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太阳走
2017-11-14卡罗
卡 罗
1
根,指植物生于土中或水中的部分,指物体的基部,可引伸为事物的起源。源,指事物的由来,与根的引伸义一致。我们探求民族文化,想弄清其根其源,是因为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在岁月之河里长期奔流,泥沙俱下,泛滥无度,容易把后人引入岐途,反而悖离了根和源。彝族文化的根与源究竟在哪里,是什么,都值得探究。
宇宙大爆炸,先后形成各种星系,经过漫长的演进过程,才形成了如今的浩瀚星空。地球生命,自诞生之日起,由低级生命形态向高级生命形态演化,无不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因此,有哲人断言,太阳之下,沒有新东西。彝族号称太阳的子民,从走上历史舞台的那天开始,就一直跟着太阳走,文化之根之源,无不与太阳息息相关。
我们追本溯源,围绕太阳的启迪去探究,有蛛丝可循,有马迹可探,博大精深的种种彝族文化无不指向看似普通其实非常了不起的岁时习俗。这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里面沉淀的都是熠熠生辉的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天文历法等文化遗产。解读彝族这种涵盖宽泛的文化现象,其意义不言而喻。
2
彝族关注太阳,最先得到的成果便是历法。
彝族十八月历和十月太阳历的发现,犹如发现了人类文明新大陆,大大提升了中华文明的国际地位。据专家研究,彝族太阳历距今已有一万多年,其历史比古埃及太阳历和古巴比伦的太阴历要久远得多。这种观点被越来越多的证据所支持,彝族太阳历把中华文明史推到一万年前,使中华文化当之无愧地排在人类古文明之首。
关于宇宙起源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玄奥的问题。对此问题,彝族先民认为是虎神开辟了混沌的世界,才有了天地;是虎神喊出了太阳、月亮、星星,世界才有了光明;是虎神创造了万物,世界才变得多姿多彩。彝人尊太阳为神,以向天坟探索宇宙,以精确的时间作为文化的基础,创建彝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而形成以揭示时间的奥秘来体现人生的意义,来完善彝人的精神信仰世界。那么,太阳是如何让彝人变得与众不同的呢?
彝族在漫长的发展史中,对日、月、年、季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是以测日观星来认知时节的。彝族先民发现天亮日出公鸡拍翅啼鸣,而下午日落鸡群拍翅上树,以为昼黑之变与鸡有某种神秘的关系,以为公鸡能预知白天黑夜的到来,必定具备了一种人所没有的神力。所以彝族先民把鸡的啼鸣与太阳的升降联系起来,从白昼的光明和温暖到夜晚的黑暗和寒冷,从一唱雄鸡天下白到扑翅上树月黄昏,彝族先民跟上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节律,并认识这次太阳出来到下次太阳出来的周期是一个昼夜,从而认识了昼夜变化的规律,也就有了白昼、黑夜和天的概念。人们在这种累计实践中发现,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与昼夜数的增加有关。从看不见月到看见新月到迎来月圆,再从月圆到月残再到看不见月,包含了一定数目的日——昼夜。认识到这种周期变化,“月”作为一个比日更长的时间单位被彝族先民所认识。在彝族先民的日常生活中,举凡花草树木的发芽、开花,鸟兽的出现、生息,洪水初潮、高涨,雪花下落、累积等物候现象,都会给人们以深刻印象,所以,就用“年”来标志一岁一枯荣的轮回。
彝文古书上记录了彝族先民开初对季节的认知是“树上开花,树上花谢,树上果熟,树叶枯落”,彝族在历史上也曾视布谷鸟的鸣叫为又一个年头的到来。彝族先民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地象物候虽然反映出了一年的周期,但靠布谷鸟叫来确定年的方法并不准确可靠。于是,他们把注意力从身边转向天宇,发现花的开谢,鸟的迁归,水的涨落,雪的积融,与天上的某些较明显的星宿的出没及其位置的变化相呼应,因而随之出现了以星辰的出现或位置的变化定年的方法。彝族的天时习俗里便有了“星回节”的概念,这让彝族的天时习俗在科学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当彝族先民认识了日月年这些时间概念后,为了交往上的方便和记时上的精准,给每一天每一月都取了与物候相关的名字,后来更是发明了十二生肖记时法。所谓记时,本身就是一种记数的数学行为,所以,人们不仅以十二生肖来记日月年,而且还以这十二生肖之成数12为一轮来计算时间和人的岁数。十二生肖概念从西南彝区传到中原大地,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彝族的整个时令观系统来看,十二生肖记日法是彝族天时习俗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名称记月,轮流完一次,时为一年,包括了春夏秋冬四季。
彝人认识日月年季之后,经过精确测量天体运动,创造出了十八月历、十月太阳历等数种历法,彝族文明也由此变得科学精准,变得灿烂辉煌。彝族十月太阳历的使用年代在秦末汉初,以十二属相轮回纪日。三个属相周36日为一个时段即为月,十个时段为一年,就是一个月恒定为36天,十个月为一年,一年终结另加五至六日为“过年日”或“祭祀日”。此过年日平均为五天,每隔三年或四年多加一天为闰日,即有六天。过年日放在岁尾,过完这几天后,新年伊始。用这样的历法,四年平均,每年的天数是365.25天,既方便记忆,又与回归数值有相当高的重合度。彝族十月太阳历的时间误差如此微乎其微,不得不令今天的天文历法学界吃惊,被国际天文历法学界称为“最科学、最密近、最精确”的天文历法,这在古代完全算得上科学了。
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实分温、热、温、凉、寒五季,每季分两月共七十二天,每季分雌雄,双月为雌,单月为雄。每季以土铜水木火五行要素为名称,即一月土公,二月土母,三月铜公,四月铜母,五月水公,六月水母,七月木公,八月木母,九月火公,十月火母。五季分别代表太阳运行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蕴含着阴阳五行的思想。五季后来逐渐统一到四季中,最终形成彝族的天时风俗。可见,彝族历法中,早就孕育了“五行”、“阴阳”、“三十六”、“七十二”等的汉族朝野文化。
中国汉文化的传统历法,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来计算的。月圆为十五,称为望日,初一则称为朔日。因天体运动的原因,看月的圆缺会有误差。常年累月的误差则变为错误,如何弥补呢?华夏祖先想的办法是“补闰月”。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就是补了一个闰月的历法。此时,彝族“十月太阳历”已使用了三四千年,十二生肖轮回记时日之法,整个地被炎黄子孙继承了。这些彝族先民的东西,从伏羲身上反映又在炎黄子孙身上体现出来,其出处的解释只有一个最为合理,就是伏羲与彝族有难以分割的密切关系。
3
世界历法发展到今天,大致可以划分为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三大类。全世界大凡一年作为十二个月的太阳历,其“月”都是受到了太阳历或阴阳历的“月”的影响。唯独只有彝族十月太阳历,丝毫不受月的影响。因此,彝族十月历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也是最标准的一部太阳历。现行公历是古罗马帝国于1582年10月施行的太阳历。现代西方著名历法学者一直认为,如果早知道中国彝族的“十月太阳历”,那么,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不会是以耶稣诞辰时间为纪元年,而应该是彝族的“十月太阳历”。
如此精准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后来为何衰落了呢?殷商以后,夏王朝逐渐衰落,以后的历朝历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断地全盘否定前期的文明,或尽可能地吞并整合异族文化,排除异己。到秦时,将异族文明和不利于自己统治的经史典籍,进行焚烧。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焚书坑儒”就是极端事例。元朝以后,中央统治集团对彝区实行领地分封土司制度,特别是黑彝的兴起到新中国成立的近千年来,由于彝族长期处于家支对立、土司割据的分裂状态,各家支和土司集团从本群体的风俗和传统出发,选择自认为是“吉日”的日子打战、祭祀或过年,再加上彝区地理、历史和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观念落后等各种因素,加上极为封闭、保守狭隘的思想意识制约,彝族统治阶层一直未能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局出发统一使用十月太阳历,从而使十月太阳历逐步走向衰落。
坐落在龙川江北岸的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是以彝族十月太阳法为主要标志,集民族风情展演、民族艺术交流、群众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是集中展示彝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文化大观园和动态博物馆,是彝族文化追根溯源的见证,是楚雄彝族向祖先致敬的虔诚见证。有其源,才有浩浩荡荡之长江;有其根,才有郁郁苍苍之大树。天体运动与自然物候共存,神秘性和科学性一体,这就是作为太阳的子民——彝人跟着太阳走的真实体验,也是十月太阳历在彝族文化中传承近万年而鲜活却又影响有限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