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个性化阅读中教师的作用
2017-11-14陆皎月
陆皎月
“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性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而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一、什么叫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指在一定情境中,由于个体心理特征和阅读文本内容的不同,而形成的适合自身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阅读习惯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不少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有失偏差。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的心理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却因“独特体验”而片面理解了个性化,片面强调“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于是学生便挖空心思去找这种“独特”,提出一些肤浅的甚至不可理喻的问题或见解。或哗众取宠而自以为新颖独特,或游离主题而自以为见解深刻,或断章取义而自以为标新立意。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一堂课只要有一个这样的问题,七嘴八舌争个不休,这堂课就被浪费掉了。
二、个性化阅读中教师的作用
首先,教师是激励者和促进者。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的。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了家长式的角色。而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者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激励者和促进者。
所以,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兄长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课下与学生形成无话不谈的亲密关系,课内才有激烈精彩的思维碰撞。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地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尊重、亲近,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其乐无穷。
三、教师是启发者和引领者
首先,必须将个性化阅读置于三维目标之下,尤其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志趣、提高分析鉴赏能力,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
其次,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要充分,课堂教学引导要得力。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决不能停留在活跃与热闹的表面上,要着重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上。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除个别学生问题外,绝大多数应该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之内,或难点、或重点、或疑点、或关键点,总之,是在某一特定的有较高探究价值的话题之下进行,决不能让学生随便读一遍书就海阔天空各谈各的感受。如在教学《回忆鲁迅先生》时,在学生分析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之后,教师再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取舍、整合,由散到聚,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将目标达成一致,趋于一定程度的统一。让课堂呈现出多元——集中——多元的态势,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充满生命力,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真正有所得。
四、教师是辅助者和协调者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个性化阅读在课堂上多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将学生四人或六人分成一组,让他们在一起自由讨论发表不同看法与见解。
师生之间由原来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教师的目的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这个时候,教师就是个性化阅读实施过程中的协调者和辅助者。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情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個性化阅读教学正是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提出的一种有利于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全新的教学理念。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也好,学习方式也罢,都不可能是万能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也必将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不断探索、完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