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建设国家储备林维护生态和木材安全

2017-11-14王硕

中国林业产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产能力蓄积木材

王硕

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最佳的结合点,是建设现代林业,促进绿色增长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培育珍稀、乡土树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最好保护。同时,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既能增加以木材为主的有形生态产品供给,又能提供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等无形生态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绿色发展和增收致富,是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具体实践。

推进国土绿化 保障生态安全

总体上看,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21.66%,每公顷森林蓄积量89.97立方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不强。与传统的人工造林、工程造林相比,国家储备林建设具备独特的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综合优势,平均每亩造林投入在3000~5000元甚至上万元,是现行重点工程造林投入的几倍、十几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中央投入为主的重点工程资金规模基本保持稳定,难以大幅增长,国家储备林建设将成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生力军。从各地实践看,国家储备林建设既可以在短时间大幅增加自然条件适宜地区的森林资源,又可以大大加快“两屏三带”、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进程,是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新的增长点,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有效抓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国家储备林建设成为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举措。

经过探索实践和总结完善,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已基本明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平台承贷、主体担保,项目管理、持续经营”的思路和模式,采取科学措施,着力培育和保护国内珍稀树种种质资源,大力营造和发展速丰林、珍稀大径级用材林和生态储备林,形成树种搭配基本合理、结构相对优化的后备资源体系。力争到2030年,国家木材自给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木材对外依存度控制在30%以下,木材生产力布局由被动适应向主动战略调整转变。力争到2050年,完成营造林4.4亿亩,每年平均蓄积净增2.8亿立方米,折合木材储备1.8亿立方米,基本形成“总量平衡、结构优化、适度进口、持续经营”的木材安全格局。

维护木材安全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由于长期的重采伐、轻培育,我国木材储备欠账严重,总量不足,树种单一,结构失衡,优质木材短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全社会对木材刚性需求越来越大,到2020年将达到7亿立方米,我国木材供给矛盾十分尖锐。国家储备林建设突出规模化经营,以中高端木材供给为核心目标,主要营造和培育最急缺、最有价值的工业原料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力求木材资源的优质化、高效化和多功能。国家储备林建设,是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可加快木材供给结构调整,优化木材生产力布局,实现藏木于林、藏富于林。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国家木材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林业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重要工作。国家储备林制度是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配套制度,是发挥财政金融合力、创新投融资模式的基础保障制度,也是大型营造林工程实现系统化精细化管理的样板先行制度,对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地建设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

在“规划”中,基地建设被指出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维护木材安全的根本措施,木材同石油、铁矿石一样,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2011年我国木材消费总量为4.99亿立方米,成为继石油、铁矿石之后,对外依存度增高的自然资源之一。随着世界各国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加强和原木出口的限制,我国原木进口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解决我国木材供需矛盾,迫切需要立足国内,加快建设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着眼于国内优势林地资源,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开展集约经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重点地区的林地生产力,切实增强我国木材自给能力。

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是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育更多的珍稀、乡土树种,既具有较高的用材价值,又增加了生物多样性,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协调性;同时,通过基地建设,在增加收入、保证健康的基础上,更多地提供以木材为主的有形生态产品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无形生态产品的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基地建设体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好结合,是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具体实践。

目标:2020年营造用材林1400万公顷

到2020年,完成营造用材林1400万公顷(折合2.1亿亩),其中集约人工林栽培451.46万公顷,现有林改培497.17万公顷,中幼林抚育451.37万公顷。基地建成后,每年平均蓄积净增加量约为1.42亿立方米,折合木材生产能力约9500万立方米。通过较长一段时间,采取科学措施,着力培育和保护国内珍稀树种种质资源,大力营造和发展速丰林、珍稀大径级用材林,形成树种搭配基本合理、结构相对优化的木材后备资源体系,初步缓解国内木材供需矛盾。

预期木材产量

参照我国速生丰产林建设标准和世行项目造林模型,坚持良种良地良法,按照不同树种的轮伐期计算,综合考虑基地预期木材生产能力。基地建设的第四年中幼林抚育部分、第六年短周期原料林部分开始具备木材生产能力。

(一)集约人工林木材生产能力

集约人工林栽培中,培育10年以内的树种,平均年蓄积生长量为13.3~24立方米/公顷;培育11-30年的树种,平均年蓄积生长量为3.8~12立方米/公顷;培育30年以上的树种,平均年蓄积生长量为7.2~16立方米/公顷。据此预测,基地建成后,每年蓄积净增加量可达6750万立方米,根据不同树种的出材率计算,年均折合木材生产能力4460万立方米。

(二)现有林改培木材生产能力

现有林改培中,培育10年以内的树种,平均年蓄积净增为10~19.2立方米/公顷;培育11~30年的树种,平均年蓄积净增为4.8~9.7立方米/公顷;培育30年以上的树种,平均年蓄积净增为3.6~6.5立方米/公顷。据此预测,基地建成后,每年蓄积净增加量可达6100万立方米,根据不同树种的出材率计算,年均折合木材生产能力4040万立方米。

(三)中幼林抚育木材生产能力

中幼林抚育中,培育10年以内的树种,平均年蓄积净增为4.6~6.5立方米/公顷;培育11~30年的树种,平均年蓄积净增为0.6~3.8立方米/公顷;培育30年以上的树种,平均年蓄积净增为0.4~3.2立方米/公顷。据此预测,基地建成后,每年蓄积净增加量可达1350万立方米,根据不同树种的出材率计算,年均折合木材生产能力1000万立方米。

猜你喜欢

生产能力蓄积木材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奶牛粪便肥料化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几点建议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浅谈藏医“疾病蓄积”与健康养生
坚持创新 蓄积行业永续发展动能
严格木材认证
浅谈黑龙江省逊克县新立林场资源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