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扬剧“女花脸”任桂香
2017-11-14彭林刚
■彭林刚
追忆扬剧“女花脸”任桂香
■彭林刚
2016年是戏曲界不太平的一年,梨园行诸多名角儿一个接着一个撒手尘寰,令人哀伤惋惜。仅京剧名家就有梅葆玖、李世济、吴素秋、王金璐、马长礼、王雨田、谷春章、班世超、李毓芳等。扬剧“三大旦”之一的任桂香也在这年岁末悄然离世,享年89岁。
“任桂香当年在上海演《劈山救母》,‘华岳仙’三个字刚出口就是一个满堂彩。”岁月流逝,渐行渐远,扬剧音乐人陈大琦感叹那时的盛况仍然记忆犹新。“能把扬剧‘梳妆台’张口就唱个满堂彩,只有任桂香。”
任桂香生于邗江方巷卜姓人家。九岁逃荒来到上海,拜扬剧名角筱巧云为师,因长相与师父相似,便随了师父的名字,叫“小筱巧云”。任桂香十岁登台,初时演丫环、僮儿,后来演家院、梅香,接下来是公子、小姐……渐渐挑大梁,成了台柱子。演出了《安寿保卖身》《洋烟自叹》《打面缸》《临江驿》《桃花女》《孟丽君》《红鬃烈马》《吴汉杀妻》《陈琳与寇珠》等一出又一出。以后除了演出扬剧传统戏,又开始大量学习移植引进京剧剧目,特别是京剧武戏,演出的《穆柯寨》《三请樊梨花》《擂雷战金山》《刘金定下南塘》等剧目深受欢迎,成为第二个扎大靠的扬剧女艺人。
十八岁的任桂香正是花开艳丽,光彩照人之时,以其唱做俱佳、能文能武,成为上海滩上真正的扬剧红角儿,并开始组班演出。
婚后,随了夫姓,更名为桂香。夫妇俩辗转于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地进行流动性演出。1950年来到扬州地区演出,恰逢新中国的“戏改”运动。任桂香地看到了旧艺人在新社会地位得到提高,被人尊重,于是积极配合“三改”运动,加入苏北实验扬剧二团(即扬州市扬剧团前身)。1954年在《真假新郎》一剧中她饰演胡秀英,参加首届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演员奖状。会演刚结束后,她就被调往刚刚组建半年的江苏省扬剧团。
省扬剧团创建之初,已是名家荟萃,有高秀英、华素琴、王秀兰、周小培、蒋剑峰等。任桂香只身来到省扬剧团,以自己的实力站稳了脚跟。在江苏省扬剧团最鼎盛时期,任桂香与高秀英、华素琴、房竹君、张玉莲、陈立祥、林玉兰、蒋剑峰、蒋剑奎、杭麟童等九人同挂头牌,号称“省扬剧团十大头牌”,又与高秀英、华素琴并称为“扬剧三大旦”。
在省扬剧团期间,是任桂香政治生命与艺术生命的盛年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席全国“群英会”,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艺术上更是好戏连台。《劈山救母》《209号》《女会计》《秦香莲》《玉如意》《三女审子》《石灰计》《山花烂漫》《刘介梅》《桃园新篇》《耕耘记》《红嫂》《陈英卖水》等,任桂香塑造着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令人难忘,音犹在耳。
1957年任桂香塑造了《防汛英雄》中女村支书李秀英的英雄形像,荣获江苏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优秀演员一等奖”殊荣。1958年在新编历史剧《碧血扬州》中,她革新、创造出的“大开口堆字联弹”、“数板”(后称‘新数板’)、“汉调”等曲调,成为扬剧的经典。同年,在扬剧里程碑式剧目《百岁挂帅》中饰演威猛果敢、性格豪放的杨七娘郝凤英。任桂香在创作设计人物时认真研究、反复琢磨:她认为要从七娘的身上能看到七郎的影子,于是大胆地运用和借鉴了京剧花脸甚至是武二花的身段,把适合七娘性格的那个部分拿来;而在设计七娘“你们不要争来不要抢……”的“大陆板”唱腔时,受《解放军进行曲》旋律启发,一连用了数个“杀、杀、杀……全杀光”,唱腔节奏感强烈,突破了扬剧曲调的局限和约束。可以说,任桂香塑造的杨七娘无论是在表演上还是在音乐创造上,都极有个性特点。《百岁挂帅》剧作者之一、南京大家教授吴白匋先生评价任桂香“开创了扬剧‘女花脸’的行当”。
命运多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谁也逃脱不了厄运。任桂香在其艺术人生巅峰时候,被赶下了舞台。1974年调至江苏省戏校从事扬剧教学。
当问及人生最辉煌时期离开舞台有遗憾吗?任桂香淡然一笑说:“一点儿不遗憾,我已经把最美好的舞台形像留给了观众。”
说是无憾,其实是有憾的。
其一,幼年失学,无法总结自己的表演经验、整理自己的唱腔,眼看凝聚自己心血的唱腔被人“拿去”,只能无可奈何地生闷气,过后宽慰自己:只要唱的是扬剧,谁唱不都一样啊。扬剧音乐人陈大琦曾撰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任桂香的唱腔特点及形成,并提出,扬剧有“任派”。这也算是任桂香遗憾中的一丝宽慰吧。
其二,1958年江苏省扬剧团到上海演出,热情的扬剧观众在演出前三个月便将戏票抢购一空。《防汛英雄》演出当天,观众无法接受现代戏,于是吵闹着要换戏、退票。这件事到后来被人认为是“上海的扬剧观众不要看任桂香的戏”。对此,任桂香从不解释,有的只是淡然一笑。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岁月易老,纵然百年,夫复如何!任桂香的一生献给了扬剧,留下丰厚的遗产,即便她盛年离开舞台,但她在江苏省扬剧团为扬剧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忽略的功绩。
桂子陨落,余香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