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石林探秘记
2017-11-14王琼华
王琼华
秋日的一天,应北湖爱平先生的邀请,陪同省城来的一批友人游览安源石林。它毗邻仰天湖高山草原,知晓的人却是不多。其实,我也是头一次来访。爱平先生说它“养生深闺”,算是实话。安源石林也是第一次迎来这么多省城文人名家,他们是姜贻斌、龚旭东、谢宗玉、彭国梁、方雪梅、奉荣梅、吴茂盛、王涘海、张富遐……或许素日喜称“孤陋寡闻”的安源石林,此刻也会应上一声:久仰大名!
我们刚下车,便看到一座规模巨大的石林,如同奇幻世界中的黑森林。此时,我更愿意把它视为一幅水墨画卷来欣赏。看那笔酣墨饮之下,重峦叠嶂、千山万壑、跌宕多姿、臻于化境,真可谓神乎其技,叹为观止。石林给我的第一印象,即是如此。或许,安源石林与别处的石林大同小异,仍是依据溶蚀形态来给予观者赏心悦目的感受。但很快,我发现安源石林被造物大神高看一等、厚爱一层,额外赋予了独具一格、与众不同的魅力。就先说这里的石头模样吧,它们长得奇异怪状,几乎都是些脑洞大开的鬼斧神工之作。它的“代表作”当属挺立一柱的“迎客石”。之前,我仅见过黄山迎客松,它属于黄山“四绝”之一,据称树龄已有800年。其一侧树桠伸出,如山中主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斜插在裤兜里。文人笔下称之为“优雅”与“雍容”。我第一次见过迎客松时,即是纳闷:号称“优雅”,为何一只手却要插在裤兜里呢?或许瞧见谒拜的人多了,自然有点得意便失态。安源石林中的“迎客石”却是朴实多了,最起码它展开了双臂,见到每一个来访者,都想即刻来一个欧式的拥抱。这多么真诚、多么热情呵。天下皆知,迎客松没有“露脸”。“迎客石”却是露着一张笑容满面的脸庞。“迎客石”可不是仅有800年的“石龄”,或许超过八千岁吧。迎客松与之相比,应是小巫见大巫了。看待人如何,得看与生俱来的本质。见到“迎客石”,我怦然心动,立马跟它来了一个合影。与寿比南山的“长者”邂逅,当该会让不期而遇者福如东海。我所摆Pose让友人忍俊不止,或许过于夸张,看似有点抱得美人归的味道。友人也接踵效仿,姿式各异,颇有超人之韵。接着,我们拾级而上,绕过一棵大松树,又见一块奇石。在向导指挥下,我们往左移几步,见它便是一只幼兔;往右移几步再观,它摇身一变成了一羽老鹰。呵,一方名符其实的“兔鹰石”。在这块石头上柔心与侠骨浑然一体,颇有中庸意味。向导跟我说,这里很多石头都隐藏着“动物”。观者必须闭上一只眼,另一只睁开的眼则紧紧盯住石头,如此聚焦便能“偷窥”到石头上的本来面目,并有越看越像的效果。众友们现学现用,即用一只眼睛“扫描”。果真,我发现一只又一只藏于石头中的“动物”,有的像企鹅,有的像老虎,有的像猫头鹰,有的像长颈鹿。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称之为“动物园”,也是名符其实。它们造型栩栩如生,却又肆意夸张,憨态可掬。也许来到安源石林,还真可以试一试你的眼力。
攀登途中,我们时不时发现一些野果子。刚拐过一座石桥,便看到前面有十几棵猕猴桃。人工植造的果园里,所种猕猴桃长得中规中短,上端下端一样粗细,体表上几乎光溜溜的,颜色呈黄绿。但安源石林里的野生猕猴桃浑身褐色,果子顶端较粗,钝圆形状或微凹,基部明显较细,呈圆形至心形,边缘有芒状小齿,表面有疏毛,而背面密生灰白星状绒毛。友人们陡见星如棋布的猕猴桃,兴奋不已,都有大哙朵颐的欲望。我摘来一只猕猴桃,剥开果皮后,小心翼翼咬上一口,稍稍一嚼,即刻有一种沁入心脾的感觉。太甜了!野生猕猴桃细嫩多汁,清香味浓,比人工种植的猕猴桃更容易打开品尝者的胃口。接着,一棵野生石榴树映入眼帘,只是果皮仍显浅白色,可见成熟尚需时日。爬上一段石阶后,我眼前一亮,失声惊呼:“哇,‘牛卵坨’!”“谦谦君子,要换装当个‘痞话大王’吧!”有慕名相陪的女文友当即嚷道。她不敢直问,可否发现直窜苍穹的阳元石呢?这种可能性当然有之。不过,我此刻所指的“牛卵坨”并非鬼斧神工之下的造物。它也是一种果子。友人们的眼睛迅速朝我抬手所指方向望去。原来,前方崖旁上爬满树藤,上上下下吊满许多米蕉一样的果子。但它比米蕉稍粗,更壮。大多直溜溜,少数弯翘着。有友人说从未见过此果。我便拉腔拉调介绍,山里百姓过去哪能见过香蕉一类的东西呢?但他们发现,这种野生果子形具怪异,就像公牛发情后腹下吊晃着的东西。此果即有了“牛卵坨”昵称。国人崇尚“像什么,补什么”的信念。山里主人的嘴上也就欣然吊起一句俗语:核桃补大脑,“牛卵坨”壮“小脑”。这番调侃,惹得众友大笑一顿。但甚为遗憾,“牛卵坨”眼前亦尚未成熟,无法让人痛快淋漓尝试一回。友人们只得拿出手机拍张照片,算是留一个念想。
平日看到高山石缝里散漫着嫩花小草,我们总喜欢哀怜它们的艰难与无奈。石岩缝隙间生长而成的松柏,却让我们惊叹它的雄伟苍劲。安源石林的松树也一样巍峨挺拔。但此刻,松柏的树根更让我感动,它们扭曲,它们旋转,它们纠缠,它们折腾,从一道石缝间爽劲扎进去,又从另一道石缝间豁然钻出来,几乎用犀利的鹰爪紧紧抓住它们栖身的岩石。大树们的挺拔伟岸,便是众多树根隐姓埋名付出了艰辛努力,才让它们获得如此至高无上的荣耀。这些树根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看似盘根错节、纠缠不休,却是紧密相拥、相互帮衬。这种大自然中的构建,蓦然拥有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安源石林中的树根便是如此生动写照。
安源石林最神秘之处,它竟是一个石林与岩洞共生共存的地方。
岩石洞叫“紫石洞”。我们尚未爬至洞口,便远远眺见前方有一股紫气蒸起,氤氲不散。原来,洞口源源不断涌出雾气。太阳的照射下,它被赋予贵气满身的颜色。我暗暗猜想:此处石洞或是非同小可。果真,当地向导告诉我们,古时,南海龙王的幼女紫龙公主冰肌玉骨,明眸皓齿,可以说是一貌倾城。她聪慧伶俐,心地又是善良。南海龙宫公主无数,紫龙公主口碑最佳。某日,紫龙公主外出游玩,陡见暴风忽起,惊涛拍岸。一只渔舟被掀翻,年轻渔夫跌落水中,一浮一沉,连连呛水,即刻或将葬身浪头。紫龙公主见状,出手相救。年轻渔夫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沙滩上,惊诧不已:遭遇恶浪,自己竟能活着!年轻渔夫被岸边人家告知,他被一个紫衣姑娘所救。翌日大早,年轻渔夫站在沙滩上,抱拳拱手,朝大海中喊道:“请恩人现身,小生要当面叩谢!”而且日复一日,天天如此,切切恳挚。紫龙公主深受感动,触及凡心,便变成一位穿着紫衣的渔家姑娘现身年轻渔夫跟前。结果,俩人互为倾慕,相见恨晚的感觉油然而生。当日,私订终身了。父王得知此事,龙颜大怒,将紫龙公主锁在宫中。时隔多日,紫龙公主得到前来探访的妹妹帮助,互换装束,妹妹冒名顶替,留守宫中;紫龙公主骗过看守的虾兵蟹将,速速溜出了龙宫,与年轻渔夫千里迢迢逃到安源石林隐居。为图安身度日,紫龙公主在石林中劈成一座岩洞,即是现在的“紫云洞”。从此,紫龙公主与年轻渔夫在安源石林中享受恩爱。时到今日,紫龙早无踪影。但公主所留仙气千年不散,云蒸气绕,吉兆万象。天长日久下来,当地百姓早已把“紫云洞”视为“居仙之地”。男女结婚当天,大早便会牵手来到“紫云洞”,身入紫气之中,如同城里人蒸桑拿一样。看似非似,两者却有天壤之别。桑拿所蒸无非扩张毛孔,排出毒素,仅是一个健身手法而已。但“紫云洞”的紫气罩身,可沁人心脾,清爽灵魂,如此可佑婚姻百年不变,又能泽子荫孙。据说,山外驴友发现这座岩洞后,三五结群来访,大多舍弃帐缝,非要在洞中睡上一晚不可。我怦然心动,洞中过夜的最好方式,恐怕该是“相拥而眠”吧。而且,回家生下一对龙子龙女也未尝是一个梦。紫龙公主千百年护佑,总有让人难以忘怀之遇。
哦,差点漏述“紫云洞”洞内景观。
“紫云洞”或许是紫龙公主栖息之地,洞内最宽不足三五米,最窄之处,仅能侧身挤过一人,长度却以千米计算。它是我第一次见到的一条匍匐前进、蜿蜒修长岩洞。这不正是一副龙躯之形?紫龙公主,一个绝版的“窈窕淑女”,哪怕变成一位渔家姑娘,也该是身材高挑,亭亭玉立。她一旦卧地,自然要秀出龙身造型呵。我稍稍一数,洞内不多一弯,一弯不减,正好是十八弯。当地向导跟我笑道:你跟此洞有缘!一问,才知道平时进洞点弯数角的游客数不胜数,有人称是十六弯,也有人称是十七弯,还有人称是十九弯、或者二十弯。其实安源自古即有说法,此洞十八湾,拙眼难辩数。足见结缘之说千真万确,并非道听途说。洞里亦有众多钟乳石,或悬空,或立地,不足为奇。但最深处的石柱却算一个奇观之作。它不粗不细,两个男人相抱,两人手臂长度绰绰有余;两个女人相抱,两人手指又是难以触及;如果一男一女抱拥,左右两侧十指即可相扣。莫非它就是传说中的“情侣之柱”?众友们感慨万千。我戏称,某男某女如有结缘念头,不妨进洞去抱一抱“情侣之柱”,一旦十指紧密相扣,即可情投意合,牵手百年。呵,这可是最好的“验缘”方式。刚好看到洞内有一对青年男女跃跃欲试,却又忐忑局促,怕是自寻了烦恼。旁观俩人窘迫模样,我失之一笑。问天下情为何物?便是心病!陡地,王阳明一句话响在我耳边:情绪不好,便是智慧不够。呵呵,此话大有道理。“紫云洞”最大的异处,或是洞壁布满“鳞片”。紫龙公主天长日久栖身此处,洞壁留下无数“龙鳞”,排列如覆瓦形状,大小比拟皇家大院屋顶黄瓦,足见它们天生贵气。一旦遇光,便有堆银砌玉、怀银纡紫的景观。我用手触摸其中一片“龙鳞”,一股凉意即刻沁我掌心。有人曾说,龙属“冷血”动物。但紫龙公主面对爱情却是热血沸腾。否则,它哪肯屈栖此洞呢?无怨无悔,才在此洞里留下了无数“龙鳞”印迹。
如果要为“紫云洞”打一则广告语,我想为之奉献一句:“为爱而栖紫云洞”。捂嘴窃笑,谁能一试?感天动地总在传说之中。继而又想,你我不都是纷纷扰扰虚虚实实传说中的一员吗?所以,游览下来,才知道我们谁都带不走安源石林。如当日所观是一方盆景,摆于书房案头,该是多么美妙之事。可惜,只能笔下留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