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北京评书的艺术特征

2017-11-14梁彦

曲艺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评书三国演义

梁彦

评书的表演特色,从一首广为人知的【西江月】中可以看出些许端倪:“世上行当甚多,惟有说书难习。说表评叙非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扮武我自己,好像一台大戏。”其中,“说表评叙”指的是表演手法细腻而多样,“声音洪亮”指的是语重声洪、悦耳动听,“顿挫迟疾”指的是口齿清晰、节奏多变,“装文扮武”指的是刻画人物生动形象,而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是“好像一台大戏”。对于北京评书而言,说演细腻、人物传神,尤为重要。

就本质而言,评书的艺术特色应首谈虚拟。传统戏曲和曲艺艺术都是虚拟写意的,评书也不例外。这里所说的虚拟写意是广义的,并不局限于某些具体的表现手法,而指完整的表演程式和体系。其次是变化。既有叙事结构上的变化,或“倒插笔”,或“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或“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又有表现手段的变化,或叙述,或说明,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甚或五者并举,还有句式和遣词用字的变化,以及在表演层面上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法(程式)、步(脚步)的节奏变化。再次是灵活。虽然情节内容和诗词赋赞等表演程式相对固定,但“书外书”、“现挂”都属于灵活的范畴,尤其是在书馆现场表演,一部书每说一遍都会不同,或是一遍拆洗一遍新,或是“把点开活”,或是随机应变、见景生情。最后是幽默。相对于前三者,幽默在评书中只是穿插、点缀,属于锦上添花,更像是调味品,看似可有可无,但只要有,演出效果就会迥然不同。评书中的幽默来自于或是情节、人物出其不意的巧合,或是谲智机巧且耐人寻味的讽刺议论,或是惟妙惟肖且诙谐风趣的表情动作。而灵活、幽默这两点,北京评书尤为看重。

将上述内容归结起来,评书,尤其是北京评书的艺术特征呼之欲出,即以夹叙夹议为基本程式,情节跌宕,说演细腻,人物传神,灵活幽默。

一、情节跌宕

情节跌宕是北京评书,乃至评书最基本的艺术特征。比如连阔如先生《东汉演义》中“贾复闯营拖肠大战”:贾复头次闯营,误失密箭;二次闯营,力胜巨无霸;换马取箭,三闯敌营,遭人暗算,受伤进城;进昆阳取回文,带重伤四闯敌营,身中数箭,又被巨无霸追赶;郅君章及时赶到,逼走巨无霸,救下贾复……故事曲折离奇,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心潮澎湃,如醉如痴。

对于北京评书而言,情节跌宕在表演方面的另一种体现是结构严密,语言紧凑。情节展开如建房屋,梁柱檩椽榫卯结合,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逻辑准确、丝丝入扣,不能出现任何偏差。否则书一散,观众的神就散了。语言紧凑是对演员很严格的要求,字斟句酌,准确到位,切忌谈吐迟钝、叙述拖沓、冗词赘句,正所谓“一句不到,观众发躁”。紧凑的语言能够抓住观众的情绪,带动观众随着故事情节同步发展前进。

比如《三侠五义》中“五鼠闹东京”一节,从耀武楼展昭献艺,得号“御猫”开始,引出白玉堂独奔东京寻衅,开封府寄柬留刀,石惊赵虎,猫鼠争锋,白玉堂夜进皇宫,杀人题诗,四鼠进京,开封府盗三宝等等故事,结构严密环环相扣,直如潮奔浪涌,起伏相继,能让听众的一颗心不自禁的随之起伏。否则气断神散,故事也会随之失色。当然,上述是主线情节,演员实际说书时,其中还穿插了许多小故事,如展昭比剑联姻、三吃鱼、花园赠金、大闹花神庙等,看上去似乎游离于主要情节之外,实际不然。所谓结构严密、语言紧凑,不等于主线情节的飞快发展。说长篇评书要“人断书不断,事多条不乱”,这些小故事恰恰是扣紧人物行动的,它们是主线或副线上的枝叶,交代了人物的成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像颜查散的出场与之后的经历,作为与主线并行的副线,至关重要,对于后文书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所以说,主线与副线交叉,故事与故事间的衔接,要求丝丝入扣,入情入理,顺理成章,一气呵成。这既是结构的严密,同样需要演员说书语言的紧凑,两者缺一不可。

二、说演细腻

老舍先生在《说好新书》一文中曾谈到:“评书演员似乎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真给书听,一件事紧接一件事,不多费力气去详述细节,或旁征博引。这是尽职的演员。可是我所见过的第一流名手,都是第二类的——把书中每一细节都描绘得极其细腻生动,而且喜欢旁征博引。”所谓“细腻生动”,正是北京评书的风度和气质所在。北京评书的说演细腻,不是为细腻而细腻,而是有艺术表达方面的作用,即细腻蕴含形象性,细腻蕴含知识性,细腻蕴含合理性。下面就以连阔如先生传本、连丽如先生口述《评书三国演义》为例,对这三点作逐一分析。

细腻蕴含形象性。比如“辕门射戟”一段对于拉弓射箭的描写:

咱们中国射箭跟外国射箭用的功力不一样,中国射箭八个字:撑、拔、拐、抹、托、捋、刁、合。九斤十二两为一个劲儿,十三把半这张弓算是拉开。拉弓的人都得背着手往这儿一站,拔脯子调脸儿,练这个站功。站功练好了,吊膀子。膀子吊好了,才能拉硬弓。……左手攥着弓背儿,右手攥着弓弦儿,举过脑门儿,往下落。弓一撑,前把推,后把一拉,前把托住,后把捋住,一拔脯子,拐胳膊肘兒,一调脸儿。吕布左手攥弓背儿,右手箭认扣,左手手指头还要掐着箭杆儿,箭杆儿这儿叫扣门儿。箭杆儿翎毛尾巴这儿有一道深沟儿,还把弓弦搁在里头,这就叫填弦。①

交代得清清楚楚,既生动形象,又翔实可信。此段较之一般的套语“弓开如满月,箭走似流星,前把如推泰山,后把如抱婴孩……”等等,哪个更好,不言而喻。

细腻蕴含知识性。比如“借东风”一段对于七星坛的“摆切末儿”描写:

这座七星坛一共三层,每层高三尺,方圆一共二十四丈,在下面一层插二十八宿旗。东方是七面青旗,按东方七宿,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总名叫苍龙,布出苍龙之形;北方是七面皂旗,按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总名叫玄武,有的说是龟,有的说是蛇,还有一种说法是龟蛇合体,是北方的神,所以布出玄武之势;西方是七面白旗,按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总名叫白虎;南方是七面红旗,按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布成朱雀之状。第二层周围黄旗六十四面,按八八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上边一层用的是四个人,这四个人头戴束发冠,身穿皂罗袍,凤衣博带,朱履方裾。前方左边这个人,手里拿着长竿,长竿的尖上用鸡羽为葆,就是扎上鸡毛,以观察风的动静;后方左边立着一个人,捧着宝剑;前方右边立着一个人,手里也挑着长竿,竿上系着一条七星号带,以表示风的方向和强弱;后方右边站的人手里捧着香炉。七星坛下还有二十四个兵士,各持旌旗、宝盖、大戟、长戈、黄钺、白旄、朱幡、皂纛,在四周环绕。②endprint

京剧《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中鲜有实体布景,惟独诸葛亮七星坛借风,台上高搭法坛,再现典型环境,皆因为它是“戏核儿”,必须与众不同。评书中这一段也如是,属于“有话即长”,必须细致描述,否则不仅失去了细腻的特色,而且也削弱了诸葛亮借东风的形象性。而这种细腻笔法本身是蕴含着充足的知识性的。

细腻蕴含合理性。理,指人物性格的逻辑性和情节的可信性,所谓“顺理成章”。比如就《三国演义》原著中某些人物的塑造,鲁迅曾评价:“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在《评书三国演义》中,作者设身处地,揆情度理,扬小说之长,藏原作之拙,为赤壁大战中的重要人物恢复了“人”的光彩。比如“草船借箭”一段:

诸葛亮事先早就算好了,一支箭估计有多大分量,船两边幔帐都是草束,一条船一面受箭受多少支时杯中的酒倾斜到什么程度。如果一条船一边受箭,得了七八千支,你拔下来后得有折的、坏的,剩下的好箭五六千支,所以二十一条船才能得上六七万支箭。调过头来,两面都射匀了,船也能摆平了,十万支雕翎箭绝不会少一根。③

如果说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将空船逼近曹营,面对骤雨飞蝗般的乱箭,“只顾酌酒取乐”是表现其镇定自若,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气概;而评书中通过椅子、杯盘、筷子、酒壶的细节和上述分析,更把诸葛亮所以能稳操胜券的未尽之情展示出来,补全了诸葛亮仅是知奇门,晓阴阳的“不全之态”,全面展现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心”机妙算家。此后的借东风和华容道,无一不是如此。这就是细腻笔法中蕴含的合理性。

三、人物传神

在北京评书中,刻画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是很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一种手段是介绍人物时因势利导,从而生趣,凭借会心之幽默加深观众对人物的理解,这也是演员在表演中一种淡出淡入的技巧。连丽如先生《三国演义》“诵赋激瑜”一段,在介绍周瑜出场时,为了加深观众的印象,书里这样说:

周瑜不但文武全才,风流倜傥,而且精通音乐,是个大音乐家。这在《三国志》上有记载:“曲有误,周郎顾。”如果现在举行歌手比赛,周瑜在这儿当评委,他闭着眼睛听,这歌手有个小音符、音节唱错了,他立刻能听出来。一抬头,把眼睛睁开,他得瞧这歌手一眼。④

巧妙地将周瑜的性格爱好与时下流行的唱歌比赛相结合,听众势必会在眼前浮现出电视里歌手比赛评委打分时的情景,而周瑜的形象亦深深地印在其脑海中了。

另一种手段是在人物出场时,通过先声夺人的“开脸儿”(外貌描写)描摹人物,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连丽如先生《三国演义》中对大将典韦的“开脸儿”,生动细致,人物形象如在目前:

看将军,八面威,人又大,马又肥。腰圆膀阔三山配,身高丈二晃巍巍。铜铃怪眼一字眉,翻天鼻孔獠牙嘴,一部红髯颔下垂。红耳毫,尖似锥,红发根根背后披。头上戴,錾金盔,焦黄抹额金丝垒。黄绒球,绕四围,雉鸡翎,白狐尾,五杆黄旗背后背。紫火焰,金铃坠,上绣金狮把云吹。黄金甲,连线缀;金牛犀带花纹碎,护心宝镜明秋水。杏黄袍,绣红葵;鱼褟尾,苫两腿,大红中衣露微微。虎头靴,黄云绘;坐下马,虎皮被,四蹄蹬翻土雨飞。手中拿,戟一对,八十斤,力不费;大红缨,嵌草穗,峨嵋尖,戟枝锐。抛戟能将敌命追,当年大战濮阳内。黄幡乍下天堂路,黄魔离去蜀江湄。有人若问名和姓,五路救应是典韦。⑤

洋洋洒洒一大段“贯口”,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极富语言美感。

再有一种手段是通过人物的思想活动,刻画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并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但评书不习惯采用大段落的内心描写,而是结合人物的行动过程,使思想活动成为故事的组成部分。比如袁阔成先生《舌战小炉匠》中说到杨子荣在巡山过程中,见土匪押着小炉匠进山时的心理活动是:

他怎么能到这儿来呢?难道说我军宽大,把他释放了?不能啊!这家伙罪大恶极。要不就是这小子越狱逃跑了?不管怎么说,这家伙是来啦,我得马上把他除掉,不然,我们俩人一见面他立刻就会认出我来。想到这儿,子荣心里是万分紧张!这位独胆英雄所怕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怕整个灭匪计划遭到破坏。子荣越想越觉得刻不容缓,干脆我以司宴官的身份斃了他吧。想到这儿,子荣的右手紧紧地抓住了枪柄,又一想,慢着,这样会不会引起敌人对我的怀疑?暗暗命令自己,先别忙,要镇静,二○三首长经常教导我们: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越遇到大的变故,越应当冷静。当前这个局面应当怎么对付呢?……

他想事儿这工夫,小炉匠已被押进威武厅去了。子荣忽听背后有脚步声,噔,噔,噔,跑来了一个小土匪,走到跟前一呲牙,说:“九爷,咱山上来人了,三爷请您去一趟,说有要紧的事儿和您商量。”“知道了,你回禀三爷,说我马上就到。”“是!”杨排长一转身,用手把帽子往后一推,啪,大氅一甩,高挺胸膛就奔威武厅来了。 ⑥

这段对杨子荣心理活动的描写,既说明杨子荣对敌人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又为接下来的“舌战小炉匠”作了必要的铺垫,更重要的是杨子荣这个人物的形象跃然目前,丰满而生动。

四、灵活幽默

灵活幽默是北京评书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所谓灵活,指的是表演的灵活、随意。表演灵活不可绝对化,存在好坏两种可能。如果灵活得当,得到观众的认可,就等于为北京评书增加了表演手段和风格,有助于其丰富和发展;反之,则会从中汲取教训,有所启示,这同样是艺术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面。表演随意指的不是信口开河,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而是不拘一格、别开生面的艺术创造,必须服从艺术的需要,目的是创新发展,更富艺术魅力。

所谓幽默,就是制造评书的笑料。北京评书一种常见的手法是从书中塑造的滑稽人物身上找笑料。传统评书《隋唐》中的程咬金、《三侠剑》中的贾明,都属于这样的人物。另一种常见的手法是通过演员的批讲议论找笑料。如连阔如先生《东汉演义》中,小将耿耳活捉奸臣朱鲔、胡殷,将二人押到囚车旁。囚车内已然抓住奸臣同党陈本、曹宣,他们一看朱、胡,说:“才来呀,二位。”在此,说书人不失时机地加入一句:“好嘛,改成对口相声了。”巧妙戏谑,观众会心。

评书中还有一种幽默手法是“现挂”,多为在书馆说书,古事今说,即兴发挥,或针砭时弊,或现场抓哏,因为来得突然,加之演员的聪明机智,往往收到出人意料的火爆效果。

注释:

①连阔如传本、连丽如口述:《评书三国演义》上册,中华书局2006年版,160页

②连阔如传本、连丽如口述:《评书三国演义》中册,中华书局2006年版,838页

③连阔如传本、连丽如口述:《评书三国演义》中册,中华书局2006年版,785页

④连阔如传本、连丽如口述:《评书三国演义》中册,中华书局2006年版,710~711页

⑤连阔如传本、连丽如口述:《评书三国演义》上册,中华书局2006年版,111~112页

⑥《革命故事(第二集)》,春风文艺出版社1964年版,50~51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书三国演义
怀念那些听评书的日子
中国曲协评书艺术委员会在渝举办系列活动
三国演义
To Be Continued
三国演义
网络评书,能否让评书重新繁荣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