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
2017-11-14刘奇葆
刘奇葆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是享誉世界的戏剧大家。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英国时谈到,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提议在2016年他们逝世400周年之际,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今天我们纪念这位戏剧大师,研讨他的创作思想、总结他的艺术贡献,向其创作的伟大文学经典致敬,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汤显祖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是跟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所受的文化滋养以及他个人不懈的文学追求分不开的。汤显祖生活的明代中晚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极为活跃、经济迅速发展,被称作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人文思想启蒙的年代,这与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所处的欧洲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兴起的时代有相近之处,被恩格斯称之为“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这样的历史背景,对汤显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汤显祖出生于书香门第,年少时追求功名、饱读诗书,深受传统文化浸润。和历代文人士大夫一样,有着“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为官时体恤民情、忧虑民生,始终葆有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对底层百姓的苦难饱含深刻的同情。但他不媚世俗、不攀援权贵、不随波逐流的人格个性,注定为他所在的封建官僚集团所不容,这恰好成就了他的文学理想。他转而辞官归乡,潜心钻研戏曲,创作并排演“临川四梦”,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历代文学评论家普遍认为,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是时代的扛鼎之作,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集大成之作,具有永不褪色的艺术价值。400多年来,以《牡丹亭》为代表的“临川四梦”,一直以不同的剧种、不同的声腔、不同的艺术样式,在中国和世界的舞台上演,散发出璀璨的艺术光彩。
汤显祖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耀眼明星,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出来的百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在400年后的今天,我们纪念汤显祖,回望历史、重温经典,感知大师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当代价值,解读其文化基因和美学密码,对我们传承中华文化、繁荣文学艺术,有很多深刻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作用。
汤显祖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我们要礼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立场、延续中华文脉。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文学艺术独具魅力。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戏剧和小说,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展示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不懈的精神追求和独特智慧,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汤显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他的作品讲述是与非、善与恶、忠与奸的故事,褒扬家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生动传递中华民族的积极价值追求,几百年来经久不衰,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牡丹亭》深情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青春、追求幸福、追求美好的纯真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穿透力,蕴含着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念、独特的美学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时代价值。由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连续上演十多年、演出200多场,深受观众欢迎,最近来京演出一票难求,就很能说明问题。我们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刻认识中华文化涵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自强的精神家园。我们要传承好先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传承好中华文化的美学精神和艺术神韵,推动中华文化血脉延续,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汤显祖是高雅的,也是大众的。我们要坚守艺术理想,植根生活沃土、葆有人民情怀。汤显祖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的文学创作既不失高雅之韵,又接泥土芬芳。他的戏曲创作萃取诗词歌赋之所长,具有大雅大美的特点;同时,他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因百姓所欲去留”,使他的创作始终关注百姓的喜怒哀乐,体现了真挚的人民情怀,特别是深刻体察百姓疾苦,理解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桎梏和对妇女的摧残。《牡丹亭》就充分反映了追求个性解放和美好爱情的时代心声。他与民间艺人交朋友,反复揣摩“宜黄”唱腔,用心琢磨老百姓的生活用语,使他的戏曲作品念白和唱词自然、朴素、真切,贴近群众。他的“临川四梦”,无不雅中有俗、俗中有雅,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这表明,文艺要处理好“雅”和“俗”的关系,真正的雅,是接地气的高雅,不能孤芳自赏、曲高和寡;俗是讲品位的通俗,不能降格以求、刻意迎合,不能庸俗、低俗,精神不能退场。今天的作家艺术家要向前辈先贤学习,坚守文艺理想、坚信文艺价值、坚持文艺品位,传承好传统文学艺术文质兼美、意境高远的优良传统,把真善美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要始终秉持人民情怀、植根生活沃土、保持现实温度,发扬传统文化艺术“接地气”“重生活”的优良品格,走进生活深处、走近大众心灵,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中汲取灵感、提炼主题,使文艺创作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汤显祖是老派的,也是维新的。我们要遵循艺术规律,坚持扬弃继承、不断转化创新。汤显祖注重向前人学习戏曲创作,精心研习元杂剧,悉心传承历代戏曲大家的美学优长,强调“填词平仄断句皆定数”,使他的创作与《西厢记》等经典作品一脉相承,并站在巨人的肩上迈向新的高峰。汤显祖主张借鉴传统,但也强调要遵时知变、不拘绳墨,倡导曲律当服从“词人语意”。在这样的创作理念指引下,他的“临川四梦”汲取传统戏曲精华,淬炼时代精神,创新艺术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戏曲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也成为以昆曲为代表的南戏经典剧目。可以说,昆曲因汤显祖而大放异彩、因“临川四梦”而传之久远。任何一种文化艺术,都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都是靠创新创造焕发出持久生命力。今天我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也要处理好“陈”和“新”的关系,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做到“陈中有新”、“新不离陈”。我们要在尊重传统、保持底色、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因时而变、探索创造,观照现实、服务当代,从有利于回应和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助推社会发展、有利于培育时代精神和时代新人的取向出发,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更好地实现中华文化现代化。
汤显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要推动文化交流互鉴,彰显中国风格、展现独特魅力。因为闭关锁国和语言的障碍,汤显祖的作品很长时间只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直到上世纪初才为国外学者和观众所了解。资料显示,1916年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最早把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他认为东西方同时代产生两位伟大剧作家,是一个奇迹。汤显祖一旦被世界所发现,就引起了极大关注。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梅兰芳应邀到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家演出《牡丹亭》,引起巨大轰动。现在,《牡丹亭》已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所熟悉和喜爱,多语种译本纷纷出版,不同版本的剧作相继上演,形成了一股汤显祖热。这表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作品终究会穿越时空、跨越国界,闪射出夺目的光芒。但我们也要看到,与同时代的莎士比亚相比,世界对汤显祖的认知和理解远远不够。莎士比亚作为英国的文化符号,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如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今天,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渴望了解中国。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积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把汤显祖等最具标志性的中华文化符号宣介出去,把中国戏曲、中国书法、中华武术、中华医药、中华传统节日等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文化载体推介出去,把诸子百家的思想智慧、诗词歌赋的美学精神、四大名著的艺术价值传播出去,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世界了解一个文化的中国、多彩的中国、博大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