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于 艺
——“晋唐风韵·水墨辋川”代表性书画家作品选
2017-11-14栏目组
栏目组
书与画,同质而异体。画家观嘉陵江,则见其波涌涛起,写其状貌、追其神髓;书家怀素夜闻嘉陵江涛声,则于状貌之外,得其体势。一书一画虽表现手法不同,但二者神髓相同。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最早发现了书画同源的道理,他曾在一副名画上题诗写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中国古人颇有闲情逸致,朋友之间聚会方式别出心裁,曲水流觞,吟诗作赋,挥毫泼墨等等。今日“晋唐风韵·水墨辋川”九位代表性书画友人,相聚于辋川,上承晋唐二王颜柳之风骨,下接先贤王维之遗韵,亦书亦画,研学相长。按照杂志版面安排,以作者姓氏音序排列,对九位书画家简要介绍一二。
常猛老师是学院派科班出身,书法硕士研究生毕业。其作品在行草书上取法二王与孙过庭《书谱》,观之给人一种生动灵活的感觉。隶书作品主要取法《石门颂》与《张迁碑》,兼有汉碑的古朴与摩崖石刻的奔放。书法上以理论指导技法实践,相辅相成。
管布坤老师书法由楷识墨,在篆隶行之间识体布局,并在魏晋尺牍和八大山人笔意中得趣,在碑帖及佛理中悟取字神字情。加之管老师遍访山川,拜师丛林,字里便有了别开生面的天真与悠然,脱尘于自觉,求变于道统,近乎于内心存菩提,红尘之中肉身即金刚。
计希仪老师年近七旬,他的书法作品自米芾入手,后又研习二王书法,融入博学的个人素养和精深的书法功底,也融入了豪迈的个人情感。其作品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一般,结体遒美,骨章法巧妙有致,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美。后来计老师的作品又融入了颜体的浑厚大气,而且细致入微,整体字迹透着一种凝重、儒雅、浑厚、高古的气势。
鲁建老师为人谦逊和蔼,厚道儒雅。其书法作品以篆书为主,时兼草书。篆书取法以秦篆为主,兼取李阳冰之精神,石鼓文之气韵。用笔以圆笔中锋为要,收放自如,取舍有度而工稳典丽。鲁老师以石刻之笔法而入行草书,透过刀锋看笔锋,取“二王”雄秀神采,故其行草书能骨力洞达而生神韵,连绵起伏而生意趣。
王江老师是专攻魏碑的当代楷书大家,他遍临魏碑诸帖,又于《张玄墓志》《虞美人墓志》等碑刻下苦功夫,深入挖掘,入古出新,传统功力深厚。其魏碑作品清新脱俗,雅致大方。在行草书作品取法上学习二王,兼有一些碑的元素,如涓涓溪流,非常耐品。王老师在拓片题跋上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其拓片题跋作品在书法与印章的空间运用上独具匠心,潇洒奇逸。
画家杨自新老师的作品既不泥古而脉残山剩水,亦不唯某家某法之囿类属。其现实感和情境趣多以中条山、黄河水取象摄神。“师造化”却能摆脱某山某水的实景描摹,集诸法而能渐成自己的格局气象。在视觉形式、笔墨关系于情境营造中,化大量写生之取舍、凝练和提纯,汇法式、笔墨诸语言元素,恰当地用之于形,造之于境、溢之于情。其画作无论大幅小景,所绘四季晨昏,均极力精意于“尽精微、致广大”之思理,营造并呈现出自己山水画“无人之境”美学取向的旷远而幽冥,同时还透射出他着意于寄情造境的“心源”追求。
张蕾老师的书法作品,行草书萧散温润,飘散自如,隶书骨肉侍均,道健逸峻。张老师以娴雅静气、温婉雅致的隶书闻名书坛,其人雄毅温良,其书骨气洞达,一手俊雅刚健的小隶书将汉碑的端严和汉简的轻灵有机结合起来。字形上取纵式,结体灵动多姿,用笔上轻盈率意,注重每个点画的精准和情趣,章法上严谨而不失活脱与大气,在古朴与典雅之中凸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在写书法的同时,张老师还是一名国家级篮球裁判员,可谓是文武双全。
张之老师是行伍出身,但他的书法作品却没有一味地走向雄健奔放,反倒有一种散淡疏野的味道。他也是国家公务员,他的书法作品也没有一味地清淡圆滑,反倒有一种沉静宽厚的味道。张老师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等全国书法展中三十余次入展、获奖,其作品功力深厚,一方面是人格尊严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全新审视。
赵中坚老师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他静心画画,生活的非常闲散雅逸。赵老师的作品,从人的本质出发,用激情来对待秦岭的山山水水,用笔墨来抒发他对秦人秦山秦水的丰富感情。他将所有作画对象融于思想,化为笔墨,现于笔端。其作品在点与线、笔与墨、墨与色之间深深浅浅,浓浓淡淡,干干湿湿,相互生发,相互呼应,变化万千。
《诗经》有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晋唐风韵·水墨辋川”九位书画家虽然来自不同地区,从事不同职业,用不同的生命体验书画的内蕴,表达各自的审美理想。但是缘于灵秀的辋川山水,一致的精神向往,大家相聚在美丽的辋川,相互陶染,挥毫泼墨,其乐融融,不亦快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书画的学习没有尽头,永远在路上。在此,向《神州·时代艺术》杂志社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向彭引老师、鲁建老师、王建峰先生的组织编辑,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向开栏语的执笔者常猛老师表示感谢!九位作者恳请老师朋友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