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策略与操作
2017-11-14广东深圳市南山区学府小学王英华
广东深圳市南山区学府小学 王英华
二语习得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策略与操作
广东深圳市南山区学府小学 王英华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英语绘本由于其所具有的趣味性、生活性、交际性等特点,恰好可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资源载体,我们精选英语绘本作为语言拓展材料,根据二语习得理论,通过行动研究,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故事教学操作策略,使得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英语 小学 绘本教学 策略
一、我们为什么要做英语绘本教学研究
1.时代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历史来看,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曾经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翻译法教学、任务式教学、交际法教学。从三个阶段的教学法改革可以看出小学英语教学培养目标的演变和发展脉络:从重英语语言知识到重英语语言能力;从重能力到重学生综合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互联网+教育时代,跨国文化意识和包容,当仁不让地成为学生核心素养之一。而通过英语学习这一媒介是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因此,精选英语绘本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在交际中学、在玩中学生活的英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第二语言学习的需要
根据学习过程理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主要是input(输入)和output(输出)的互动过
程,输入促进输出,而输出又是对输入的反馈和检验,从而使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和言语能力同步发展。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Krashen的输入假说是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Krashen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①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②既有趣又有关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③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 ④有足够的输入量,需要连续不断地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
综上所述,语言学习的首要条件是保证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只有通过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才会使语言规律内化,形成言语,继而会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语言的输出是语言存在的表现,言语是用来在社会中交际的,因此在进行学习后,只有真正输出言语把它用于交际之中,才能真正称得上是语言。
由此可见,提高小学生英语语言学习效率的途径,首先要有足够的且有趣语言材料的“大进”,而英语绘本由于其所具备的趣味性、生活化、知识再现率高、交际语境真实、朗朗上口等特点恰好可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丰富的英语语言材料。
3.变革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需要
我国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普遍还存在着课时少、教材的语言内容过于句型化、书面化,难以在生活中朗朗上口;教学目标过于单一;教学形式缺乏趣味性,或者虽有趣味性但缺乏可持续性……因此,整合、补充英语语言材料才能满足对小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跨国文化素养的培养的需求。而小学英语绘本由于其具备的趣味性、整体性、生活化、生动性等特点,成为小学英语教学辅助材料的不二选择。我们精心选出英语绘本系列故事《伊索寓言》,由于其语言材料呈现的方式多以对话为主,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激发小学生参与英语语言互动的兴趣,而使得课堂教学方式能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综上所述,小学生进行英语绘本的学习是趋势,更是必然!
那么,如何将小学英语绘本毫无讳和感地引入课堂?如何帮助学生们开心、快乐、事半功半地学到英语、用好英语?
怀着浓浓的教育情怀,我们成立研究团队,特聘国家著名的英语语言专家与我们一线教师一起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方面做了近10年的尝试与研究,经过反复探索、尝试、完善、再尝试,最终,我们提炼出“3+3”学生英语绘本的学习模式以及教师易于操作的“6R6P”绘本教学策略。
二、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
1.学习模式遵循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规律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一种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该理论提倡的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情景性、体验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学得牢固持久。
“3+3”英语绘本学习模式便是契合了上述观点,其概念是“视、听、读+说、写、演”,也就是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完成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具体的做法是在英语绘本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呈现生动的画面与绘本鲜活、有趣的语言和文字,集动画、语音为一体,将真实的生活场景呈现给学生,同时组织学生大容量、高密度集中训练,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输入大量的语言信息,“视、听、读”使学生口、耳、眼等多种感官并用,不仅可以缓解单一感官学习的疲劳,更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主动、愉快学习。而“说、写、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使用语言的机会和平台,水到渠成地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 “输出”,课堂教学效率极大提高。
2.教学策略丰富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手段
“6R与6P”教学策略:主要是指通过组织学生:读、讨论、辩论、复述、背诵、改写、陈述、角色扮演、戏剧表演(Read,Repeat,Recite Retell,Rewrite,Real Communication) 为框架,创建的一套全新、高效的、更适合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具体见(框架图1)
通过 “6R与6P”教学操作策略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与使用语言的机会,促使学生有效输出大量的英语语言信息。
框架图1
英语绘本 “3+3”学习模式及“6R6P”教学操作策略
6R: Read, Repeat, Recite,Retell,Re-write,Real Communication
6P:Picture-talking,Storypredicting,Pre-reading,
Presentation,Passage-writing,Role-playing
通过“3+3”英语绘本学习模式及“6R与6P”教学操作策略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与使用语言的机会,促使学生有效输出大量的英语语言信息。
三、精选英语绘本材料、引入教学新模式
1.整合英语语言材料
为了使英语绘本教学的开展具有可持续性,重组教学资源,精选英语绘本材料尤为重要。我们精选了趣味性强、语言鲜活、语音地道、学生们熟悉和喜爱的《伊索寓言》作为主要教学蓝本,本着课堂教学中的“三高”原则,即“高密度语言知识学习、高频度语言知识再现以及高效率课堂时间支配”,尽可能多地对已有知识进行再现、整合,使之生成新的句式和语段。从而极大丰富了教学语言材料。
2.引入教学新模式
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我们在进行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研究中,尝试彻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活起来。
全新的“3+3”学习模式与“6R,6P”教学操作策略,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自主、合作、学生活动等营造良好的交际情境,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输入与输出语言信息的机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关注每一环节的学情,让学生“全程、全情、全员”参与,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特别适合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四、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
下面以一堂《伊索寓言》英语绘本课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s为例,对每一基本操作程序从目的、操作及注意事项三方面做简单概述:
课堂伊始,为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的参与,教师可带领学生唱一唱有关的英语歌曲或配合肢体语言进行chant的训练,内容最好能够结合当堂要学习的材料。以达到“热身”和“激趣”等目的。
1.说一说 (看图说话—Picture talking)
目的:语言热身、激发好奇
在学习绘本故事 (英语语言材料)之前,教师先截取准备让学生学习的故事图片,可分为picture 1,picture 2等,鼓励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谈论图片。操练形式可分为:group-work,pairs work等,然后再请1~2名学生站起来说。目的是:Warming up(热身);Revision(复习);Arouse the interests of the storylearning(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故事的好奇和兴趣)。
图1
操作:就《伊索寓言》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s为例,教师提前截取本节课要学习的故事素材图片,分成几幅,取消字幕,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英语语言根据图片谈谈所看到的(如图1)。为了能够面向全体,关注个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环节中,教师可设置有层次的任务,特别是对于班级英语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采用问答方式,如:
What can you see in picture 1?
What animals are in the story?How many?Can you talk about the picture 2?
学生可以就自己所看到的图片随意发言。比如:
学生可以说:I can see some ants and a grasshopper in this picture.There are 4 ants.There is some grass.等等。
注意:教师一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多说;二要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三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学会倾听,教师不要试图打断学生的表达或者过多纠正,以免挫伤学生用英语表达的兴趣。
2.猜一猜(Story-predicting)
目的:展开想象、梳理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即将学习的故事发生内容,通过猜测,对已有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和无意识复习与梳理,既是对已有背景知识的纵向回顾与拓展,也是学生进一步练习综合英语的机会和平台。同时,猜,能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让学生情不自禁走进故事。
操作:根据第一环节谈论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可能发生的故事。
注意:教师要充分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语言知识去猜测,但教师不要预设标准,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去猜,并用完整句子表达意思,对待学生在猜测过程中出现的语法、词汇以及表达错误可以忽略不计。
3.听一听(Let’s listen)(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一听,二听等)
目的:初步感知、了解文本
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对拟学习的故事内容得到初步概念。
操作:教师播放课件动画及录音,可以要求学生闭上双眼静听,不看屏幕的动画和文字,初听之后,询问学生:你听到了什么?
What did you hear or What can you hear?
注意:听完第一遍,学生的回答往往比较简单。如“我听到故事讲了关于蚂蚱和蚂蚁的故事”,或者是“故事里有蚂蚱和蚂蚁”等,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样,不必纠正学生口语中出现的任何错误。
二听操作: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边看动画和字幕边听故事录音,听完后回答教师的问题。
目的:任务驱动、加强认知
让学生通过第二遍听和看,进一步了解文本内容,对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
注意:在该环节进行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具体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听读。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示问题,也可以通过PPT展示,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蚂蚁在做什么?蚂蚱在做什么等比较简单的问题(如图2)。
图2
4.读一读(Let’s read)
目的:有效输入语言、深度理解文本
在整个英语绘本学习过程中,该环节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进行有效语言模仿、欣赏及输入的关键步骤。因此,教师要舍得在该环节花时间,充分给学生平台,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去读故事。如跟读、同位对话读,小组角色读等。建议至少要求学生读三至四遍。为避免学生对读产生厌倦和盲目,教师要在学生的每一遍和不同形式的读之前给学生明确任务和指令,从而使每一遍的读都有较强的目的性,因此收获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
操作:
(1)初读(采用跟读形式,任务要求:画出自己认为难读或者不懂的句子)。
(2)再读(如果文本句子较难,可以是继续跟读。任务要求:学生认真仿读读有难度的句子。)
(3)自读freely(2-3遍),教师给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When,where,what,who,how等。
(4)四读。任务要求:充满感情的读,画出自己喜欢的角色或者对白反复读 (可以是同位或者小组内同伴一起读)。
(5)分角色读(先在组内读透,然后上台展示)
注意: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多遍读,其语言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对文本的理解也逐步到位,甚至升华。分角色展示后,为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个别词组和语句的用法掌握情况,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急于给予回答,而是鼓励其他学生举手给答案,如果没人举手,教师再给予解释。该做法不仅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而且较好地调动和启发学生的思维。
5.演一演 (Role-playing)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最大区别于教材句型的就是故事性强、语言完整、语境鲜活,特别适合学生们交际练习与角色表演。加之,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活泼、好动,有较强的表现和表演欲。因此,该环节是学生特别期待和喜欢的,但教师在操作时,特别要注意该环节的有效性。
目的:强化语言交际、演悟角色情感
该环节实际是“读”的升华和深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揣摩角色心理,加强对文本内涵的深层理解,而表演同时又是对英语语言技能的实际运用,是语言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
操作:课堂上,如果知识容量大,语言信息密度高,学生难以马上能背诵,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拿着课本,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的语气,同时加上手势、表情、动作等。而对英语能力强、记忆好的学生可以脱稿,无论哪种形式,教师都不应做硬性要求。
注意:为了课堂上鼓励全体参与,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也为了让该环节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有效性,教师要注意上台展示的小组有一两个就可以,其余时间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各小组中表演。学生上台表演前,教师要给其他暂时不上台的学生布置任务,比如:评价“演员”的读音,动作、表演等,鼓励学生发现他人的长处和闪光点,同时,也是鼓励大家认真倾听,通过倾听提高听力,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6.复述、说一说、辩论等
目的:综合运用英语语言、升华情感价值观
该环节主要是通过语言输出检验学生前期的输入情况,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故事情节及内涵、掌握英语语言点的基础上,对当堂所学绘本故事情节能够自行组织语言进行简单复述;也可以是辩论的方式,教师给予开放性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以达到综合运用语言及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的目的。
操作:分小组进行,每组由一组长进行组织。讨论之后,各组可以选派代表在班级进行展示;也可以直接分组进行辩论。或者续改故事等,以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s为例:(如图3)
图3
注意:(1)面向全体:教师的问题要有层次,确保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适当点拨:比如复述时可给予“key words”等。
实践证明,基于二语习得理论及语言学习过程理论,小学英语绘本故事教学中,由于故事内容语境真实、有趣,对话带着鲜明的角色身份及性格特征,语言魅力特别吸引孩子。教师通过3+3“视、听、读;说、写、演”的学习模式和“6R与6P”的教学操作策略,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交际、对话的平台,使得学生们能够完整地习得语言,较快地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从而打通了语言信息输入与输出的通道。以输入促进输出,以输出检验输入,真正实现英语语言学习的“大进大出”,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现了两个突破:
(1)英语阅读的突破
本着语言知识“大进大出”的原则,以《伊索寓言》故事性强的绘本材料作为基本知识的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精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同时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和阅读技巧,为“泛读”和“速读”打下了扎实基础。
(2)听力和口语的突破
通过课堂上教师提供大量的《伊索寓言》Flash英文动画,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和仿读,使学生积极吸收语音材料,进行语言知识的输入和积累。同时,以不同的激趣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说”“输出”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在接受语言输入的同时,不断内化并生成口语后再进行输出,从而培养了从有意识说英语到无意识、习惯性说英语的转变。这无疑是有效提高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效率的途径。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的教学手段及操作模式都不是固化的,既不是一堂课中使用所有策略,也不是所有的英语绘本课堂都使用相同的步骤。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时,应该结合所补充故事内容,结合学情和年级段等进行教学步骤的调整、和策略的灵活使用,以期达到真正能够提高小学英语课堂质效的目的。♪
[1]石悦.小学英语“三精”故事教学模式研究.中国知网.宁波大学.2014.
[2]许春红.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阅读与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2014.
[3]王娟.小学中年级英语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中国知网.南京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