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期肝癌给予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对比

2017-11-1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7期
关键词:性肝咸宁肝功能

杨 威

(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湖北 咸宁 437100)

晚期肝癌给予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对比

杨 威

(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湖北 咸宁 437100)

目的对比晚期肝癌给予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选取88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4例患者采用解剖性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列为解剖组,44例患者采用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列为非解剖组,对比两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天,解剖组ALT水平为(276.18±108.49)U/L,非解剖组为(511.22±104.34)U/L,差异显著(P<0.05);解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非解剖组为15.91%,两组相当(P>0.05)。结论晚期肝癌患者采用解剖性肝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更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晚期肝癌;解剖性肝切除术;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安全性;疗效

原发性肝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临床上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本文特以我院晚期肝癌患者展开研究,对比其采用解剖性肝切除术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并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晚期肝癌患者,收诊时间为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解剖组(n=44):男30例,女14例,年龄33~76岁,平均(55.18±6.34)岁,其中13例患者为小肝癌,27例患者为大肝癌,4例患者为巨大肝癌;38例患者为Child-Pugh A级,6例患者为Child-Pugh B级;非解剖组(n=44):男29例,女15例,年龄34~77岁,平均(55.31±6.48)岁,其中14例患者为小肝癌,25例患者为大肝癌,5例患者为巨大肝癌;39例患者为Child-Pugh A级,5例患者为Child-Pugh B级。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解剖组采用解剖性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步骤为:于右侧肋缘下做一个切口,将肝脏充分暴露出来,对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进行探查,显露肿瘤部位,并明确需行切除治疗的肝段或肝叶,并以肿瘤部位为依据来选择合适的血流阻断方法,进行切除治疗。非解剖组采用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步骤为:肝段或肝叶切除前的处理与上述相同,此后采用Pringle入肝血流阻断法对肿瘤切除线进行设定并做切除处理,然后清除残余癌栓,并予以缝合、引流以及出血点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IB)、总胆红素(Tbil)以及胆碱酯酶(chE)等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统计术后腹水、胸腔积液、肝功能衰竭、出血以及胆汁漏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数据差异比较均借助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0.0版本对进行处理。研究所用计数资料在表述形式均为百分制,以卡方检验其有无统计学差异;所涉及的计量资料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描述,以t来检验。软件处理结果若显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3天肝功能指标对比

相较于非解剖组,解剖组患者术后ALT指标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3天肝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3天肝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ALT(U/L) Aib(g/L) Tbil(μmol/L) chE(U/L)解剖组(n=44) 276.18±108.49 32.16±8.13 45.58±24.17 4011.47±1204.16非解剖组(n=44) 511.22±104.34 33.28±7.52 55.29±21.97 4320.48±1129.58 t 9.985 0.185 0.931 0.833 P 0.000 0.896 0.154 0.192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原发性肝癌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解剖性肝切除术具有手术切缘充分、可彻底切除微小转移癌灶等优势,并且还不会对胆管和大血管造成破坏[1]。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则更有利于保护功能性肝实质,可有效预防肿瘤的复发[2]。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晚期肝癌其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中血清ALT含量明显低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患者,这与其他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符[3],可见其对肝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除此之外,在术后并发症调查上,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发生率相当,均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解剖性肝切除术是治疗晚期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疗效好且预后佳,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孙东升,乔鹏飞,姚 磊,等.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10):800-802.

[2] 叶 飞.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晚期肝癌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10):1653-1655.

R735.7

B

ISSN.2095-8242.2017.057.11128.02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性肝咸宁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双花保健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益肝愈瘿汤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疗效分析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中央型原发性肝癌行解剖性肝中叶切除的疗效
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比较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