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文本细读的实践研究
2017-11-14王淑范
王淑范
(吉林省梨树县十家堡镇三家子学校,吉林 四平 136522)
文本细读能够让学生融入文章情景当中,从而感受作者的情感。在正式开展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是教学中的重点。现如今,很多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吸收上,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自我分析能力养成,一味的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含义,无法突出学生的主观性。并且为了能够在一堂课融入更多的知识,一味的对基础知识进行延伸,最终顾此失彼。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引入文本细读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 掌握整篇文意,进行局部细读
一篇优秀的文章必须要有框架、中心、主旨等内容。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需要保障阅读内容的侧重性,不能单独对一块区域进行阅读。在文本细读当中,首先要掌握整个文章的含义,从宏观的角度感受作者思想,之后再通过局部段落进行细细品味。避免将文章内容划分的过碎,打破文章的整体性。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当中,该篇文章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含有背诵,并背诵的部分就是文章的核心,通过对小女孩的描写表达出对当时资本主义黑暗的批判。如果不对该文章进行细分析,学生只会感受到小女孩非常可怜,这就需要在掌握整体含义的基础上,对关键段落进行细细品味。先让学生阐述小女孩所处社会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差异,旨在引导学生思维,之后让学生重点阅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之后让学生说明阅读之后的感受,这时学生会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从而引出了主旨内容,也实现了最终教学目的。
2 先品后读,抓住作者情感
笔者在实践教学当中不断总结,通常普通文章教学方法都是采用先读后品的形式,但是古诗词教学是否能够实现文本细读呢?答案肯定的,也就是采用先品后读的形式。由于古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比较困难,如果先读后品,学生无法掌握其中的含义或作者情感,学生在阅读时也没有感情。说道朗读感情,就必须要让学生先对古诗词有错了解,之后才能够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望庐山瀑布》教学中。先让学生对《望庐山瀑布》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将学生难以理解的词句进行讲述,这时先不让学生阅读,而是帮助学生品味,先对故事创作背景进行阐述“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但是一身的抱负无法施展……”这时学生会对李白的生活背景有一定感慨或想法。这时即可让学生进行朗读、分析,很多学生都表示“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但也有些学生理解到了中心点上,提出了“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远大抱负。”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在第一次阅读时就产生内心共鸣,再加上该诗词翻译起来并不难,先让学生尝试翻译,如果第一个学生卡壳,第二个学生可以继续翻译,如果对翻译内容有所异议,可以直接举手示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即可大大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深度,在教学当中只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没有直接干预教学,教学效果也是非常理想。
3 深入浅出,规律细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够成熟,理解能力欠缺,每一次的段落分析对学生而言都是一次创造性活动,同时也是知识整合、内化、再学习的过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采用深入浅出形式,也就是在理解文章大致含义的情况下,通过局部设问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三顾茅庐》教学当中,该篇文章主要是讲述了刘关张三兄弟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有问题的可以直接举手示意,之后让提问学生该篇文章讲述了哪些事情,之后对生词、生字进行讲述,根据文章主体含义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三国时期人才济济,作为主公的刘备为什么三请诸葛亮?”“大家通过阅读文章能够说一说刘关张三兄弟的性格吗?”通过问题引导形式,学生会逐渐认识到“求才不易”“坚持就是胜利”等理念,从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作为教学语文教育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引入文本细读能够有效改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局部细读、先品后读、深入浅出,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分析能力。
[1]徐欣,李丽珍,张晓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35:36-38.
[2]蒋云,蔡文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01:29.
[3]陈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85.
[4]肖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