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课堂搬进KTV,教学创新玩出新花样?

2017-11-14

哲思2.0 2017年6期
关键词:娱乐场所大学老师包厢

将课堂搬进KTV,教学创新玩出新花样?

热门话题:近日,河南漯河一则“大学老师将学生大课堂搬进KTV包房”的消息引爆网络,一时间争议四起。反对者认为,此举是把教学当儿戏,太不像话;支持者则认为,在KTV上课,学生的积极性变得高涨,学习效果相对较好。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在KTV里学习,这老师真会玩”、“我上学时怎么没有遇到这种老师”……

“KTV课堂”背后的教学模式可借鉴

据了解,在KTV课堂,学生的热情非常高,大多都能积极发言,平时喜欢打瞌睡、开小差的同学注意力也集中了。在这样的现实效果下,反对方的思维显然过于老套和片面了。他们既有对KTV这一场所存有的一些刻板偏见,甚至将其过度放大,进而干扰相应的判断,又没有看到KTV课堂的实际效果,摸索不到关键。而且,在目前大学课堂低迷风气较盛的情况之下,KTV课堂所做出的教学创新,还有对实际教学效果进行的改善,是不能忽视的。

其实,把KTV这一场所当成大学课堂,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而真正要关注和迎合的,是这种KTV课堂的现实可行性。显然,在实际中,KTV课堂的现实不便性、远离校园和成本过高的缺陷,都意味着无法更顺利地推行下去,即便如此,其教学创新和实际教学效果仍然是可以学习的,甚至可以移植到真正的大学课堂上。

说白了,我们要借鉴的是背后那一套新颖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这套教学模式的根本就是“互动性”,也就是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放松课堂气氛,用类似罚唱歌等趣味性的手段,把学生的心牢固在课堂上。

所谓的KTV课堂就是一种“互动型课堂”,现在,很多高校推崇的“智慧教室”便是其细节展现。通过对教室的改造来营造交互讨论空间,通过多媒体设备为个性化、互动性的学习提供平台。这些实质上就是高校版的KTV课堂,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对“KTV课堂”背后的教学模式进行借鉴的正方向,也是相对合理的借鉴之道。(王彬)

到了KTV,就别谈什么“教学创新”

在KTV包厢中授课,自诩为“教学创新”,这是该大学老师的“方法论”。对教书育人的复杂性和立体性而言,教学创新必然要叩问自身领域的核心问题,那就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跑到KTV上课就称“教学创新”,显然是不够严谨的。

KTV是一个娱乐场所,聒噪的环境和教学要求格格不入。那名老师说:“对于个别不太积极的同学,两次点名提醒后必须罚唱歌,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句话的信息量就有几层:其一,不太买账的同学大有人在;其二,惩罚式教学依然大有市场;其三,学生还存有不自信的心理,一听要罚唱歌就“正襟危坐”起来。结合来看,这种“教学创新”效果堪忧。

从实践教育的语境来看,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进入市场,接触社会,的确有利于增长学生们的见识,这显然也是那位老师的初衷。目标没错,但路径出现了偏离,结果很可能殊途不同归。KTV包厢作为封闭式场所,乱音入耳、觥筹交错、灯光闪烁,这些KTV标志性的场景符号,就只能把它归结于泛娱乐化的独立空间,不具备任何开放的知识传授条件。

再则,根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歌舞娱乐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当时到场的学生是不是都过了18岁,也是需要释疑的。老师置于KTV包厢中,手握麦克风是他唯一的优势—环绕声立体音响使得“老师一吼,全体都有”,但善于设疑的课堂心理环境,怕是片瓦无存;巧于解惑的教学思维铺展,也是无从谈及,有的只是环境的错乱、愿景的虚构,以及原本不必要的消费。(谢伟锋)

猜你喜欢

娱乐场所大学老师包厢
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娱乐场所
贫苦阶级的“公共娱乐场所”?:《雾都孤儿》与19世纪英国济贫院制度改革
爆笑:高中老师和大学老师的区别
方璇空间设计作品
庞鲜、卢栩枫室内设计作品
高中老师和大学老师的区别
卸妆
多媒体音视频技术在娱乐场所的应用
快乐辞典
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的区别