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零件的公差与配合》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2017-11-14
(杭州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浙江杭州 311500)
1 学生学习状况
在一节钳工课上,经常会发现有学生拿着工件和量具去找老师帮助测量工件的某个尺寸,或是让老师帮助读数。一个工件做下来,自己从来没有把握是不是做到合格范围,因为不懂正确测量,而老师面对一个班的同学作品,不可能都及时地当场给出测量结果,需要课后慢慢仔细评判;在测量课中,由于测量工件的短缺和测量器具的数量有限,甚至一些大型或者昂贵测量设备的缺少,使得好多测量项目没法有效进行,上课以老师的讲授示范和小组为单位轮流测量为主,好多时候是只能让学生传观一下有限的几把测量器具的构造,而对真正了解和正确使用量器的机会不多,因此,上完课的学生也不能真正意义上掌握测量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必然不高,更不用说职业能力的培养了。
现在的教学都提倡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并培养一定的生产技能。可这一切,都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和人员保障。由于实际的教学用具不可能像书本上的插图一样可随便具现,数量也是很少,不可能人手一个,工件也不可能没限量地提供,老师配备也是有限,不可能实时反馈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因此,如何改变这种困境,从而确实有效地培养企业所需的测量技术人才,已成为机械类专业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难题。
2 穷则思变下的“理、虚、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探究
2.1 创造教学条件,实现教学可能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故必要的教学设备还是要具备的,为使学生对零件测量的认知度提高,尽可能地购买多一些可以申请下来的常用较贵测量设备,比如:杠杆外径千分尺、偏摆仪、杠杆百分表、水平仪、正弦规、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量块等。配备一间测量室,测量室里有一定数量的电脑和一台服务器,配备有“零件测量虚拟实训”软件,用于学生进行零件测量的学习,为进行“理、虚、实一体化”打下物质基础。学生在测量室可以进行量具结构认知、实物测量、零件测绘、虚拟实训、理论教学等方面的学习。
2.2 面向学生,设计课程
我几年来通过对机械类教学实践的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习方法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但这些却不妨碍他们掌握一些复杂的东西,比如智能手机、微博、游戏地图的分布、所在城市网吧的地点分布等等。对于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们能表现出过人的执着与天赋。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并不比普高差,反而因为思维方向的不同,有些方面还具有优势。
比如,学生对于枪支类的造型很感兴趣,结合课本中的轴类、孔类零件的测量,可以利用数控设备制造一些相类似的造型,激发学生的生产热情和测量动机,从而把单纯地学习轴类和孔类的测量,变成了对生产工艺品的检测。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2.3 多种手段,提升学习效果
(1)情景引入。营造企业工场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如企业为机床润滑系统设计一个齿轮油泵,通过主动轴的旋转,并在大气压作用下,把润滑油输送到各油路中,为了确保油泵的正常运行,需要对齿轮油泵主动轴的尺寸进行测量,并分析其合格性,此外,还要根据油泵特性,判断其配合类型,并计算出极限盈隙和配合公差。学生对于情景引入的任务非常清楚,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油泵主轴的认识,也使学生能更加自然地进入到所扮演的角色中,从而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任务布置与分析。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配好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布置油泵主轴的测量任务,组织学生对油泵的工作过程进行统一学习和视频观看,让学生了解油泵的工作原理。
(3)相关术语和测量方式学习。测量中会涉及许多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测量方式。这些在学生进行测量和交流表达时将起到规范和统一的作用,故在正式测量前,要学生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要讲得简洁易懂,不能照本宣科,特别是对于中职生这样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老师在课前做足功课,把难记不易理解的内容,化为生动易懂的事物,比如,我常常使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内容化为动画与生活中通俗易懂地东西联系起来。
(4)虚拟测量仿真。利用虚拟测量仿真软件,老师可设不同实际尺寸的零件,学生可以根据任务要求,进行测量。并在软件规范的测量要求下,检测自己的测量方法的正确性。通过或比赛或考核的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到即时测量的训练任务中,促进学生正确测量方法的形成,学习测量的全过程。
(5)实际测量。通过前面的虚拟测量仿真,学生已大概掌握了测量的方法,下面可通过小组的实测环节,把学习的实际成果,呈现出来,既避免了学生的随意操作,提高了测量仪器的使用寿命,也可由虚入实,检验和调整测量的细节,也让学生有了操作能手的成就感。
2.4 多元评价,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检测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对于课堂中理论学习的检查,可通过课堂派软件来出题进行,利用课堂派的即时批改和统计分析,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的测量能力的检测,可通过虚拟测量仿真软件,实时对学生的测量行为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自己能很直观地了解自身的掌握情况,可不断地尝试、纠正自己的测量手势和方法。实物测量时,通过小组内部的互相配合和互相指正,再加上老师的及时巡查,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测量的能力。对于特别不会的,可通过抽测的方式去发现,并通过单独的辅导,细致耐心地为其分析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和难点。
3 “理、虚、实”一体化教学在《零件的公差与配合》课程中的效果
3.1 对现实教学资源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现实教学中,由于实际的测量工件的样式的局限性,学生不可能测量多种工件,测量器具也不可能每件都有足够的数量让每一个学生去长时间使用,这必然会产生这种现象,学生只会测量几种特定形式的工件,对于另外的工件的测量感觉无从下手,学生对于测量器具的使用,也是局限于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对于其它的量具了解很少,无形中造成了学生对于测量有种不自信的感觉。而使用“理、虚、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在虚拟测量中可以接触到各种工件和各种所需的量具,弥补了不足,增加了感性认识。
3.2 使学生的学习链更加合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只是强调理、实一体化教学,却没有考虑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没有较好地掌握理论的内容,对于如何进行零件的测量,还是没有清晰的概念,直接进行实体测量的操作时,一方面,可能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试验和操作;另一方面,操作时不能及时知道自己是否正确,不能进行有效修正。而增加了虚拟测量实训这一环节,使学生可以独立进行测量尝试,并且随时有系统的支持,给出正确的指引,培训学生正确的测量方法。使学生在系统的帮助下,不断在闯关和游戏的方式中,巩固和应用了前面所学理论。使学生都在虚拟状态下完成了测量过程的熟悉,为最终的测量实战奠定了基础。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晋级的乐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3 让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反馈变得及时和省力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堂派软件,针对上课中出现的学生难点和重点,进行设计出题,让学生进行答题,课堂派可以自动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和评判,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在短时间获得上课的结果信息,从而进行及时调整。
[1]丁海青.“理、虚、实”一体化模式在中职《发动机排故》课中的教学实践探析[J].淅江:课程教育研究,2015,(26):223-224.
[2]曹春雷.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淅江: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14):94-95.
[3]孔庆存.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