念具体为数字,为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程度提供模型支持。

通过威尔逊模型中的子模型公式可得出,金融辐射能力的半径大小与该城市金融集聚能力密切相关。金融集聚形成后,节点城市与周边地区金融交易的增长投资,以及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会不断增长。该资源会经过资金融通和资本运作来提高资源配置利用率。京津冀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金融聚集程度,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出京津冀内中心节点的金融辐射程度。

3 指标选取

京津冀地区以“一核”(北京)为中心,“双城”(北京,天津)为主要引擎,“多节点”(以石家庄为代表)为省内中心城市组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不同年份的国家统计年鉴和城市年鉴,以及人大经济论坛中的统计数据。数据处理采用SPSS.17,空間分析采用ArcGIS10.3.1软件处理。

本文选择3个城市为样本,其中包括主要城市(北京、天津),节点城市(石家庄)将因子分析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通过2012年、2014年两年各城市统计局搜集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评价不同城市金融业的集聚水平,并运用ArcGIS分析技术展现京津冀地区金融集聚的空间分布情况。

本次论文以金融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背景与规模,进而构建金融集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体系和指标选择如表1所示。

通过搜集北京、天津、石家庄三个省份2014年的年鉴数据,整理各项指标的数据如表2所示。

京津冀地区的主要节点(北京、天津、石家庄)各项指标相差悬殊,特别是北京地区,作为经济、金融的增长极,金融规模占有决定性优势,因而推测会影响到金融辐射程度和半径。详见表3。

金融相关率FIR=(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GDP

表格显示,北京、天津以及石家庄地区金融背景以及金融规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北京作为强大的经济重心城市,其生产总值等指标具有明显优势。天津作为一线城市虽同北京相比有差距,但是与省会型城市相比还存在雄厚的金融发展背景。石家庄作为河北省境内经济起步早、发展快的重要城市,其相关金融背景同“双城”相比还具有极大的上升空间。

4 因子分析

计算2012年与2014年上述六个指标的内部联系,多数指标之间呈现较高的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并且可以从中提取公共因子。

通过回归分析法得出2014年各项指标的系数,采用方差法计算载荷值。得出因子解释性较强结果,进而将六个因子分为两类因子,即规模因子与质量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759%。规模因子在该地区城市生产总值、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和居民储蓄存款上载荷较高,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1.903%;质量因子在城市生产总值、居民储蓄存款总额上载荷明显,因子方差贡献率为33.856%。说明在指标内,京津石三座城市金融的最大集聚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内城市生产总值和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因此中心城市金融集聚程度同金融背景和金融规模具有密切联系。endprint

本文通过假设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权数,进而对每个因子权数加权归一化处理,可以计算到各个因子的综合得分,设计算公式如下:

Q为城市金融集聚水平,Q1为金融集聚规模,Q2为金融集聚质量。

金融集聚指数各因子及综合得分的均值=0,标准差=1,可表明城市的金融集聚水平与多个因子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假设金融集聚指数为正数,则该城市的集聚水平要大于样板城市的平均水平,其影响力可以涉及周边区域;假设金融集聚指数为负数,则该城市的集聚水平要小于样板城市的平均水平,其区域影响力不大。

5 空间分析

计算2012年、2014年三个省份的金融集聚指数所得,“双城”(北京、天津)作为京津冀区域内的两个中心发展城市,其金融背景比石家庄雄厚,总的来看,北京和天津两地在金融集聚水平上要略高于河北(2012年:-1.173/2014年:-0.708),而北京的水平为最佳(2012年:3.843/2014年:5.961),天津(2012年:1.592/2014年:2.073)仅次于第二。

通过使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2014年京津冀地区北京凸显出强有力的金融集聚程度,天津次之,河北石家庄最低,北京、天津“双城”形成了城市群内金融集聚的主、副双中心。图1为城市金融集聚指数。

6 京津冀金融辐射能力

金融辐射效应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主要城市(经济、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同周边地区的相互影响关系。该效应为区域内金融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提供了资本和高新技术劳动力等资源的交互条件,以此来提升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从而使该区域内金融进行良性发展。

6.1 金融辐射半径测算

其中,Mi为金融集聚竞争力的综合因子得分,β为衰减因子,θ为中心城市金融辐射范围最大值。

根据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地的金融集聚因子得分,因各市金融集聚得分为千分之一单位,因此设阈值θ为0.001。所以当金融辐射值大于等于0.001时,辐射能力存在;当辐射值小于0.001时,城市金融辐射力弱。

衰减因子计算

王铮等人将β进行简化计算,得出以下公式:

其中,D表示相互作用的区域面积,T表示样本城市个数,t表示金融辐射的城市个数,即元素扩大的最大个数。由各城市统计年鉴可知,北京市城市面积为16807.8平方千米,天津市城市面积为11919.7平方千米,石家庄城市面积为15848平方千米。因此三个地区求和算术平均后D=14858.5平方千米。因京津冀样本城市个数为3,所以T=3,其中城市金融集聚因子表明北京、天津“双城”为主要辐射城市,t的最大值为2。最后计算出β=0.0142。

经测算,北京、天津2012年辐射半径分别为581.08、519.19,2014年辐射半径分别为612.16、537.78,石家庄为负值。

北京、天津在金融集聚得分为正的情况下具有辐射能力,因而辐射半径通过计算可得出相关地理范围。由于石家庄市金融集聚程度得分为负值,因此不具备金融辐射能力,只拥有金融辐射腹地吸收能力。

6.2 京津冀辐射空间分布

京津冀地区总面积为21.8万平方千米,辐射半径计算数据通过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可更直观地观测到京津“双城”的金融辐射范围和面积,经测算,北京天津最短距离为137千米,金融辐射范围存在覆盖现象。详见图2。

因此,北京、天津作为金融增长极对周边地区起到了辐射效应,然而以石家庄为代表的河北地区各城市在该区域内仅担任接受辐射的角色。从计算后的空间分布上看,北京、天津两地的金融辐射对于整个京津冀区域还存在盲区,金融辐射半径范围仅存在于该地区中部偏北。因此石家庄作为河北省境内的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亟须提高自己的金融规模和集聚程度,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均衡的发展空间。

7 结 论

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之间的金融辐射能力并没有形成“网络化”,金融资源无法达到有效沟通,因此得出金融发展极不平衡的结论。北京作为京津冀乃至北方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的集聚能力最强金融集聚得分为5.961,数据为正数,金融集聚程度最高,辐射范围最大,自2012年至2014年,金融辐射半径由581.08平方千米扩大至612.16平方千米,覆盖了京津冀区域内绝大部分地区。天津作为京津冀内次中心城市,金融集聚程度也为正数(2.073),金融集聚能力较强,同时其金融辐射范围虽同时覆盖了大部分河北省境内区域,但同北京具有辐射范围重叠现象,推测该地区将存在金融资源的过度建设等问题。

综上所述,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的金融集聚能力和辐射程度相差较大,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辐射能力有限,辐射面积存在重复和盲区并存的现象。石家庄作为河北省境内经济主体,应快速依托国家政策导向和自身发展,稳步提高金融集聚能力,从而达到金融辐射预期,减少京津冀区域内金融盲区的面积。京津冀区域内的金融体系建设应因地制宜,更快更优地建设成为我国第三大区域经济增长极。

参考文献:

[1]ClarkGL.MoneyFlowsLikeMercury:TheGeographyofGlobalFinance[J].GeografiskaAnnaler,2005,87(2):99-112.

[2]O'BrienR.GlobalFinancialIntegration:TheEndofGeography[M].London:RoyalInstituteofInternationalAffairs,1992.

[3]贾中正,李伟平,隋佳,等.城市金融竞争力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2):30-37.

[4]田帆,马妍娇.基于威尔逊熵模型的京津冀区域金融资源辐射效应研究[J].中国物价,2015(11):50-53.

[5]沈玉芳,张婧,王能洲.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演进的空间结构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2):86.

[6]王铮,邓悦,葛昭攀.理论经济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2-25.

[7]黄永兴,徐鹏,孙彦骊.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及其溢出效应——基于长三角的实证分析[J].投资研究,2011(8):111-119.

[8]胡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6):16-22.

[9]魏革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J].中國金融,2009(7):44-45.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融集聚京津冀一体化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司法合作问题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